某甲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期执行,考验期限为5年。缓刑考验期的第4年,某甲又犯交通肇事罪,但未被发现,缓刑考验期满后第2年才被发现。对其应如何处理:( )。A.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有期徒刑3年B.撤销缓刑,将盗窃罪与交通肇事罪按照数罪并罚的原则处理C.对交通肇事罪判处刑罚,原盗窃罪所判刑罚不再执行D.考验期满,原盗窃罪所判刑罚不再执行,交通肇事罪也不再追究

题目

某甲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期执行,考验期限为5年。缓刑考验期的第4年,某甲又犯交通肇事罪,但未被发现,缓刑考验期满后第2年才被发现。对其应如何处理:( )。

A.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有期徒刑3年

B.撤销缓刑,将盗窃罪与交通肇事罪按照数罪并罚的原则处理

C.对交通肇事罪判处刑罚,原盗窃罪所判刑罚不再执行

D.考验期满,原盗窃罪所判刑罚不再执行,交通肇事罪也不再追究


相似考题
更多“某甲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期执行,考验期限为5年。缓刑考验期的第4年,某甲又犯交通肇事罪, ”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假释的适用,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甲因爆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在服刑13年时,因有悔改表现而被裁定假释
    B.乙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9年,犯盗窃罪判8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15年。在服刑13年时,因有悔改表现而被裁定假释
    C.丙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刑罚执行7年后假释。假释考验期内第2年,丙犯抢劫罪,应当判9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10年。在服刑7年时,因有悔改表现而被裁定假释
    D.丁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经过缓刑考验期后,发现丁在缓刑考验期内的第2年,犯故意伤害罪,应判9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10年。在服刑7年时,因丁有悔改表现而被裁定假释

    答案:B,C,D
    解析:
    本题考查假释的禁止适用对象。根据《刑法》第81条的规定,假释的条件包括:(1)前提条件——只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2)刑期条件——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1/2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13年以上;(3)实质条件——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4)消极条件——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 第2题:

    下列哪些情形可构成累犯:( )
    A.甲犯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被判处4年有期徒刑,刑罚执行完毕后第10年又犯恐怖活动犯罪
    B.乙犯间谍罪被判有期徒刑,刑罚执行完毕后第2年又犯抢劫罪
    C.丙犯交通肇事罪被判有期徒刑,刑罚执行完毕后第3年又犯故意杀人罪
    D. 丁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缓刑考验期结束后的第4年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


    答案:A,B
    解析:
    A、B
    考点:累犯、特别累犯的认定
    讲解:关于A项。根据《刑法》第66条的规定,只要前后两罪是如下三类罪之一的,就能成立特别累犯:(1)危害国家安全犯罪;(2)恐怖活动犯罪;(3)黑社会性质的 组织犯罪。故A项正确。
    关于B项。根据《刑法》第65条的规定,因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执行完毕后5年内又故意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构成一般累犯。乙所犯的前后两罪均为故意犯罪,且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成立累犯。故B项正确。
    关于C项。累犯的构成要件之一是要求所犯前罪和后罪都是故意犯罪,而丙所犯的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不成立累犯。故C项错误。
    关于D项。累犯要求前后罪都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而丁所犯的前罪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不再执行,不符合“刑罚执行完毕”的要求,故不成立累犯。故D项错误。

  • 第3题:

    某甲因过失致人死亡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刑罚执行完毕后第4年又犯交通肇事罪,某甲已构成累犯。

    A

    B



  • 第4题:

    甲因交通肇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在缓刑考验期经过1年时,甲又因失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对甲应( )。

    A.撤销缓刑,在6年以下、4年以上决定执行的刑期
    B.撤销缓刑,在6年以下、4年以上决定执行的刑期,经过的1年考验期计入应执行的刑期
    C.撤销缓刑,减去经过的1年考验期,在5年以下,4年以上决定执行的刑期
    D.不撤销缓刑,先执行有期徒刑4年,然后继续进行缓刑考验

    答案:A
    解析:
    根据《刑法》规定,在缓刑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撤销缓刑:(1)在缓刑考验期内发现在判决宣告以前有漏罪的;(2)在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的;(3)在缓刑考验期内,违反法律法规及相关部门设定的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本题除了考查缓刑撤销的原因之外也考查了缓刑撤销之后的法律后果。对于法律后果要根据法律规定,将前后二罪数罪并罚,且考验期不得计入在内。

  • 第5题:

    (2007年真题)甲因交通肇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在缓刑考验期经过1年时,甲又因失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对甲应(  )。
    A.撤销缓刑,在6年以下、4年以上决定执行的刑期
    B.撤销缓刑,在6年以下、4年以上决定执行的刑期,经过的1年考验期计入应执行的刑期
    C.撤销缓刑,减去经过的1年考验期,在5年以下、4年以上决定执行的刑期
    D.不撤销缓刑,先执行有期徒刑4年,然后继续进行缓刑考验


    答案:A
    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缓刑的法律后果。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刑法》第69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新犯之罪和漏判之罪,不受犯罪性质、种类、轻重以及应当判处的刑种、刑期的限制。对甲应撤销缓刑,在6年以下、4年以上决定执行的刑期。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撤销缓刑时如何对待已经过的考验期,由于缓刑就其性质而言是附条件地不执行,因此撤销缓刑就意味着要重新执行原判刑罚,故不存在已经过的考验期就等同于执行原判刑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