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要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1)详细询问病史:患儿有无结核接触史。特别是家庭内开放性肺结核患者接触史,对小婴儿的诊断尤有意义。既往结核病史,尤其是1年内发现又未经治疗者,对诊断颇有帮助。是否接种过卡介苗,近期有无结核中毒症状等。近期传染病史常为结核病恶化的诱因。
    (2)周密的临床观察:结脑早期主要症状为小儿性格改变,如少言、懒动、易倦、喜哭、易怒等。一般有发热、纳差,有时轻度头痛及呕吐、便秘(婴儿可为腹泻)等,或双目凝视、嗜睡等。对有原发结核病或粟粒性结核病的患儿发现上述早期症状,即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性。
    (3)对本病的高度警惕性:一旦考虑到本病的可能性时,应尽快地作脑脊液检查和头部CT或MRI检查。X线胸片和PPD试验对本病的诊断也极有帮助。

  • 第2题:

    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原则是:早期给药、合理选药、联合用药及系统治疗。只要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高度提示本病,即使CSF抗酸染色阴性,亦应立即进行抗结核治疗。

  • 第3题:

    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化脓性脑膜炎是指化脓性致病菌侵入颅内后引起的脑膜的炎性病变,常与化脓性脑炎或脑脓肿并存。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是:
    (1)常有全身或局部感染;头部外伤、手术或腰椎穿刺史;与流脑病人接触史。
    (2)有发热、寒战,伴有头痛、呕吐等症状及脑膜刺激征。
    (3)早期出现神经局灶症状,并伴有局限性或全身性抽搐及意识改变。
    (4)脑脊液检查急性期可见CSF细胞高达千计,中性粒细胞占90%以上,发病或开始治疗3-6天后,细胞数迅速下降。
    (5)外周血检查白细胞明显增高,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 第4题:

    问答题
    试述婴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

    正确答案: (1)发病急,可表现为急起高热,开始即可有脑膜刺激征或以惊厥为首发症状;
    (2)脑膜刺激征不典型,主要为前囟饱满或膨隆,腹壁反射消失,腱反射亢进。颅内高压,症状不明显,与囟门、颅缝尚未闭合有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5题: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早期的临床特点是()

    • A、意识模糊
    • B、性格改变
    • C、前囟饱满
    • D、惊厥
    • E、脑膜刺激征

    正确答案:B

  • 第6题:

    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①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慢性病程;早期表现发热、头痛、呕吐和体重减轻,通常持续1~2周;4~8周时出现脑实质损害症状;结核性动脉炎可引起卒中样发病的肢体瘫痪;结核瘤或脑脊髓蛛网膜炎可引起类似肿瘤的慢性瘫痪;②体检常见脑膜刺激征和意识改变,合并症可引起颅内压增高体征(头痛、呕吐、视力障碍、视盘水肿),可见眼肌麻痹;③老年人TBM的特点是头痛、呕吐较少,颅内压增高的少,症状不典型,但发生结核性动脉内膜炎而引起脑梗死的较多;④CSF压力增高,外观微黄,静置后可有薄膜形成;淋巴细胞增多,50~500×10/L,蛋白升高,通常为1~2g/L,糖及氯化物下降。抗酸杆菌染色可鉴定细菌,结核菌培养可确诊;CT可显示脑膜增强或脑积水。

  • 第7题:

    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特点


    正确答案: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无色透明或呈毛玻璃样,蛛网膜下隙堵塞时,可呈黄色,静置12~24小时后,脑脊液中可有蜘蛛网状薄膜形成,取之涂片作抗酸染色,结核杆菌检出率高。白细胞数多为50×10^6/l~500×10^6/l,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但急性进展期,脑膜新病灶或结核瘤破溃时,白细胞数可>1000×10^6/l,其中1/3病例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糖和氯化物均降低为结脑的典型改变。蛋白量增高,一般多为1.0~3.0g/l。对脑脊液改变不典型者,需重复化验,动态观察变化。脑脊液(5~10ml)沉淀物涂片抗酸染色镜检阳性率可达30%。/l~500×10^6/l,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但急性进展期,脑膜新病灶或结核瘤破溃时,白细胞数可>1000×10^6/l,其中1/3病例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糖和氯化物均降低为结脑的典型改变。蛋白量增高,一般多为1.0~3.0g/l。对脑脊液改变不典型者,需重复化验,动态观察变化。脑脊液(5~10ml)沉淀物涂片抗酸染色镜检阳性率可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