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找规律,填一填。

(1)8 , 11,14 ,17,(   ),23 ,(   );

(2)4 , 9, 16 , 25,(   ),49 ,  64;

(3)1, 8, 27 ,(   ),125 ,(   );

(4)3, 6, 9 ,15, 24 ,(   ),63,(   )。


(1)8 ,  11,14 ,17,(20),23 ,(26);

(2)4  ,  9, 16  ,  25,(36),49 ,   64;

(3)1, 8, 27 ,(64),125 ,(216);

(4)3, 6, 9 ,15, 24 ,(39),63,(102)。


我能填一填并连一连。

1.聪明在于 , 在与积累。 (王维)

2.明月 ,清泉 。 (列宁)

3.水南水北 , 处处梅。 (李白)

4.两岸青山 , 。 (王安石)


正确答案:
1.勤奋,天才
2.松间照,石上流。
3.重重柳,山后山前
4.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6~12个月儿童每人氟的适宜和安全摄入

A. 0. 1~0. 4

B. 0. 2~1. 0

C. 1. 6~2. 6

D. 2. 7~3. 7

E. 3. 8~4. 8


正确答案:B
6~12个月儿童每人氟的适宜和安全摄入量是0.2~1.0mg/d。


八年级上册数学成功训练计划主编刘增利答案

情告诉我正确的答案


这些没有挖。我查了下。好象只有书卖。连书的内容网上也没有。要写答案也不可行了!最好是把题目拿来。或者你看看原来应该有答案的吧!http://www.51maishu.com/Book/821122.aspx


请教:2012年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第1大题第1小题如何解答?

【题目描述】

计算:(-2)100+(-2)101的是()

A 2100

B-1

C-2

D -2100

 


正确答案:D


摘要: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一、填一填。1.6+6+6+6=()×()2×3=()+()+()2.二()得八四六()三四()五八()六六()3.()×()=12()×()=12()×4+5=254.在○里填上“>”“10□×6>157.6个3相加,和是()。8.5乘6,写成乘法算式是()。9.一个乘数是2,另一个乘数是4,积是()。10.两数相乘的积是12,一个乘数是2,另一个乘数是()。二、辨一辨。(准确的画“√”,错误的画“”)1.5与3的和是多少?能够写成5×3=15。()2.4个6相加,能够写成4+6=10。()3.8+4+4+6+2=4×6。()4.2乘6,能够写成6×2。()5.一个乘数是2,另一个乘数是4,积是6。()三、计算题。1.直接写得数。5×3=4×2=6×6=3×6=4×4=6×1=2×3=5×5=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4×()=24()×6=183×()=3()×5=156×()=304×()=16四、看图填空并写出算式。1.每堆有()个,有()堆,一共有()个。w□○□=□(个)2.每盘有()个,有()盘,一共有()个。□○□=□(个)3.□×□○□=□(个)五、解决问题。1.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一共有多少人在做操?(2)踢毽子和跳绳的各有多少人?2.一共有多少颗樱桃?参考答案一、1.642222.四二十四十二四十三十六3.342654.=>

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能够提供以下哪些业务()1.语音业务2.低速语音业务3.数据业务4.低速数据业务

A.12

B.23

C.34

D.14


参考答案:D


卸货计划内容有()。1.卸货期间缆绳2.应急拖缆3.油温、空挡测量。

A.3

B.12

C.123


正确答案:C


《90油污法》所指污染水域有()1.可通穿水域2.可通航水域附近海岸线3.经济水域。

A.3

B.123

C.12


正确答案:C


卸货作业岸对船信息交换有1.本船装货各种数量2.预定卸货数量3.船舶配载。

A.3

B.12

C.123


正确答案:C


《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10分钟以内;
(2)讲解要目的明确、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3)根据讲解的需要适当板书;
(4)结合例子归纳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思路及步骤。
答辩题目
1.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哪些解法?
2.你是如何引导学生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的?
注:图片节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09页


答案:
解析: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四)小结作业
小结:重点回顾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及步骤。
作业:思考练习题中的两个方程组是否有其他的求解方法。
【板书设计】

更多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相关考题
考题 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能够提供以下哪些业务() 1.语音业务 2.低速语音业务 3.数据业务 4.低速数据业务A、12B、23C、34D、14正确答案:D

考题 问答题材料一:“小摄影师”(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材料二:“角的初步认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材料三:“我和动物交朋友”(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  请根据以上材料任选其一进行教学设计。正确答案:角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与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通过从平面图形中发现角、指出角、画角,使学生经历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正确表象;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体会角是有大有小的,感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度无关。 3.在学习中使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悟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思维的有序性。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三、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角的大小的概念,说出通过直观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而和边的长短无关。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形纸、正方形纸、活动角、直尺、三角尺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认识角 板书“角”字,问:这是什么字?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有哪些物体上面有角? 现在,让我们一起进入角的数学乐园游玩,在角的乐园里,我们不仅能玩得开心,还可以学到许多有关角的知识。(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1.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在哪些地方有角。 设计意图:从生活情景中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出示课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的角,你能找到它们吗? 设计意图:将生活中的角抽象出具体的图形,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角的表象。 3.出示练习 第1题,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作适时的纠正)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角的表象的正确认识。 4.教师拿出各种形状的纸,提问学生:在这些图形中各有几个角?最后教师拿出一张圆形的纸问学生,这张纸有角吗?(没有) 设计意图:当学生对角形成正确的表象后,再次从平面图形中准确找角,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拓宽学生的视野,角不但能独立存在还可藏在图形中。 5.请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圆形纸,试着折出一个角。全班交流,指一指折的角在哪里。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折角,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增加感性认识,逐步抽象出角的表象。 (二)动手实践,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 1.摸一摸你所折的角,你有什么发现?它有什么特点?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有一个尖儿,两边是平平的、直直的。 2.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名字,同样角的各个部分也都有名字,出示角各部分的名称。同时教师结合幻灯片的演示强调:这个尖尖的部分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3.课件出示几个角,请同学分别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对角各部分名称的掌握。 (三)观察比较,知道角有大有小。 1.活动一:学生自己先用活动角摆一个角,然后根据教师的要求摆一个比自己手中的角更大或者更小的角。 2.活动二:师生互动,先由教师摆出一个角,然后学生再摆一个比教师手中的角更大的角,到前面比一比。再让学生摆一个比教师手中的角更小的角进行比较。 3.课件演示:老师这里还有很多的角,让我们来看一看它们谁大谁小? 4.课件出示练习题:下面的角中,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设计意图:通过摆一摆,动手操作实践,初步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角度埋下伏笔。 (四)动手尝试,掌握角的画法 1.活动一: (1)怎样画一个角呢?学生自由尝试画角。 (2)师:展示画对的角,请同学说说是怎么画的。 生:先画顶点,再画两条直直的边。 师:画角需要用到一些什么工具呢?先画什么?后画什么? 设计意图:教学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什么,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去经历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的过程。 2.活动二:学生练习画角 (1)请你自己动手画一个“角”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角的画法和各部分名称的掌握。 (2)出示课件,请你画一个比老师的角更大的角和一个更小的角。 设计意图:简单渗透角有大有小,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五)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出示课件:小儿歌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画角先要定顶点。再从顶点引两边。边长短,角不变。开口大,角就大。开口小,角就小。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记忆角的组成、角的域法以及角的大小。 2.出示课件:欣赏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3.猜猜看一张长方形的纸有4个角,用剪子剪一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4.出示课件:找找图形中共有多少个角? 5.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角,动手做了角,画了角,还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角,其实,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单选题某垃圾填埋场在2000年向第一填埋单元填埋垃圾共20万吨,2001年转入第二填埋单元填埋,共填埋垃圾25万吨,2002年又转入第三填埋单元填埋,共填埋垃圾30万吨。2003年准备对已填垃圾的三个单元实施填埋气体导排和处理。在项目实施前对第一单元进行了全面抽气试验(气体收集井及盲沟已在填埋过程中设置),得到的稳定抽气量是200立方米/小时,经测算,该填埋场的垃圾最大理论产气量为103立方米/吨(标准状态下),已知抽气试验是在一个大气压,环境温度为25℃时进行的。假设产气速率常数k为0.108,则2004年三个填埋单元的产气量为()A 630m3/hB 701m3/hC 583m3/hD 534m3/h正确答案:A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材料一:“小摄影师”(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材料二:“角的初步认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材料三:“我和动物交朋友”(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  请根据以上材料任选其一进行教学设计。正确答案:角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与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通过从平面图形中发现角、指出角、画角,使学生经历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正确表象;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体会角是有大有小的,感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度无关。 3.在学习中使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悟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思维的有序性。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三、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角的大小的概念,说出通过直观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而和边的长短无关。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形纸、正方形纸、活动角、直尺、三角尺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认识角 板书“角”字,问:这是什么字?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有哪些物体上面有角? 现在,让我们一起进入角的数学乐园游玩,在角的乐园里,我们不仅能玩得开心,还可以学到许多有关角的知识。(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1.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在哪些地方有角。 设计意图:从生活情景中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出示课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的角,你能找到它们吗? 设计意图:将生活中的角抽象出具体的图形,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角的表象。 3.出示练习 第1题,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作适时的纠正)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角的表象的正确认识。 4.教师拿出各种形状的纸,提问学生:在这些图形中各有几个角?最后教师拿出一张圆形的纸问学生,这张纸有角吗?(没有) 设计意图:当学生对角形成正确的表象后,再次从平面图形中准确找角,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拓宽学生的视野,角不但能独立存在还可藏在图形中。 5.请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圆形纸,试着折出一个角。全班交流,指一指折的角在哪里。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折角,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增加感性认识,逐步抽象出角的表象。 (二)动手实践,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 1.摸一摸你所折的角,你有什么发现?它有什么特点?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有一个尖儿,两边是平平的、直直的。 2.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名字,同样角的各个部分也都有名字,出示角各部分的名称。同时教师结合幻灯片的演示强调:这个尖尖的部分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3.课件出示几个角,请同学分别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对角各部分名称的掌握。 (三)观察比较,知道角有大有小。 1.活动一:学生自己先用活动角摆一个角,然后根据教师的要求摆一个比自己手中的角更大或者更小的角。 2.活动二:师生互动,先由教师摆出一个角,然后学生再摆一个比教师手中的角更大的角,到前面比一比。再让学生摆一个比教师手中的角更小的角进行比较。 3.课件演示:老师这里还有很多的角,让我们来看一看它们谁大谁小? 4.课件出示练习题:下面的角中,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设计意图:通过摆一摆,动手操作实践,初步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角度埋下伏笔。 (四)动手尝试,掌握角的画法 1.活动一: (1)怎样画一个角呢?学生自由尝试画角。 (2)师:展示画对的角,请同学说说是怎么画的。 生:先画顶点,再画两条直直的边。 师:画角需要用到一些什么工具呢?先画什么?后画什么? 设计意图:教学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什么,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去经历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的过程。 2.活动二:学生练习画角 (1)请你自己动手画一个“角”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角的画法和各部分名称的掌握。 (2)出示课件,请你画一个比老师的角更大的角和一个更小的角。 设计意图:简单渗透角有大有小,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五)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出示课件:小儿歌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画角先要定顶点。再从顶点引两边。边长短,角不变。开口大,角就大。开口小,角就小。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记忆角的组成、角的域法以及角的大小。 2.出示课件:欣赏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3.猜猜看一张长方形的纸有4个角,用剪子剪一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4.出示课件:找找图形中共有多少个角? 5.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角,动手做了角,画了角,还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角,其实,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单选题某垃圾填埋场在2000年向第一填埋单元填埋垃圾共20万吨,2001年转入第二填埋单元填埋,共填埋垃圾25万吨,2002年又转入第三填埋单元填埋,共填埋垃圾30万吨。2003年准备对已填垃圾的三个单元实施填埋气体导排和处理。在项目实施前对第一单元进行了全面抽气试验(气体收集井及盲沟已在填埋过程中设置),得到的稳定抽气量是200立方米/小时,经测算,该填埋场的垃圾最大理论产气量为103立方米/吨(标准状态下),已知抽气试验是在一个大气压,环境温度为25℃时进行的。假设产气速率常数k为0.108,则2004年三个填埋单元的产气量为()A 630m3/hB 701m3/hC 583m3/hD 534m3/h正确答案:C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北师大出版社数学教科书关于“时间”的课程内容,在一年级上册编排了“认识钟表”,二年级上册编排了“时、分、秒”,三年级上册编排了“年、月、日”;关于“空间认识”的课程内容,一年级上册安排了“位置与顺序”,认识前后左右上下,二年级上册安排了“方向与位置(一)”认识东西南北,四年级上册安排“方向与位置(二)”学习确定位置。 请首先阐述课程内容组织的原则。正确答案:(1)正确把握课程内容组织的不同取向,如学科取向、学生取向、社会取向、混合取向;(2)处理好垂直组织与水平组织的关系;(3)处理好逻辑组织与心理顺序的关系;(4)处理好直线式与螺旋式的关系。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某垃圾填埋场在2000年向第一填埋单元填埋垃圾共20万吨,2001年转入第二填埋单元填埋,共填埋垃圾25万吨,2002年又转入第三填埋单元填埋,共填埋垃圾30万吨。2003年准备对已填垃圾的三个单元实施填埋气体导排和处理。在项目实施前对第一单元进行了全面抽气试验(气体收集井及盲沟已在填埋过程中设置),得到的稳定抽气量是200立方米/小时,经测算,该填埋场的垃圾最大理论产气量为103立方米/吨(标准状态下),已知抽气试验是在一个大气压,环境温度为25℃时进行的。该填埋场垃圾的产气速率常数(k)是()A、0.10B、0.15C、0.05D、0.20正确答案:A

考题 问答题北师大出版社数学教科书关于“时间”的课程内容,在一年级上册编排了“认识钟表”,二年级上册编排了“时、分、秒”,三年级上册编排了“年、月、日”;关于“空间认识”的课程内容,一年级上册安排了“位置与顺序”,认识前后左右上下,二年级上册安排了“方向与位置(一)”认识东西南北,四年级上册安排“方向与位置(二)”学习确定位置。再运用其对上述情况进行分析和解释。正确答案:北师大版数学教科书的这种组织方式,较好地处理了直线式和螺旋式的组织方式。直线式就是把一门课程的内容采取环环紧扣、直线推进、不予重复的方式进行排列,使学生感觉到总在学习新东西,保持学习的兴趣;螺旋式是针对学习者的接受能力,按照繁简、深浅、难易的程度,使一门课程内容的某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重复出现,逐步扩展、螺旋上升。直线式与螺旋式互相弥补对方的不足,直线式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螺旋式考虑到了学生的认识特点,有利于加深对学科的理解。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北师大出版社数学教科书关于“时间”的课程内容,在一年级上册编排了“认识钟表”,二年级上册编排了“时、分、秒”,三年级上册编排了“年、月、日”;关于“空间认识”的课程内容,一年级上册安排了“位置与顺序”,认识前后左右上下,二年级上册安排了“方向与位置(一)”认识东西南北,四年级上册安排“方向与位置(二)”学习确定位置。再运用其对上述情况进行分析和解释。正确答案:北师大版数学教科书的这种组织方式,较好地处理了直线式和螺旋式的组织方式。直线式就是把一门课程的内容采取环环紧扣、直线推进、不予重复的方式进行排列,使学生感觉到总在学习新东西,保持学习的兴趣;螺旋式是针对学习者的接受能力,按照繁简、深浅、难易的程度,使一门课程内容的某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重复出现,逐步扩展、螺旋上升。直线式与螺旋式互相弥补对方的不足,直线式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螺旋式考虑到了学生的认识特点,有利于加深对学科的理解。

考题 北师大出版社数学教科书关于“时间”的课程内容,在一年级上册编排了“认识钟表”,二年级上册编排了“时、分、秒”,三年级上册编排了“年、月、日”;关于“空间认识”的课程内容,一年级上册安排了“位置与顺序”,认识前后左右上下,二年级上册安排了“方向与位置(一)”认识东西南北,四年级上册安排“方向与位置(二)”学习确定位置。 请首先阐述课程内容组织的原则。正确答案:(1)正确把握课程内容组织的不同取向,如学科取向、学生取向、社会取向、混合取向;(2)处理好垂直组织与水平组织的关系;(3)处理好逻辑组织与心理顺序的关系;(4)处理好直线式与螺旋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