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政策配合论与弹性论、乘数论、吸收论和货币论之间有哪些不同之处? ”相关问题
  • 第1题:

    1、比较弹性价格下货币论的汇率决定思想和黏性价格下的货币论的汇率决定思想。


    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简称汇率决定的货币模型,它重点分析货币市场上货币供求变动对汇率的影响。货币模型以三个假定为基础:①垂直的总供给曲线;②货币需求是国民收入和利率的稳定函数;③购买力平价成立。 在货币模型中,货币供给是政府可以控制的外生变量,本国货币需求满足 其中Y d 为实际国民收入,i d 为利率。当货币供给变动时,货币市场的不均衡完全由价格的弹性变动来调整,不会影响利率和产出。因此,本国货币市场平衡的条件,用对数的形式可以写成: 假设外国货币需求函数的参数与本国相同,外国变量用下标f表示,同样可得外国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 对绝对购买力平价取对数得: e=P d P f (3.15) 将(3.13)与(3.14)代入(3.15),可得: 以上即为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的基本模型。第一项表示本国和外国货币供给水平的差额,第二项表示本国和外国实际国民收入水平的差额,第三项表示本国和外国利率的差额。 本国货币供给水平的一次性增加,对应(3.16)的第一项。在利率和实际产出不变情况下,会造成居民手中的货币余额超出居民的货币需求,居民将会增加支出以减少手中的货币余额。在弹性价格条件下,由于产出不变,额外的支出会使价格水平同比例上升。由于购买力平价的成立,本国价格水平的提高又将带来本国货币的同比例贬值。 本国实际国民收入的增加,对应(3.16)的第二项。收入增加带来了货币需求增加,由于货币供给没有相应增加,因此居民需要靠减少支出来增加持有货币的余额。实际产出的增加和货币支出的减少会造成本国价格水平的下降,直至居民持有的货币余额提高到意愿水平为止,而本国价格水平的下降会通过购买力平价的关系造成本国货币的相应升值。 本国利率的上升,对应(3.16)的第三项。利率上升降低了货币需求,在原有的货币供给水平上,这会造成支出的增加、物价的上升,从而通过购买力平价关系造成本国货币的贬值。

  • 第2题:

    请综合比较分析弹性轮、乘数论、吸收论和货币论这四个主要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假定前提、理论基础、核心思想、政策主张以及理论缺陷。


    货币论强调货币市场存量的均衡,而其他强调的是商品市场均衡;货币论注重国际资本流动,而其他强调的是经常账户交易贸易差额;货币论强调对线下项目分析,而其他强调的是线上项目的分析

  • 第3题:

    18、弹性论和吸收论都强调商品市场流量均衡在国际收支调整中的作用,而货币论则强调货币市场存量均衡的作用


  • 第4题:

    1、数学形态学的数学基础是

    A.拓扑论

    B.几何论

    C.集合论

    D.函数论


    集合论

  • 第5题:

    【简答题】价值论货币需求学说与数量论货币需求学说之间有何本质区别?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