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条件 1.已知某山地地形图如图所示,最高点高程为50.00m。 2.要求围合出拟用建设用地,坡度不超过10%,可以参考图中场地西侧已绘出坡度小于10%的拟用建设用地。 3.场地上空有高压线经过,高压走廊宽50m,高压线走廊范围内不可作为拟用建设用地,图中已绘制出高压线走廊西边线。 4.保留场地内原有树木,拟用建设用地距树边线3m。 任务要求 1.在给出场地内剩余部分中绘出符合要求的拟用建设用地,用表示。 2.绘出高压线走廊东边线。 3.要求拟用建设用地坡度不超过10%,则符合要求的等高

题目
设计条件
1.已知某山地地形图如图所示,最高点高程为50.00m。
2.要求围合出拟用建设用地,坡度不超过10%,可以参考图中场地西侧已绘出坡度小于10%的拟用建设用地。
3.场地上空有高压线经过,高压走廊宽50m,高压线走廊范围内不可作为拟用建设用地,图中已绘制出高压线走廊西边线。
4.保留场地内原有树木,拟用建设用地距树边线3m。
任务要求
1.在给出场地内剩余部分中绘出符合要求的拟用建设用地,用表示。
2.绘出高压线走廊东边线。
3.要求拟用建设用地坡度不超过10%,则符合要求的等高线间距应为______m。



相似考题
更多“设计条件 1.已知某山地地形图如图所示,最高点高程为50.00m。 2.要求围合出拟用建设用地,坡度不超过10%,可以参考图中场地西侧已绘出坡度小于10%的拟用建设用地。 3.场地上空有高压线经过,高压走廊宽50m,高压线走廊范围内不可作为拟用建设用地,图中已绘制出高压线走廊西边线。 4.保留场地内原有树木,拟用建设用地距树边线3m。 任务要求 1.在给出场地内剩余部分中绘出符合要求的拟用建设用地,用表示。 2.绘出高压线走廊东边线。 3.要求拟用建设用地坡度不超过10%,则符合要求的等高”相关问题
  • 第1题:

    设计条件
    1.某中学预留用地如图所示,要求在已建门卫和风雨操场的剩余用地范围内做拟建教学楼和办公楼的最大可建范围分析,拟建建筑高度均不大于24m。
    2.拟建建筑退城市道路红线≥8m,退校内道路边线≥5m。风雨操场南侧广场范围内不可布置建筑物。
    3.预留用地北侧城市道路的机动车流量170辆/小时。
    4.教学楼的主要朝向应为南北向,日照间距系数为1.5。
    5.已建建筑和拟建建筑的耐火等级均为二级。 6.应满足《中小学校设计规范》要求。


    任务要求
    1.绘出教学楼最大可建范围(用表示),标注相关尺寸。 2.绘出办公楼最大可建范围(用表示),标注相关尺寸。

    答案:
    解析:
    解题要点
    1.正确理解与掌握建筑防火、日照、通风、减噪防噪间距与城乡规划控线要求以及适用情况。
    2.满足低层、多层与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符合《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
    作图提示
    1.北侧建筑退城市道路红线8m。城市道路的机动车流量170辆/小时,没有超过270辆/小时,因此只需退8m。学校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与机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270辆的道路同侧路边的距离不应小于80m,都与本题无关。
    2.东、西、南后退校内道路边线5m。
    3.正确设置拟建建筑物与现有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6m与9m。
    4.拟建教学楼与现有建筑物之间日照间距≥40.50m。
    5.满足南向运动场地对教学楼可建范围减噪防噪距离≥25m。教室的长边与运动场地的间距不应小于25m。
    6.办公楼可建范围边线与风雨操场的最小间距为9m。
    7.办公楼与教学楼拟建用地范围的面积差为35×31.5+13×75= 2077.5m≈2100m

  • 第2题:

    设计条件
    1.某居住小区建设范围用地地势平坦,用地内拟建高层住宅,用地范围及现状如图所示,试卷比例1:500;
    2.规划要求拟建建筑后退用地界线≥5m:
    3.该地区住宅日照间距为1.2;
    4.既有建筑和拟建建筑的耐火等级均为二级。


    任务要求
    1.为用地做两个方案的最大可建范围分析。
    2.方案一:保留用地范围内的既有建筑;方案二:拆除用地范围内的既有建筑。
    3.绘出方案一的最大可建范围(用表示),标注相关尺寸。 4.绘出方案二的最大可建范围(用表示),标注相关尺寸。

    答案:
    解析:
    解题要点
    1.正确理解与掌握建筑防火、日照、通风间距与城乡规划控线要求,以及适用情况。
    2.满足低层、多层与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
    作图提示
    1.东、西、北后退用地界线5m。
    2.方案一:保留用地范围内的既有建筑,正确设置拟建建筑与既有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9m。
    3.拟建建筑与既有建筑之间日照间距≥18.6m,拟建建筑与已建高层建筑之间日照间距≥42m。
    4.方案二:拆除用地范围内的既有建筑,则不需要考虑与既有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问题。
    5.拟建建筑与已建高层建筑之间日照间距≥42m。 6.方案一拟建用地范围的面积为3434.18m,方案二拟建用地范围的面积为4221m,两者面积差约为786.82m≈787m

  • 第3题:

    设计条件
    1.某建筑用地平面形状及尺寸如图所示。
    2.在用地红线内布置三种相同的宿舍楼,宿舍楼平面尺寸高度如图所示。
    设计要求
    1.宿舍楼布置在坡度<10%的坡地上,正南北向布置。
    2.自南向北第一栋宿舍楼距南侧用地红线40m。
    3.根据土方量最小的原则确定建筑室外场地高差。
    4.宿舍楼的间距应满足日照要求(日照间距系数为1.5)并选择最小值。


    任务要求
    1.画出用地红线内坡度≥10%的坡度范围,用斜线表示,并估算其面积。
    2.根据设计要求,绘出三幢宿舍楼的位置,并标注其间距。
    3.根据作图,在下列单选题中选出正确的答案。

    答案:
    解析:
    解题要点
    1.根据坡度、坡向及等高线正确理解场地条件,并进行三维空间思维。
    2.抓住题意关键问题,确定用地红线内坡度≥10%的坡地范围。
    3.正确运用设计等高线法进行场地竖向设计。
    4.满足日照要求确定宿舍楼的间距的最小值。
    作图提示
    1.根据坡度公式i=Δh/ΔL,本场地等高距为1m,控制等高线间距△L≤1m÷10%=10m。用地红线范围内找出等高线间距≤10m的范围,即为用地红线内坡度,≥10%的坡地范围,用斜线表示。
    2.计算用地红线内坡度≥10%的坡地面积,场地西侧坡度≥10%的坡地范围近似于一个三角形,直角边长度分别为160m和45m,所以可以得出场地西侧坡度≥10%的坡地范围的面积为160m×45m/2=3600m。场地东侧坡度≥10%的坡地范围近似于一个矩形,两边长度分别为160m和15m,所以可以得出场地东侧坡度≥10%的坡地范围的面积为160m×15m=2400m。用地红线内坡度≥10%的坡地总面积为3600m+2400m=6000m
    3.根据题目要求,自南向北第一栋宿舍楼距南侧用地红线40m,所以最南边第一栋宿舍楼(宿舍楼A)布置于距南侧用地红线距离40m的位置,正好位于等高线50.00上,其场地标高为50.00m。
    4.当地日照间距系数为1.5,宿舍楼高度为18m,所以最南边的宿舍
    楼A和中间的宿舍楼B的间距为18m×1.5=27m,宿舍楼B正好位于等高线52.00上,宿舍楼B的场地标高为52.00m。由于宿舍楼A和宿舍楼B之间存在2.00m的高差,所以在日照间距上可以减少2.00×1.5=3m的距离,即宿舍楼A和B之间的间距应为24.00m。
    5.按照日照间距计算,中间的宿舍楼B和最北边的宿舍楼C之间的距离为18m×1.5=27m,以此间距布置宿舍楼C,宿舍楼C正好位于等高线52.00上,所以宿舍楼C的场地标高为52.00m。与宿舍楼B的标高相同,间距不需要折减。
    6.标注相关尺寸。

  • 第4题:

    设计条件
    1.湖岸山坡地地形如右图所示。
    2.拟在该场地范围内选择一块坡度不大于10%,面积不小于1000m的集中建设用地。
    3.当地常年洪水位标高为110.50m,建设用地最低标高应高于常年洪水位标高0.5m。

    建设用地场地的最大高差为( )。
    A.2.0m
    B.3.0m
    C.4.0m
    D.5.0m

    答案:
    解析:
    B

  • 第5题:

    设计条件
    1.某用地内拟建配套商业建筑,场地平面如图所示。
    2.用地内宿舍为保留建筑。
    3.当地住宅、宿舍建筑的日照间距系数为1.5。
    4.拟建建筑后退
    a.城市道路红线不应小于8m;b.用地红线不应小于5m。
    5.拟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的耐火等级均为二级。


    任务要求
    对不同高度的拟建商业建筑的最大可建筑范围进行分析:
    a.绘出10m高的拟建商业建筑的最大可建范围(用表示),标注相关尺寸。
    b.绘出21m高的拟建商业建筑的最大可建范围(用表示),标注相关尺寸。

    答案:
    解析:
    解题要点
    1.满足设计任务书与题意要求。
    2.满足日照间距要求。
    3.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5年修改版)表5.2.2中的防火间距要求。
    4.满足拟建建筑后退城市道路红线和用地红线的退线要求。
    作图提示与参考评分标准
    1.分析、计算与画(标)出东、西、南、北道路与用地退线a.拟建建筑后退城市道路红线不应小于8m;b.拟建建筑后退用地红线不应小于5m。
    2.分析、计算与画(标)出21m高的拟建建筑的最大可建范围退北面用地红线的最小距离,局部还有一小块用地不遮挡其北面的住宅,用地距北面用地红线为5m。
    3.分析、计算与画(标)出10m高的拟建建筑的最大可建范围与东侧12层1号住宅山墙的间距为5m+6m=11m(按防火间距实际3m+6m=9m就够,但退界要求5m,而非3m,应按距离大者划定)。
    4.分析、计算与画(标)出21m高的拟建建筑的最大可建范围线与用地内宿舍(保留建筑)西山墙的间距,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表5.2.2,西侧防火间距为6m。
    5.计算10m高的拟建建筑的最大可建范围与21m高的拟建建筑的最大可建范围面积差为:45m×12m+35m×16.5m=1117.5m ,查看几个选项,最接近A项可建面积1095m

  • 第6题:

    设计条件
    1.湖岸山坡地地形如右图所示。
    2.拟在该场地范围内选择一块坡度不大于10%,面积不小于1000m的集中建设用地。
    3.当地常年洪水位标高为110.50m,建设用地最低标高应高于常年洪水位标高0.5m。

    任务要求
    绘制出所选择建设用地的最大范围,用表示;标注所选择建设用地的最高和最低处的标高。
    标注山坡场地中E点的标高。

    答案:
    解析:
    解题要点
    1.满足设计任务书与题意要求。
    2.根据等高线、高程、坡度与坡向,正确理解场地条件,并进行三维空间思维。
    3.正确运用设计等高线法进行场地竖向设计。
    4.正确判定和量取场地内不大于10%坡度的用地范围。
    作图提示与参考评分标准
    1.分析、比例尺量、计算与画(标)出建设用地面积约在1400m~1800m范围(以相邻上下两条等高线间最小距离不大于10%的坡度为准,如果用比例尺量不准,将影响所求面积或因此错选项)。
    2.分析、计算与画(标)出建设用地内的最大高差为3m(高程差114.00-111.00=3m)。
    3.分析、计算与画(标)出建设用地内E点的绝对标高为112.50m。

  • 第7题:

    设计条件
    1.某建设用地内拟建高层住宅和多层商业建筑,建设用地地势平坦,用地范围现状如图所示。
    2.规划要求:
    a.拟建建筑后退用地界线不小于5.00m;
    b.拟建建筑后退河道边线不小于20.00m:
    c.拟建建筑后退城市道路红线:多层商业建筑不小于5.00m,高层住宅不小于10.00m。
    3.该地区的住宅建筑日照间距系数为1.5。 4.已建建筑和拟建建筑的耐火等级均为二级。


    任务要求
    1.绘出拟建高层住宅的最大可建范围(用表示),标注相关尺寸。
    2.绘出拟建多层商业建筑的最大可建范围(用表示),标注相关尺寸。

    答案:
    解析:
    解题要点
    1.满足设计任务书与题意要求。
    2.满足日照间距要求。
    3.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防火间距要求。
    4.满足建筑后退道路红线和用地界线的退线要求。
    作图提示与参考评分标准
    1.分析、计算并画(标)出北、东、西:a.拟建建筑后退用地界线不小于5.00m;b.拟建建筑
    后退河道边线不小于20.00m;c.拟建建筑后退城市道路红线:多层商业建筑不小于5.00m,高层住宅不小于10.00m。
    2.分析、计算并画(标)出拟建高层住宅最大可建范围与已建裙房AB段的间距为15.00m。
    3.分析、计算并画(标)出拟建多层商业建筑最大可建范围线与已建高层建筑CD段的间距为17.00m。
    4.分析、计算并画(标)出拟建多层商业建筑最大可见范围线与东侧用地界线的间距为10.00m。
    5.计算拟建高层住宅最大可建范围的面积约为1830m 。即54×20+40×20-10×10÷
    2=1080+800-50=1830m

  • 第8题:

    设计条件
    1.拟在某已知场地内布置疗养院,用地界线及比例如图。
    2.拟建项目分别为办公、健身综合楼,餐饮、娱乐综合楼,自理型楼,介理型楼,介护型楼和三栋住宅楼,单体平面如图。
    3.当地日照间距系数1.2。
    规划要求
    1.建筑后退用地界线距离均为12m。高压线两侧5m内不得拟建建筑,但可做场地。
    2.停车场大于600m,广场大于1500m,健身广场不小于30m×30m。 3.除住宅楼外,其他建筑都要用连廊连接,连廊宽5m,餐饮、娱乐综合楼兼做社区老人活动中心。


    任务要求
    根据上述条件,绘出总平面图。

    答案:
    解析:
    解题要点
    1.满足建筑物布局的功能关系。
    2.保证防火及日照间距。
    3.满足建筑控制线退后道路红线与用地界线要求。
    4.考虑室外空间组合及景观效果。
    作图提示
    1.管线附近可做场地。
    2.东侧为社区中心,应做主入口。 3.连廊围合院落与古树形成景观。

  • 第9题:

    设计条件
    1.某已征建设用地,拟建高层住宅楼或高层办公楼。场地东西两
    侧为住宅楼,距场地5m,位置如图所示。
    2.场地南侧为高层综合楼,主楼高34m,群房高12.5m。
    3.拟建建筑北、东、西三面后退用地界线5m:南面如果作为高层
    办公用地,则后退用地界线8m。南面如果作为高层住宅用地,则后退用地界线3m。
    4. 当地住宅日照间距系数为1.2。


    高层住宅楼与高层办公楼可建范围面积差为( )m
    A.891
    B.908
    C.935
    D.962

    答案:
    解析:
    A
    参考评分标准

  • 第10题:

    设计条件
    某建设用地平面如图所示,用地内有一条小河在西北角流过,一条地下管线贯穿南北方向。场地开发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建筑控制线后退道路红线或用地界线:
    (1)南侧城市主干路15m;
    (2)西侧城市次干路10m;
    (3)北侧和东侧用地界线均为7.5m。
    2.建筑控制线后退河岸线10m。
    3.建筑控制线后退地下管线5m。
    4.停车场用地应后退道路红线或用地界线5m,后退河岸线5m。
    任务要求
    1.绘出所有可建建筑用地界线(建筑控制线),并简要说明,用网格线表示出来。
    2.绘制出可建停车场用地范围。



    答案:
    解析:
    作图提示
    1.按条件确定建筑后退道路红线与用地界线、河岸线和地下管线的可建建筑用地界线,即建筑控制线范围。
    2.对所有建筑控制线进行标注和说明。
    3.表示出可建建筑区域。
    4.根据所给条件确定可建停车场范围。
    参考评分标准

  • 第11题:

    设计条件
    1.某城市拟在名人故居西侧建一座艺术馆,用地北侧有一古塔,南侧为湖滨公园,用地范围见场地平面图。
    2.艺术馆包括:陈列厅、研究所、库房、茶室、室外展场、停车场。各项目层数及尺寸如下图所示。
    3.规划及设计要求:用地界线后退5m范围内不能安排建筑物及展场;沿湖A点至B点观看古塔的视线不受遮挡;满足艺术馆和名人故居二个景点连续参观的要求;结合环境留出不小于900㎡供观众休息使用的集中绿地。
    设计任务
    1.绘出场地布置图,标明项目名称、用地主入口位置、集中绿地位置。不绘制道路、广场。
    2.各项目的形状尺寸不得改动,但可旋转。





    答案:
    解析:
    作图提示
    1.沿湖A点、B点间观看古塔的视线不能受到任何遮挡,景观视线良好。建筑物及展场均布置在建筑控制线范围内。
    2.功能布置合理,内外分区明确,主入口布置在南侧。研究所南北向布置,保证对外联系方便。库房南北向布置并靠近陈列厅,有卸货场地,位置较隐蔽。
    3.停车场靠西面临街布置。集中绿化,结合环境布置,面积≥900㎡。两处景点参观路线顺畅。
    4.绘出题中所提供的每一个项目,标明其名称及简要的文字说明。
    参考评分标准

  • 第12题:

    当(  )时,可以利用拟用地界址点坐标与控制点、地物点坐标,计算拟用地界址点相对于控制点、地物点的距离等有关数据,作为关系距离法放样数据。

    A.建设项目用地条件提供拟用地界址点坐标
    B.建设项目用地条件提供拟用地界址点相对于控制点及地物点的距离和角度等有关数据
    C.建设项目用地条件只提供用地图纸,而没有提供拟用地界址点坐标或拟用地界址点相对于控制点及地物点的距离和角度等有关数据
    D.建设项目用地条件提供拟用地界址点坐标和用地图纸

    答案:A
    解析:
    建设项目用地条件提供拟用地界址点坐标时,利用拟用地界址点坐标与控制点坐标,计算拟用地界址点相对于控制点的角度、距离等有关数据,作为极坐标法放样数据;利用拟用地界址点坐标与控制点、地物点坐标,计算拟用地界址点相对于控制点、地物点的距离等有关数据,作为关系距离法放样数据;利用拟用地界址点坐标与控制点、地物点坐标,计算拟用地界址点相对于控制点、地物点的角度等有关数据,作为前方交会法放样数据。

  • 第13题:

    设计条件
    1.湖岸山坡地地形如右图所示。
    2.拟在该场地范围内选择一块坡度不大于10%,面积不小于1000m的集中建设用地。
    3.当地常年洪水位标高为110.50m,建设用地最低标高应高于常年洪水位标高0.5m。

    图中E点的标高为( )m。
    A.112.00
    B.112.10
    C.112.50
    D.113.00

    答案:
    解析:
    C

  • 第14题:

    设计条件
    1.某居住小区建设用地内拟建由住宅和商业裙房组成的商住楼,用地范围如图所示。
    2.用地范围内有35kV架空高压电力线路穿过,其走廊宽度为12m。
    3.拟建商住楼的建筑层数为9层,高度为30.4m,其中商业裙房的建筑层数为2层,高度为10m。
    4.所有多、高层住宅日照均按日照间距控制,当地的日照间距系数为1.5。
    5.所有拟建多层建筑后退道路红线和用地界线≥5m,高层建筑后退道路红线和用地界线≥8m。
    6.原有建筑和拟建建筑的耐火等级均不低于二级。


    任务要求
    1.进行拟建住宅和商业裙房用地的最大可建范围分析。
    2.分别用两种图示表示出拟建住宅和商业裙房的可建范围。
    裙房最大可建范围(用表示),标注相关尺寸。
    拟建住宅最大可建范围(用表示),标注相关尺寸。

    答案:
    解析:
    解题要点
    1.正确理解与掌握建筑防火、日照、通风间距与城乡规划控线要求,以及适用情况。
    2.满足低层、多层与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
    3.掌握建筑对高压线的退让距离。
    作图提示
    1.首先画出规划退线后的用地范围,注意9层商住楼的裙房部分可按多层后退5m,而上部住宅属于高层主体,需按高层后退8m。
    2.分析用地南侧已建住宅对拟建住宅可建范围的影响:a.防火间距满足要求;b.日照间距,⑤号已建住宅高68m,减去裙房高度10m,拟建住宅的日照间距需要87m,在用地范围内不能再建住宅;而⑥号住宅其实对拟建住宅的日照并没有影响,因为拟建住宅在10m裙房上面,其可建范围南边界距离南侧已建住宅北外墙应为1.5×(18m-10m)=12m,小于规划退线要求。
    3.拟建建筑最大可建范围的北边界,无论裙房还是上部住宅,都受高压走廊限制,应距高压线不小于6m;而住宅的可建范围还要考虑不能遮挡用地北侧已建
    住宅的日照,应按拟建住宅的高度计算日照间距。
    4.用地东侧的可建范围受东边已建住宅影响在于防火间距。就①号多层住宅而言,与拟建裙房和高层住宅主体的间距按规划要求退线后已经满足6m和9m防火间距要求。而②号已建住宅是高层建筑,与拟建建筑的防火间距为9m和13m,需要在规划退线基础上再向西后退。而这里的可建范围轮廓线需要注意在②号住宅转角处做圆角。

  • 第15题:

    设计条件
    1.已建高层建筑与城市道路间为建设用地,其剖面及尺寸如图所示(单位:m)。
    2.已建高层建筑位于场地南侧。
    3.拟建建筑高46m,其中10m以下为商场(退道路红线5m);10~26m为办公区,26~46m为住宅区(均退道路红线17m)。
    4.城市规划要求沿街建筑高度不得超过以道路中心为原点的450控制线。
    5.住宅应考虑当地1:1日照间距(从楼面算起)。
    6.与已建高层建筑之间应满足消防间距要求。
    7.假定场地为0坡度。


    任务要求
    1.根据上述要求,做出场地最大可开发范围剖面,住宅用“
    ”表示;办公用“”表示;商场用“”表示。 2.在图上注明与已建建筑以及道路红线之间有关的距离及高度的尺寸。

    答案:
    解析:
    解题要点
    根据给定的条件确定场地内可建建筑的最大空间范围。
    1.满足防火间距、日照间距、退后红线以及限高等项要求。
    2.用剖面形式及阴影线来表示空间的范围。
    作图提示
    1.确定建筑各部分限高,即10m以下为商场;10~26m为办公区;26~46m为住宅区。
    2.按照高层与高层裙房之间的防火间距确定防火距离为9m,并根据后退道路红线5m的要求,确定商场的剖面限宽。
    3.按照高层与高层之间的防火间距确定其防火距离为13m,并根据后退道路红线17m的要求,确定办公区部分的剖面限宽。
    4.按照日照间距1:1或防火间距(按有效间距控制),后退道路红线17m以及城市规划要求沿街建筑高度不得超过以道路中心为原点的45°控制线,确定住宅区的剖面限宽。
    5.分别采用不同的阴影线表示住宅区、办公区、商场等部分内容。
    6.标注有关尺度(水平及垂直方向)及必要的文字说明。
    参考评分标准

  • 第16题:

    设计条件
    1.湖岸山坡地地形如右图所示。
    2.拟在该场地范围内选择一块坡度不大于10%,面积不小于1000m的集中建设用地。
    3.当地常年洪水位标高为110.50m,建设用地最低标高应高于常年洪水位标高0.5m。

    建设用地的面积约为( )。
    A.1000~1400m
    B.1400~1800m
    C.1800~2200m
    D.2200~2600m

    答案:
    解析:
    B

  • 第17题:

    设计条件
    1.某开发商有一建设用地,拟建多层住宅楼与多层商场,用地西北角已建有一栋高层综合楼,二层以上为住宅,其裙房部分为商场,高为6.2m,含女儿墙1.2m。场地南侧建有两栋高层建筑,东侧建有三栋多层住宅楼,具体条件如图。
    2.拟建的住宅高为21m,多层商场高为16m。
    3.当地的日照间距系数为1.2。 4.拟建住宅向西、北两方向后退用地界线8m,东、南两方向后退用地界线5m。


    任务要求
    1.在用地平面上绘出拟建商场和多层住宅的最大可建范围,并标明尺寸。
    2.分别用两种图示表示出商场和多层住宅的可建范围。

    答案:
    解析:
    解题要点
    1.应满足日照间距要求。
    2.应满足《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最小防火间距要求。
    作图提示
    1.画出西、北后退用地红线8m,东、南后退用地红线5m。
    2.画出拟建多层住宅距南向两高层建筑的距离分别为36m、54m。
    3.画出拟建多层住宅距北面高层综合楼的距离为19.2m。
    4.画出拟建商场距北面高层综合楼的距离为14m。
    5.拟建商场与多层住宅可建范围面积之差为:
    5.2×30+55×21+42×39=2949m

  • 第18题:

    设计条件
    某场地平面,南面及东面有已建成的办公楼及住宅,拟在用地内
    兴建普通住宅或别墅,城建规划部门对用地要求如下:
    1.建筑控制线:西面和北面后退用地界线5m,东面和南面后退用地界线3m。
    2.距小河中心线5m范围内、距古亭四边8m范围内不能作为建筑用地。
    3.当地日照间距系数采用:普通住宅1:1.2,别墅1:1.7(不考虑古亭日照间距)。


    任务要求
    1.在场地平面图上绘出拟建普通住宅及别墅的最大可建用地范围,并注明尺寸。
    2.普通住宅可建用地范围用“”表示,别墅可建用地范围用“”表示,两者均可建者,斜线叠加。


    答案:
    解析:
    解题要点
    根据给定的条件和任务要求确定普通住宅及别墅的最大可建范围。
    作图提示
    1.绘制建筑控制线。西、北面退后用地界线5m,东、南面退后用地界线3m,距小河中心线5m,距古亭四周8m。
    2.根据场地平面图建筑方位条件和日照间距系数,普通住宅和别墅与南向办公楼的日照间距分别为:
    普通住宅:
    20×1.2=24m
    12×1.2=14.4m
    别墅:
    20×1.7=34m
    12×1.7=20.4m
    3.画线并绘制阴影线。
    4.标注必要的尺寸及文字说明。
    参考评分标准

  • 第19题:

    设计条件
    1.某建筑用地平面形状及尺寸如图所示。
    2.在用地红线内布置三种相同的宿舍楼,宿舍楼平面尺寸高度如图所示。
    设计要求
    1.宿舍楼布置在坡度<10%的坡地上,正南北向布置。
    2.自南向北第一栋宿舍楼距南侧用地红线40m。
    3.根据土方量最小的原则确定建筑室外场地高差。
    4.宿舍楼的间距应满足日照要求(日照间距系数为1.5)并选择最小值。


    用地红线内坡度≥10%的坡地面积为( )m
    A.4000
    B.5000
    C.6000
    D.3000



    答案:
    解析:
    C

  • 第20题:

    设计条件
    1.某用地内拟建办公建筑,用地平面如图所示。
    2.用地东北角界线外建有城市绿地水泵房,用地南侧城市道路下有地铁通道。
    3.拟建办公建筑的控制高度为30m。
    4.当地的住宅建筑日照间距系数为1.5。
    5.规划要求:
    (1)拟建办公建筑地上部分后退城市道路红线不应小于10m,后退用地界线不应小于5m。
    (2)拟建办公建筑地下部分后退城市道路红线、用地界线不应小于3m,后退地铁通道控制线不应小于6m。
    6.拟建办公建筑和用地界线外建筑的耐火等级均为二级。

    任务要求
    1.绘出拟建办公建筑地上部分最大可建范围(用表示)。
    2.绘出拟建办公建筑地下部分最大可建范围(用表示),标注相关尺寸。

    答案:
    解析:
    解题要点
    1.满足设计任务书与题意要求。
    2.满足日照间距要求。
    3.满足多层、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最小防火间距要求。
    4.满足地上和地下建筑与设施退线要求。
    作图提示
    1.分析、计算与画(标)出北、东、西办公建筑地下部分后退用
    地界线3m,南面用地因面临城市道路向北后退道路红线为6m。
    2.分析、计算与画(标)出拟建地下部分最大可建范围西边线与西侧住宅的间距为8m。
    3.分析、计算与画(标)出防火间距与画出拟建办公建筑地上部分最大可建范围线与城市绿地水泵房(按民用建筑)的间距为9m。
    4.分析、计算与画(标)出日照间距与画出拟建办公建筑地上部分最大可建范围线与北侧住宅的间距为45m。 5.计算拟建办公建筑地下部分最大可建范围面积是5040m 。即41×86+21×72+(9-3.14×9÷4)=3526+1512+(9-7.065)=5038+1.935=5039.93≈5040m 。注:(9-3.14×9÷4)为参照直交路口弯道面积计算公式r -πr A,r=3。提示:考生如果按退线直角算到5038m 而结束,就不能得分,因差一步趋近面积计算,即地下室凹角导个,1=3m圆弧增加1.935m 面积,因此与退线和间距无关。

  • 第21题:

    设计条件
    1.某已征建设用地,拟建高层住宅楼或高层办公楼。场地东西两
    侧为住宅楼,距场地5m,位置如图所示。
    2.场地南侧为高层综合楼,主楼高34m,群房高12.5m。
    3.拟建建筑北、东、西三面后退用地界线5m:南面如果作为高层
    办公用地,则后退用地界线8m。南面如果作为高层住宅用地,则后退用地界线3m。
    4. 当地住宅日照间距系数为1.2。


    任务要求
    1.分别绘出拟建高层住宅或高层办公楼的可建用地范围(分别用表示)。
    2.完成场地分析作图及标注相关尺寸。

    答案:
    解析:
    解题要点
    1.应满足日照间距要求。
    2.满足建筑的防火间距要求。
    作图提示
    1.画出北、东、西后退用地界线5m。
    2.画出建筑后退10F住宅楼的防火间距13m。
    3.画出拟建高层办公楼后退用地界线8m。
    4.画出拟建高层住宅距用地南侧高层综合楼主楼40.8m,距裙房15m。
    5.高层住宅与高层办公楼可建范围面积差为:
    22.8×41-(3.14×13×13 - 360×39.65-10×8.227÷2)-3×9≈891m

  • 第22题:

    设计任务
    某科技工业园拟建设开发办公楼、厂房、设备用房各一幢,用地现状及用地范围如图所示。拟建建筑物受场地现有道路、山地、池塘、高压走廊、微波通道等条件的限制,请按设计要求进行总平面设计。
    设计内容与规模
    1.研发办公楼55m×18m,六层。
    2.厂房60m×30m,二层。
    3.设备用房25m×25m,一层。
    4.货车停车场50m×50m。
    5.小汽车停车场不少于10个停车位。
    设计要求
    1.建筑退道路红线≥9m。
    2.建筑退池塘边线≥12m。
    3.建筑之间的间距≥9m。
    4.建筑退场地边线≥4m。
    5.高压走廊中心线两侧各25m范围内不准规划建筑物。
    6.微波通道中心线两侧各20m范围内不准规划建筑物。
    7.停车场可设于高压走廊或微波通道范围内。
    8.建筑物及停车场不允许规划在山地上。
    9.研发办公楼前应设置入口广场。
    任务要求
    1.按1:500比例绘制总平面图,标注场地出入口,布置园区道路。
    2.标注与设计要求有关的尺寸。



    答案:
    解析:
    作图提示
    1.进行草图分析,选定最符合题意的布置方案。
    2.完成退线表达。
    3.用铅笔勾画出建筑物、停车场、入口广场以及道路大致的位置,看看是否符合题意,快速调整方案。
    4.将草图返在试卷图纸上。
    5.墨线绘制清楚,标注尺寸及文字说明。
    6.不能漏画建筑物及停车场图示,不能改变形状及尺寸大小。
    参考评分标准

  • 第23题:

    设计条件
    某场地位于海边且现状地形不准改变。在满足下列条件的情况下可进行建设:
    1.建筑距离溪流中心线不少于6m。
    2.距海岸线10m的区域内不准用于建筑用地。
    3.坡度大于10%的区域为非建筑区。
    4.现状树木必须保留。
    5.洪水淹没线为等高线11m。
    任务要求
    1.绘出可建建筑的用地的界线,并简要说明。
    2.用网格线表示出可建建筑的区域。



    答案:
    解析:
    作图提示
    1.从溪流中心线后退和海岸线后退开始,应分别以垂直于溪流中心线或海岸线量取若干点,
    再连成平滑曲线作为溪流或海岸的平行线,作为定位线确定建筑界线。
    2.利用地形图确定坡度小于10%(即水平距离大于3m时)的地段的界线。
    3.保留现状树木,给出树木保护。
    4.用网格线表示出可建建筑区域。
    参考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