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散列表a[14]中,a[4]~a[7]已有元素占用,其余为空。散列函数为 hash(k) = k mod 11,用开放地址法和平方探测法解决冲突,当插入元素49时,得到的散列地址为()。

题目

已知散列表a[14]中,a[4]~a[7]已有元素占用,其余为空。散列函数为 hash(k) = k mod 11,用开放地址法和平方探测法解决冲突,当插入元素49时,得到的散列地址为()。


相似考题
更多“已知散列表a[14]中,a[4]~a[7]已有元素占用,其余为空。散列函数为 hash(k) = k mod 11,用开放地址法和平方探测法解决冲突,当插入元素49时,得到的散列地址为()。”相关问题
  • 第1题:

    设有两个散列函数H1(k)=kmod 13和H2(k)=kmod 11+1,散列表为T[0…12],用二次散列法解决冲突。函数H1用来计算散列地址,当发生冲突时,H2作为计算下一个探测地址的地址增量。假定某一时刻散列表的状态为:

    下一个被插入的关键码为42,其插入位置应是( )。

    A.0

    B.1

    C.3

    D.4


    正确答案:A

  • 第2题:

    ( 4 )设散列表的地址空间为 0 到 12 ,散列函数为 h ( k ) =k mod 13, 用线性探查法解决碰撞。现从空的教列表开始,依次插入关键码值 14, 95, 24, 61 , 27, 82, 69, 则最后一个关键码 69 的地址为【 4 】。


    正确答案:

  • 第3题:

    设有两个散列函数H1(K)=K mod 13和H2(K)=K mod 11+1,散列表为T[0…12],用二次散列法解决冲突。函数H1用来计算散列地址,当发生冲突时,H2作为计算下一个探测地址的地址增量。假定某一时刻散列表的状态为:下一个被插入的关键码为42,其插入位置应是

    A.0

    B.1

    C.3

    D.4


    正确答案:A

  • 第4题:

    设散列表的地址空间为0到12,散列函数为h(k)=k mod 13,用线性探查法解决碰撞。现从空的散列表开始,依次插入关键码值14,95,24,61,27,82,69,则最后一个关键码69的地址为【 】。


    正确答案:6
    6 解析:将序列mod 13,则14mod13=1,95modl3=4.24mod13=11,61mod13=9,27rood13=1,82mod13=4.69mod13=4。将它们放入地址中,则14放入1,95放入4,24放入11,61放入9,27放入2,82放入5,69放入6。

  • 第5题:

    设线性表(59,53,46,48,37,31,25)采用散列(Hash)法进行存储和查找,散列函数为H(Key)=Key MOD 7(MOD表示整除取余运算)。若用链地址法解决冲突(即将相互冲突的元素存储在同一个单链表中)构造散列表,则散列表中与哈希地址 (38) 对应的单链表最长。

    A.2

    B.3

    C.4

    D.6


    正确答案:C
    53,48,25对应的地址都为4.

  • 第6题:

    设有一个用线性探测法解决冲突得到的散列表: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散列函数为H(k)=k mod 11若查找元素15,则探测的次数(比较的次数)为( )。

    A)7

    B)9

    C)3

    D)6


    正确答案:C
    根据散列函数H(k)=kmod11,我们知道15本应该存放在索引号为4的位置上,但这里已经存放了50,根据线性探测法,它的存放位置必须往后延,所以采用线性探测法查找15就会从索引号4开始一直往后比较,直到找到15时已经比较了3次。

  • 第7题:

    设有一个用线性探测法解决冲突得到的散列表:

    散列函数为H(k)=k mod 11,若查找元素14,则探测的次数(比较的次数)为________。

    A.8

    B.9

    C.3

    D.6


    正确答案:D
    解析:根据散列函数H(k)=k mod 11,待查找元素14的哈希地址H(14)=3,但该地址已经存放了元素25,根据线性探测法,得第一次冲突处理后的地址H1=(3+1)mod 11=4,而该地址已经存放了元素80,则找第二次冲突处理后的地址H2=(3+2)mod 11=5,该地址已经存放了元素16,依次类推,直到第五次冲突处理后的地址 H5=8,该地址存放的是元素14,即查找成功,因此探测的次数为6次。

  • 第8题:

    设散列表长m=14,散列函数H(K)=K%11,已知表中已有4个结点:r(15)=4;r(38)=5;r(61)=6;r(84)=7,其他地址为空,如用二次探测再散列处理冲突,关键字为49的结点地址是_____。

    A.8

    B.3

    C.5

    D.9


    正确答案:D

  • 第9题:

    设散列表的地址空间为0到10,散列函数为h(k)=k modll,用线性探查法解决碰撞。现从空的散列表开始,依次插入关键码值95,14,27,68,82,则最后—个关键码82的地址为:

    A.4

    B.5

    C.6

    D.7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是对散列表存储问题的考查。散列表的基本思想是:由结点的关键码值决定结点的存储地址,即以关键码值k为自变量,通过一定的函数关系h(称为散列函数),计算出对应的函数值h(k)来,把这个值解释为结点的存储地址,将结点存入该地址中。在散列表中,不同的关键码值可能对应到同一存储地址,这种现象叫碰撞,处理碰撞基本有两种方法:拉链法和线性探索法。在本题中,所采用的散列函数为h(k)=kmod11,用线性探查法解决碰撞。计算顺序如下:①h(95)=95modll=7,存在地址为7的位置;②h(14)=14modll=3,存在地址为3的位置;③h(27)=27modll=5,存在地址为5的位置;④h(68)=68modll=2,存在地址为2的位置;⑤h(82)=82modll=5,与关键码为27的存储位置发生碰撞,采用线性探索的方法解决,即将82存在5以后的首个开放位置,在本题中即为6,所以82存在地址为6的位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C。

  • 第10题:

    ●设线性表(59,53,46,48,37,31,25)采用散列(Hash)法进行存储和查找,散列函数为H(Key)=Key

    MOD 7(MOD表示整除取余运算)。若用链地址法解决冲突(即将相互冲突的元素存储在同一个单链

    表中)构造散列表,则散列表中与哈希地址 (37) 对应的单链表最长。

    (37)

    A.2

    B.3

    C.4

    D.6


    正确答案:C

  • 第11题:

    设散列表表长m=14,散列函数H(k)=kmod11。表中已有15,38,61,84四个元素,如果用线性探测法处理冲突,则元素49的存储地址是()。

    A.8
    B.3
    C.5
    D.9

    答案:A
    解析:
    元素15,38,61,84分别存储在4,5,6,7单元,而元素49的散列地址为5,发生冲突,向后探测3个单元,其存储地址为8。

  • 第12题:

    散列表的地址区间为0-17,散列函数为H(K)=K mod 17。采用线性探测法处理冲突,并将关键字序列26,25,72,38,8,18,59依次存储到散列表中。元素59存放在散列表中的地址是()。

    • A、8
    • B、9
    • C、10
    • D、11

    正确答案:D

  • 第13题:

    假定用散列函数H1=k mod 13计算散列地址,当发生冲突时,用散列函数 H2=k mod ll+l来计算下一个探测地址的地址增量。设散列表的地址空间为0~12,在地址2、3、8中,散列表相应的内容为80,85,34。下一个被插入的关键码是42,其插入的位置是【 】。


    正确答案:×
    0 解析:H1=42 mod 13=3,地址3中已分配给85,所以计算H2,H2=42 mod 11+1= 10,这是地址增量。下一个探测地址应为3+10=13,13 mod 13=0,0地址为空,故42可插入在该地址中。

  • 第14题:

    设散列函数为H(k)=k mod 7,现欲将关键码23,14,9,6,30,12,18依次散列于地址 0~6中,用线性探测法解决冲突,则在地址空间0~6中,得到的散列表是

    A.14,6,23,9,18,30,12

    B.14,18,23,9,30,12,6

    C.14,12,9,23,30,18,6

    D.6,23,30,14,18,12,9


    正确答案:B
    解析:将23,14,9,6,30,12,18依次按散列函数K(k)=k mod 7计算,并按线性探测法解决冲突,得到的散列结果是14,18,23,9,30,12,6。

  • 第15题:

    设有两个散列函数H1(k)=k mod 13和H2(k)=k mod 11 1,散列表T[0…12],用双重散列解决冲突。函数H1用来计算散列地址,当发生冲突时,H2作为计算下一个探测地址的增量,假定在某一时刻表T的状态为:

    下一个被插入的关键码是41,其插入的位置是。


    正确答案:

  • 第16题:

    设散列表的地址空间为0到16,散列函数为h(k)二k mod 17,用线性探查法解决碰撞。现从空的散列表开始,依次插入关键码值190,89, 200, 208, 92, 160,则最后一个关键码160的地址为

    A.6

    B.7

    C.8

    D.9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设散列表的地址空间为0到18,散列函数为h (k) =k mod 19,用线性探查法解决碰撞。 现从空的散列表开始,依次插入关键码值190, 89, 217, 208,75,则最后一个关键码75的地址为【】。


    正确答案:√
    线性探查法(Linear Probing) 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 将散列表T[0..m-1]看成是一个循环向量,若初始探查的地址为d(即h(key)=d),则最长的探查序列为: d,d+l,d+2,…,m-1,0,1,…,d-1 即:探查时从地址d开始,首先探查T[d],然后依次探查T[d+1],…,直到T[m-1],此后又循环到T[0],T[1],…,直到探查到T[d-1]为止。

  • 第18题:

    设有一个用线性探测法解决冲突得到的散列表,该表共有0~10个地址单元,其中地址单元2~8中的内容依次为13,25,80,16,17,6,14。散列函数为: H(k)=k mod 11 若要查找元素14,探测(比较)的次数是( )。

    A.8

    B.9

    C.3

    D.6


    正确答案:D
    解析:由散列函数为:H(k)=k mod11可计算出13,25,80,16,17,6, 14的散列地址依次为2、3、3、5、6、6、3,在存储14时,2、3、4、5、6、7连续6个单元已经被占用,如表13-17所示。而14的散列地址为3,因此在查找时需从地址为3的位置开始比较,一直到14存储的地址8(包括8),共比较了6次。

  • 第19题:

    设有一个用线性探测法解决冲突得到的散列表:

    散列函数为H(k)=k mod 11若查找元素15,则探测的次数(比较的次数)为( )。

    A)7

    B)9

    C)3

    D)6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设有一个用线性探测法解决冲突得到的散列表:散列函数为H(k)=kmod 11,若查找元素14,则探测的次数(比较的次数)为

    A.8

    B.9

    C.3

    D.6


    正确答案:D
    解析:根据散列函数H(k)=kmod11,待查找元素14的哈希地址H(14)=3,但该地址已经存放了元素25,根据线性探测法,得第一次冲突处理后的地址H1=(3+1)mod11=4,而该地址已经存放了元素80,则找第二次冲突处理后的地址H2=(3+2)mod11=5,该地址已经存放了元素16,依次类推,直到第五次冲突处理后的地址H5=8,该地址存放的是元素14,即查找成功,因此探测的次数为6次。

  • 第21题:

    假定用散列函数H1=k mod 13计算散列地址,当发生冲突时,用散列函数 H2=k mod 11+1来计算下一个探测地址的地址增量。设散列表的地址空间为0~12,在地址2、3、8中,散列表相应的内容为80,85,34。下一个被插入的关键码是42,其插入的位置是【 】。


    正确答案:×
    0 解析:H1=42 mod 13=3,地址3中已分配给85,所以计算H2,H2=42 mod 11+1=10,这是地址增量。下一个探测地址应为3+10=13,13 mod 13=0,0地址为空,故42可插入在该地址中。

  • 第22题:

    设散列函数为H(k)=k mod7,一组关键码为23,14,9,6,30,12和18,散列表T的地址空间为0.6,用线性探测法解决冲突,依次将这组关键码插入T中,得到的散列表为( )

    A.

    B.

    C.

    D.


    正确答案:B

  • 第23题:

    设散列表表长m=14,散列函数H(k)=kmod11。表中已有15、38、61、84四个元素,如果用线性探侧法处理冲突,则元素49的存储地址是()。

    • A、8
    • B、3
    • C、5
    • D、9

    正确答案:A

  • 第24题:

    单选题
    已知哈希表地址空间为A[0..8],哈希函数为H(k)=k mod 7,采用线性探测再散列处理冲突。若依次将数据序列:76,45,88,21,94,77,17存入该散列表中则元素17存储的下标为()。
    A

    0

    B

    1

    C

    2

    D

    3

    E

    4

    F

    5

    G

    6

    H

    7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