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81题共用题干)患者男性,28岁。化脓性扁桃体炎,遵医嘱给予青霉素肌内注射,青霉素过敏试验(一)。80.此患者肌内注射部位是A.股外侧肌B.三角肌C.臀小肌D.臀中肌E.臀大肌

题目

(80~81题共用题干)

患者男性,28岁。化脓性扁桃体炎,遵医嘱给予青霉素肌内注射,青霉素过敏试验(一)。

80.此患者肌内注射部位是

A.股外侧肌

B.三角肌

C.臀小肌

D.臀中肌

E.臀大肌


相似考题
更多“(80~81题共用题干)患者男性,28岁。化脓性扁桃体炎,遵医嘱给予青霉素肌内注射,青霉素过敏试验(一)。 ”相关问题
  • 第1题:

    (84~87题共用题干)

    魏某,25岁,化脓性扁桃体炎,医嘱青霉素过敏试验。

    84.过敏试验液的注入皮下剂量为

    A.50U

    B.100U

    C.150U

    D.200U

    E.250U


    正确答案:A

    过敏试验液皮内注入0.1ml含青霉素20~50U。

  • 第2题:

    患者,男性,32岁。患急性扁桃体炎。医嘱青霉素过敏试验阴性后,肌内注射160万U 青霉素。

    护士为患者肌内注射青霉素的操作要点应除外
    A.为避免患者疼痛可在双侧臀部交替注射
    B.注射前必须确认患者的过敏试验结果
    C.使用一次性的注射器可将针梗全部刺入
    D.第一次注射青霉素后可立刻回家休息
    E.严格按医嘱注射剂量

    答案:D
    解析:
    1.皮试呈阴性者,在用药过程中也还有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因此在注射药物后,应严密观察患者20~30分钟,无反应发生方可离开。
    2.青霉素分子在水溶液中很快经过分子重排而成青霉素烯酸。后者与人体蛋白结合成青霉噻唑蛋白和青霉素烯酸蛋白而成全抗原。青霉素溶液在储存过程中产生高分子聚合体也能与蛋白质结合成全抗原。这些都是致敏物质,可引起过敏反应。因此临床应用青霉素时须现配现用,以防止或减少青霉噻唑蛋白的产生,以降低过敏性反应的发生。

  • 第3题:

    (共用题干)患者,男,25岁。支气管肺炎。医嘱青霉素40万单位肌肉注射,注射前先行青霉素皮试。

    青霉素皮试结果为阴性,护士遵医嘱给予肌内注射青霉素,宜选择的注射部位是( )。

    A.上臂三角肌
    B.两侧腹壁肌肉
    C.臀大肌
    D.臀中肌、臂小肌
    E.股外侧肌

    答案:C
    解析:
    肌内注射时,应选择肌肉较厚、离大神经和大血管较远的部位。有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上臂三角肌,其中以臀大肌最为常用。

  • 第4题:

    共用题干
    患者,男,65岁,因“直肠癌”拟行手术治疗。医嘱“青霉素皮内试验”,护士配制好青霉素皮试液后给患者注射。

    注射前应询问患者的情况不包括
    A:既往是否使用过青霉素
    B:最后一次使用青霉素的时间
    C:有无其他药物或食物过敏
    D:是否对海鲜、花粉过敏
    E:家属有无青霉素过敏

    答案:E
    解析:
    青霉素皮试液以0.Iml(含20~50U)为注入标准。
    青霉素过敏试验前应询问患者用药史、过敏史、家族史,但无需询问家属有无青霉素过敏。

  • 第5题:

    患者,男性,32岁。患急性扁桃体炎。医嘱青霉素过敏试验阴性后,肌内注射160万U 青霉素。

    护士在青霉素过敏试验前才配置试验液的目的是
    A.防止挥发失效
    B.保持药液无菌
    C.防止药物过敏
    D.减少组胺的产生
    E.减少青霉噻唑蛋白的产生

    答案:E
    解析:
    1.皮试呈阴性者,在用药过程中也还有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因此在注射药物后,应严密观察患者20~30分钟,无反应发生方可离开。
    2.青霉素分子在水溶液中很快经过分子重排而成青霉素烯酸。后者与人体蛋白结合成青霉噻唑蛋白和青霉素烯酸蛋白而成全抗原。青霉素溶液在储存过程中产生高分子聚合体也能与蛋白质结合成全抗原。这些都是致敏物质,可引起过敏反应。因此临床应用青霉素时须现配现用,以防止或减少青霉噻唑蛋白的产生,以降低过敏性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