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①,又请杨子之竖②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 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 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③,不笑者竞日。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 弟子孟孙阳出,以告心都子。心都子他日与孟孙阳偕入,而问曰:“昔有昆弟三人,游齐鲁之间,同师而学,进仁义之道而归。其父曰:‘仁义之道若何?,伯曰:‘仁义使我爱身而后名。仲曰

题目
扬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①,又请杨子之竖②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
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
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③,不笑者竞日。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
弟子孟孙阳出,以告心都子。心都子他日与孟孙阳偕入,而问曰:“昔有昆弟三人,游齐鲁之间,同师而学,进仁义之道而归。其父曰:‘仁义之道若何?,伯曰:‘仁义使我爱身而后名。仲曰:仁义使我杀身以成名。’叔曰:‘仁义使我身名并全。’彼三术相反,而同出于儒。孰是孰非邪?”
杨子曰:“人有滨河而居者,习于水,勇于泅,操舟鬻渡,利供百口。裹粮就学者成徒,而溺死者几半。本学泅,不学溺,而利害如此。若以为孰是孰非?”
心都子嘿然而出。孟孙阳让之曰:“何吾子问之迂,夫子答之僻?吾惑愈甚。”
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学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异若是。惟归同反一,为亡得丧。子长先生之门,习先生之道,而不达先生之况也,哀哉!”
【注】①党:家人、亲戚。②竖:年轻的仆人。③移时:半晌。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相似考题

2.扬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①,又请杨子之竖②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 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 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③,不笑者竞日。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 弟子孟孙阳出,以告心都子。心都子他日与孟孙阳偕入,而问曰:“昔有昆弟三人,游齐鲁之间,同师而学,进仁义之道而归。其父曰:‘仁义之道若何?,伯曰:‘仁义使我爱身而后名。仲曰:仁义使我杀身以成名。’叔曰:‘仁义使我身名并全。’彼三术相反,而同出于儒。孰是孰非邪?” 杨子曰:“人有滨河而居者,习于水,勇于泅,操舟鬻渡,利供百口。裹粮就学者成徒,而溺死者几半。本学泅,不学溺,而利害如此。若以为孰是孰非?” 心都子嘿然而出。孟孙阳让之曰:“何吾子问之迂,夫子答之僻?吾惑愈甚。” 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学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异若是。惟归同反一,为亡得丧。子长先生之门,习先生之道,而不达先生之况也,哀哉!” 【注】①党:家人、亲戚。②竖:年轻的仆人。③移时:半晌。杨子回答心都子的一番话,采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4分)

3.扬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①,又请杨子之竖②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 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 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③,不笑者竞日。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 弟子孟孙阳出,以告心都子。心都子他日与孟孙阳偕入,而问曰:“昔有昆弟三人,游齐鲁之间,同师而学,进仁义之道而归。其父曰:‘仁义之道若何?,伯曰:‘仁义使我爱身而后名。仲曰:仁义使我杀身以成名。’叔曰:‘仁义使我身名并全。’彼三术相反,而同出于儒。孰是孰非邪?” 杨子曰:“人有滨河而居者,习于水,勇于泅,操舟鬻渡,利供百口。裹粮就学者成徒,而溺死者几半。本学泅,不学溺,而利害如此。若以为孰是孰非?” 心都子嘿然而出。孟孙阳让之曰:“何吾子问之迂,夫子答之僻?吾惑愈甚。” 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学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异若是。惟归同反一,为亡得丧。子长先生之门,习先生之道,而不达先生之况也,哀哉!” 【注】①党:家人、亲戚。②竖:年轻的仆人。③移时:半晌。《歧路亡羊》这篇寓言的主旨是什么?(6分)

4.文言文阅读(共16分)愚公移山《列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友人惭,下车引之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皆以美于徐公C.河曲智叟亡以应 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D.惧其不已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更多“扬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①,又请杨子之竖②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 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 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③,不笑者竞日。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 弟子孟孙阳出,以告心都子。心都子他日与孟孙阳偕入,而问曰:“昔有昆弟三人,游齐鲁之间,同师而学,进仁义之道而归。其父曰:‘仁义之道若何?,伯曰:‘仁义使我爱身而后名。仲曰”相关问题
  • 第1题:

    翻译: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正确答案: 孔子到卫国去,冉有给他驾车。孔子说:“(卫国)人真多啊!(庶:众,指人多)”冉有说:“人口已经够多的了,又该给他们做些什么事呢?”孔子说:“使他们富裕起来。”冉有说:“富裕之后,再给他们做些什么呢?”孔子说:“对他们施行教化。”

  • 第2题:

    翻译:宋有澄子者,亡缁衣,求之涂。见妇人衣缁衣,援而弗舍,欲取其衣。曰:“今者我亡缁衣。”妇人曰:“公虽亡缁衣,此实吾所自为也。”澄子曰:“子不如速与我衣。昔吾所亡者纺缁也,今子之衣禅缁也。以禅缁当纺缁,子岂不得哉?”


    正确答案: 宋国有个名叫澄子的人,丢失了(一件)黑色的衣服,到路上寻找它。(他)看见(一个)妇女穿着(一件)黑衣服,就拉住不放,想要取下人家的那件衣服,说:“今天我丢了(一件)黑衣服。”那位妇女说:“你虽然丢了黑衣服,(我身上穿的)这件黑衣确是我亲手做的啊。”澄子说:“您不如快点把衣服给我!原来我丢的是件黑夹袄;而您现在穿的是件单褂。用单褂顶替夹袄,您难道不是占了我的便宜了吗?”

  • 第3题:

    翻译: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正确答案: 子路跟着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遇见一位老者,用木杖挑着除草的农具。子路问道:“您见到孔夫子了吗?”老者说:“四肢不辛劳,五谷(五种主要粮食作物)不能分辨,谁是夫子?”把他的木杖插在地上锄草。子路,拱手行礼站立。老人留子路在他家住宿,杀鸡做黏黄米饭给子路吃,让他的两个儿子拜见子路。次日,子路出发,把发生的事告诉孔子。孔子说:“隐士啊。”派遣子路返回拜见他。子路来到老人家,那老人却已出外了。子路说:“不出来做官是违背做人臣的准则的。长幼之间的礼节,尚且不能废弃;君臣之间的关系准则,又怎么能废弃它呢(不应为隐者)?想使其自身洁净,而破坏了君臣之间的关系准则。君子出来做官,是做他们应该做的事。我们的政治主张行不通,我们早已知道这种情况了。”

  • 第4题: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叔孙相鲁,贵而主断。其所爱者曰竖牛,亦擅用叔孙之令。叔孙有子曰壬,竖牛妬而欲杀之,因与壬游于鲁君所,鲁君赐之玉环,壬拜受之而不敢佩,使竖牛请之叔孙,竖牛欺之曰:“吾已为尔请之矣,使尔佩之。”壬因佩之。竖牛因谓叔孙:“何不见壬于君乎?”叔孙曰:“孺子何足见也?”竖牛曰:“壬固已数见于君矣。君赐之玉环,壬已佩之矣。”叔孙召壬见之,而果佩之,叔孙怒而杀壬。壬兄曰丙,竖牛又妬而欲杀之,叔孙为丙铸钟,钟成,丙不敢击,使竖牛请之叔孙。竖牛不为请,又欺之曰:“吾已为尔请之矣,使尔击之。”丙因击之,叔孙闻之曰:“丙不请而擅击钟。”怒而逐之。丙出走齐,居一年,竖牛为谢叔孙,叔孙使竖牛召之。又不召而报之曰:“吾已召之矣,丙怒甚,不肯来。”叔孙大怒,使人杀之。二子已死,叔孙有病,竖牛因独养之而去左右,不内人,曰:“叔孙不欲闻人声。”因不食而饿杀。叔孙已死,竖牛因不发丧也,徙其府库重宝空之而奔齐。夫听所信之言,而子父为人僇,此不参之患也。 (2)壬固已数见于君矣。


    正确答案:壬本来已经多次谒见过国君了。

  • 第5题: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原文:叔孙相鲁,贵而主断。其所爱者曰竖牛,亦擅用叔孙之令。叔孙有子曰壬,竖牛妬而欲杀之,因与壬游于鲁君所,鲁君赐之玉环,壬拜受之而不敢佩,使竖牛请之叔孙,竖牛欺之曰:“吾已为尔请之矣,使尔佩之。”壬因佩之。竖牛因谓叔孙:“(1)何不见壬于君乎?”叔孙曰:“孺子何足见也?”竖牛曰:“(2)壬固已数见于君矣。君赐之玉环,壬已佩之矣。”叔孙召壬见之,而果佩之,叔孙怒而杀壬。壬兄曰丙,竖牛又妬而欲杀之,叔孙为丙铸钟,钟成,丙不敢击,使竖牛请之叔孙。竖牛不为请,又欺之曰:“吾已为尔请之矣,使尔击之。”丙因击之,叔孙闻之曰:“丙不请而擅击钟。”怒而逐之。丙出走齐,居一年,竖牛为谢叔孙,叔孙使竖牛召之。又不召而报之曰:“吾已召之矣,丙怒甚,不肯来。”叔孙大怒,使人杀之。二子已死,叔孙有病,(3)竖牛因独养之而去左右,不内人,曰:“叔孙不欲闻人声。”(4)因不食而饿杀。叔孙已死,竖牛因不发丧也,徙其府库重宝空之而奔齐。(5)夫听所信之言,而子父为人僇,此不参之患也。 (1)何不见壬于君乎?


    正确答案:为什么不让壬去谒见国君呢?

  • 第6题: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叔孙相鲁,贵而主断。其所爱者曰竖牛,亦擅用叔孙之令。叔孙有子曰壬,竖牛妬而欲杀之,因与壬游于鲁君所,鲁君赐之玉环,壬拜受之而不敢佩,使竖牛请之叔孙,竖牛欺之曰:“吾已为尔请之矣,使尔佩之。”壬因佩之。竖牛因谓叔孙:“何不见壬于君乎?”叔孙曰:“孺子何足见也?”竖牛曰:“壬固已数见于君矣。君赐之玉环,壬已佩之矣。”叔孙召壬见之,而果佩之,叔孙怒而杀壬。壬兄曰丙,竖牛又妬而欲杀之,叔孙为丙铸钟,钟成,丙不敢击,使竖牛请之叔孙。竖牛不为请,又欺之曰:“吾已为尔请之矣,使尔击之。”丙因击之,叔孙闻之曰:“丙不请而擅击钟。”怒而逐之。丙出走齐,居一年,竖牛为谢叔孙,叔孙使竖牛召之。又不召而报之曰:“吾已召之矣,丙怒甚,不肯来。”叔孙大怒,使人杀之。二子已死,叔孙有病,竖牛因独养之而去左右,不内人,曰:“叔孙不欲闻人声。”因不食而饿杀。叔孙已死,竖牛因不发丧也,徙其府库重宝空之而奔齐。夫听所信之言,而子父为人僇,此不参之患也。 (4)因不食而饿杀。


    正确答案:于是不给叔孙进食而饿死了叔孙。

  • 第7题:

    翻译下列文段 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正确答案:太史(董狐)记载说:“赵盾弑其君。”并且把这条记载拿到朝廷上公布。赵盾说:“不是这样。”太史回答说:“您是正卿,逃亡没有越过国境,回来后又不声讨叛贼,(弑君的)不是您又是谁?”赵盾说:“唉!《诗经》说:‘由于我怀念祖国,反而自己找来了忧患。’大概是说我吧!”

  • 第8题:

    问答题
    阅读《论语·先进第十一》节选段落,回答问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为什么孔子同意曾皙的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正确答案: ①朱熹“尧舜气象”之说。《四书章句集注》中朱子说:“曾点之学,盖有以见夫子欲尽处,天理流行,随处充满,无少欠缺。”曾点所描述的社会理想与孔子“大同社会理想”相符合,所以孔子赞许他。
    ②曾点是孔门之狂者,无意于世,孔子所以赞许他,只是遭时不遇,与汝偕隐之意。
    ③曾点不过是隐士的气象,超然物外而已。孔子是一个积极用世的人,他周游列国,不为世用之后,仍回鲁国授徒讲学,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作春秋,整理古代文献,何尝有出世消极情绪。孔子不过是感慨身世,自伤不遇于时罢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翻译下列文段 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正确答案: 太史(董狐)记载说:“赵盾弑其君。”并且把这条记载拿到朝廷上公布。赵盾说:“不是这样。”太史回答说:“您是正卿,逃亡没有越过国境,回来后又不声讨叛贼,(弑君的)不是您又是谁?”赵盾说:“唉!《诗经》说:‘由于我怀念祖国,反而自己找来了忧患。’大概是说我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标点并翻译。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於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入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正确答案:
    (1)标点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是知津矣。”问於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入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2)翻译
    长沮、桀溺两个人一块耕田,孔子从旁边经过,让子路去询问渡口。长沮问子路说:“驾车子的那个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长沮说:“他早该知道渡口在哪儿了。”子路又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是仲由。”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学生吗?”子路回答说:“是的。”桀溺说:“(天下已乱,)好像滔滔的洪水,到处都是这样,谁能改变得了呢?你与其跟着(孔丘)躲避坏人,还不如跟着(我们这些)避世隐居的人呢?”说完,就不停地往种子上盖土。子路回来(把这些)告诉孔子。孔子失望地叹息说:“我们既然无法跟鸟兽待在一起,若不跟天下人待在一起又跟谁在一起呢?天下如果太平,我就不会和你们一起来从事改变现实的工作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翻译: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正确答案: 孔子到卫国去,冉有给他驾车。孔子说:“(卫国)人真多啊!(庶:众,指人多)”冉有说:“人口已经够多的了,又该给他们做些什么事呢?”孔子说:“使他们富裕起来。”冉有说:“富裕之后,再给他们做些什么呢?”孔子说:“对他们施行教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正确答案: 孔子到卫国去,冉有给他驾车。孔子说:“(卫国)人真多啊!(庶:众,指人多)”冉有说:“人口已经够多的了,又该给他们做些什么事呢?”孔子说:“使他们富裕起来。”冉有说:“富裕之后,再给他们做些什么呢?”孔子说:“对他们施行教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而已矣。”


    正确答案:忠恕

  • 第14题:

    翻译: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君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正确答案: 楚庄王谋划一件事情,做得很妥当,群臣没有谁能赶上他,退朝以后,脸上露出忧愁的神色。申公巫臣进前说道:“您在退朝之后面露忧色,这是为什么呢?”楚王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现在凭我这样没能耐的人,在朝廷上商量大事,群臣就比不上我了,我们国家大概要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色。”

  • 第15题: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叔孙相鲁,贵而主断。其所爱者曰竖牛,亦擅用叔孙之令。叔孙有子曰壬,竖牛妬而欲杀之,因与壬游于鲁君所,鲁君赐之玉环,壬拜受之而不敢佩,使竖牛请之叔孙,竖牛欺之曰:“吾已为尔请之矣,使尔佩之。”壬因佩之。竖牛因谓叔孙:“何不见壬于君乎?”叔孙曰:“孺子何足见也?”竖牛曰:“壬固已数见于君矣。君赐之玉环,壬已佩之矣。”叔孙召壬见之,而果佩之,叔孙怒而杀壬。壬兄曰丙,竖牛又妬而欲杀之,叔孙为丙铸钟,钟成,丙不敢击,使竖牛请之叔孙。竖牛不为请,又欺之曰:“吾已为尔请之矣,使尔击之。”丙因击之,叔孙闻之曰:“丙不请而擅击钟。”怒而逐之。丙出走齐,居一年,竖牛为谢叔孙,叔孙使竖牛召之。又不召而报之曰:“吾已召之矣,丙怒甚,不肯来。”叔孙大怒,使人杀之。二子已死,叔孙有病,竖牛因独养之而去左右,不内人,曰:“叔孙不欲闻人声。”因不食而饿杀。叔孙已死,竖牛因不发丧也,徙其府库重宝空之而奔齐。夫听所信之言,而子父为人僇,此不参之患也。 (3)竖牛因独养之而去左右,不内人。


    正确答案:竖牛于是独自奉养叔孙,而让叔孙身旁的随从离去,不让别人进来。

  • 第16题: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叔孙相鲁,贵而主断。其所爱者曰竖牛,亦擅用叔孙之令。叔孙有子曰壬,竖牛妬而欲杀之,因与壬游于鲁君所,鲁君赐之玉环,壬拜受之而不敢佩,使竖牛请之叔孙,竖牛欺之曰:“吾已为尔请之矣,使尔佩之。”壬因佩之。竖牛因谓叔孙:“何不见壬于君乎?”叔孙曰:“孺子何足见也?”竖牛曰:“壬固已数见于君矣。君赐之玉环,壬已佩之矣。”叔孙召壬见之,而果佩之,叔孙怒而杀壬。壬兄曰丙,竖牛又妬而欲杀之,叔孙为丙铸钟,钟成,丙不敢击,使竖牛请之叔孙。竖牛不为请,又欺之曰:“吾已为尔请之矣,使尔击之。”丙因击之,叔孙闻之曰:“丙不请而擅击钟。”怒而逐之。丙出走齐,居一年,竖牛为谢叔孙,叔孙使竖牛召之。又不召而报之曰:“吾已召之矣,丙怒甚,不肯来。”叔孙大怒,使人杀之。二子已死,叔孙有病,竖牛因独养之而去左右,不内人,曰:“叔孙不欲闻人声。”因不食而饿杀。叔孙已死,竖牛因不发丧也,徙其府库重宝空之而奔齐。夫听所信之言,而子父为人僇,此不参之患也。 (5)夫听所信之言,而子父为人僇。


    正确答案:因为偏听偏信自己所宠信的人的话,所以儿子和父亲都被人杀害。

  • 第17题: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墨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马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正确答案:秦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年岁高了!您的子孙中有可以派去寻求天下好马的人吗?”伯乐答道:“一般的好马可通过形体状貌辨识,天下特出的好马(即千里马),若有若无,若隐若现(形容千里马的体态特征,恍惚迷离,很不容易识别)。像这样的马绝于尘土消失蹄印(形容千里马跑得非常快,奔跑时不会扬起尘土,也不会留下足迹)。我的儿子们都是才能一般的人,能够教会他们识别一般的好马,无法教他们识别天下特出的千里马。我有一个曾在一起扛过东西打过柴草的朋友(纆:绳索。担纆:指用绳索背负东西。菜:通“采”,薪采,即打杂草),有九方皋,这个人对于马的识别本领不在我之下,请使其谒见。
    穆公召见了他,派他外出找马,三个月后返回报告说:“已经得到它了,在沙丘(地名)。”穆公问:“什么马?”答道:“是一匹黄色母马。”派人前去取得它,却是一匹黑色公马。穆公不高兴,召唤伯乐对他说:“糟糕,你所派遣的找马人!毛色雌雄尚且不能知道,又能知道什么马?”伯乐(喟然:叹息的样子)长长地叹息道:“竟然到了这种地步吗(一:副词,表加强语气,相当于“竟”)?九方皋相马的事正是所以比我强千万倍还不止啊!像九方皋所观察的,天地间的奥妙(指事物的精微):得到了它的精微,而放弃了它的粗略,省察其内部而忘却其表象,看见了他所应当看见的地方,而没有看见他不必看见的地方,考察了他所应当考察的地方,抛弃了他所不必考察的地方。像九方皋这种善于识别千里马的人,实在有比千里马更可宝贵的地方啊!”马到达,果然是天下特出的好马啊。

  • 第18题: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正确答案:孔子到卫国去,冉有给他驾车。孔子说:“(卫国)人真多啊!(庶:众,指人多)”冉有说:“人口已经够多的了,又该给他们做些什么事呢?”孔子说:“使他们富裕起来。”冉有说:“富裕之后,再给他们做些什么呢?”孔子说:“对他们施行教化。”

  • 第19题:

    问答题
    先标点后翻译。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天道与性不可得而闻也已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蔑由也己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牢曰子云不试故艺

    正确答案:
    (1)标点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天道与性,不可得而闻也已。”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蔑由也已。”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牢曰:“子云:‘不试,故艺’。”
    (2)译文
    子贡说:“老师的学识文作广为人知,老师讲到有关天道与人的命运的深微见解我们就不知道了。”颜渊感慨地长叹一声说:“我越是仰慕老师的学问,越觉得无比崇高,越是钻研探讨,越是觉得其坚实深厚。前后左右,无不是道,老师善于循序渐进地诱导他人,用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用礼仪来规范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已经竭尽了我的才力,我现在也好像有所建树,但老师的学问依然高立在我的面前。虽然我也想追赶上他,但是这是不可能的。”达巷这个地方的人说:“伟大的孔子啊,他博学多才却没有专长。”孔子听这话后说:“我要专于什么呢?是专于驾车?还是专于射箭?我看还是专于驾车吧。”子牢说:“老师曾说:‘我没有被世所用,所用才学会了这般众多的技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把下面一段短文翻譯成現代漢語。  孟嘗君怪之,曰:“此誰也?”左右曰:“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 孟嘗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負之,未嘗見也。”請而見之,謝曰:“文倦于事,憒于憂,而性懧愚,沈于國家之事,開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為收責于薛乎?”馮諼曰:“愿之。”于是約車治裝,載券契而行,辭曰:“責畢收,以何市而反?”孟嘗君曰:“視吾家所寡有者。”驅而之薛,使吏召諸民當償者,悉來合券。券徧合,起,矯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長驅到齊,晨而求見。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曰:“責畢收乎?來何疾也!”曰:“收畢矣。”“以何市而反?”馮諼曰:“君云‘視吾家所寡有者’,臣竊計君宮中積珍寶,狗馬實外廄,美人充下陳。君家所寡有者,以義耳!竊以為君市義。”孟嘗君曰:“市義奈何?”曰:“今君有區區之薛,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臣竊矯君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乃臣所以為君市義也。”孟嘗君不悅,曰:“諾,先生休矣!”

    正确答案:
    译文:
    孟尝君很奇怪,说:“这是谁啊?”侍从们说:“就是那个唱长铗归来的人。”孟尝君笑着说:“客人果真有能耐,我从未接见过,真对不起他。”就请他来面见孟尝君。道歉说:“我被琐事搞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搅得心烦意乱;加之我懦弱无能,沉溺于国家大事之中,得罪了先生。先生不以为羞耻,还愿为我到薛地收债吗?”冯谖说:“我愿意。”于是就准备行李,备好车马,将债券都装车运走。向孟尝君告辞说:“收完债,买点什么东西回来吗?”孟尝君说:“家里少什么就带点什么吧。”
    冯谖赶着车到薛,派官吏把该还债务的百姓找来核验契据。核验完毕后,他假托孟尝君的命令,把所有的债款赏赐给欠债人,并当场把债券烧掉。百姓都高呼“万岁”。
    冯谖赶着车,马不停蹄,直奔齐都,清晨就求见孟尝君。冯谖回得如此迅速,孟尝君感到很奇怪,立即穿好衣、戴好帽,去见他,问道:“债都收完了吗?怎么回得这么快?”冯谖说:“都收了。”“买什么回来了?”孟尝君问。冯谖回答道:“您曾说‘看我家缺什么’,我私下考虑您宫中积满珍珠宝贝,外面马房多的是猎狗、骏马,后庭多的是美女,您家里所缺的只不过是‘仁义’罢了,所以我用债款为您买了‘仁义’。”孟尝君道:“买仁义是怎么回事?”冯谖道:“现在您不过有块小小的薛地,如果不抚爱百姓,视民如子,而用商贾之道向人民图利,这怎行呢?因此我擅自假造您的命令,把债款赏赐给百姓,顺便烧掉了契据,以至百姓欢呼‘万岁’,这就是我用来为您买义的方式啊。”孟尝君听后很不快地说:“嗯,先生,算了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阅读《论语·先进第十一》节选段落,回答问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请问文中“因之以饥馑”是什么意思?

    正确答案: 杨伯峻《论语译注》翻译为:国内又加以灾荒。
    来可泓《论语直解》翻译为:加上国内又闹灾荒。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翻译:宋有澄子者,亡缁衣,求之涂。见妇人衣缁衣,援而弗舍,欲取其衣。曰:“今者我亡缁衣。”妇人曰:“公虽亡缁衣,此实吾所自为也。”澄子曰:“子不如速与我衣。昔吾所亡者纺缁也,今子之衣禅缁也。以禅缁当纺缁,子岂不得哉?”

    正确答案: 宋国有个名叫澄子的人,丢失了(一件)黑色的衣服,到路上寻找它。(他)看见(一个)妇女穿着(一件)黑衣服,就拉住不放,想要取下人家的那件衣服,说:“今天我丢了(一件)黑衣服。”那位妇女说:“你虽然丢了黑衣服,(我身上穿的)这件黑衣确是我亲手做的啊。”澄子说:“您不如快点把衣服给我!原来我丢的是件黑夹袄;而您现在穿的是件单褂。用单褂顶替夹袄,您难道不是占了我的便宜了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而已矣。”

    正确答案: 忠恕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