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对水土流失的防治应遵循水土流失的基本规律,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和“工程措施、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筹兼顾”的原则,坚持治理与开发相结合,治山与治水相结合,对全流域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因时、因地制宜、退耕还林还草;加强沿河流域的山地灾害防御、农田基本建设和堤防工程建设;采取“上游保、中游挡、下游导”的措施,开展河道整治工作,提高江、河、呼、库拦蓄洪水的能力、有效减轻水土流失的危害。
更多“结合实际,试述水土流失的防治对策。”相关问题
  • 第1题:

    水土保持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等。

    • A、水土流失状况
    • B、水土流失类型区划分
    • C、水土流失防治目标、任务和措施
    • D、水土流失治理结论

    正确答案:A,B,C

  • 第2题: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的原则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各分区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性;
    (2)各分区内造成水土流失的主导因子相近或相似;
    (3)一级分区应具有控制性、整体性、全局性,线型工程应按地貌类型划分一级区;
    (4)二级及其以下分区应结合工程布局和施工区进行逐级分区;
    (5)各级分区应层次分明,具有关联性和系统性。

  • 第3题:

    结合实际,谈谈当前学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正确答案: (1)学校管理体制的核心是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制的内涵是:校长是学校的最高行政负责人,是学校的法人达标;校长对外代表学校,对内全面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等各项工作;校长向他任命机构担负管理好学校的全面责任。
    (2)当前学校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校长负责制没有得到有效地落实。
    (3)解决对策:
    第一,应坚持发挥学校党支部的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
    第二,应建立健全校务会议制度,发挥集体领导作用。
    第三,应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发扬民主管理。
    第四,建立健全问责机制。
    第五,要改革校长选拔产生的方式。

  • 第4题:

    试述梨胶锈菌的生活史及防治对策。


    正确答案: 梨胶锈属生活史中产生4种不同类型的孢子。冬孢子产生在桧柏属植物。,冬孢子双细胞,淡黄色,柄细长无色遇水容易胶化而水解。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担孢子卵形,淡黄色,单细胞,具有一个细胞核。担孢子随风雨传播到梨树上,侵染梨树的嫩叶、嫩枝和幼果,但不能侵染桧柏。担孢子侵入后形成的单核菌丝体在梨树叶片正面表皮下形成的瓶状地性孢子器。性孢子器产生性孢子和受精丝。性孢子单细胞,成熟后溢出,由昆虫传播,与不同交配型的受精丝结合,产生双核菌丝体,以后在叶片表面形成锈孢子器。锈孢子不再为害梨树,而是经气流传播到转主寄主桧柏,从桧柏的叶、嫩梢和小枝上侵入,并以菌丝体在桧柏上越冬。翌年春季,在桧柏的叶上或枝上出现稍微隆起的黄色斑点,以后表皮开裂,有棕褐色米粒状的角状物向外突出,即为冬孢子聚集而成的冬孢子角。成熟的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担孢子随风与传播为害梨树。防治梨锈病主要是铲除梨树园附近的桧柏或限制周围5km内不种桧柏,必要时可喷药保护梨树或桧柏,减轻病害的发生。

  • 第5题:

    ()是指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防治面积占防治责任范围内水土流失总面积的百分比。

    • A、土壤流失控制比
    • B、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 C、扰动土地整治率
    • D、植被恢复系数

    正确答案:B

  • 第6题:

    结合实际分析我国社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正确答案: 问题:
    (1)发展方向问题;
    (2)发展不平衡问题;
    (3)农村社区服务问题。
    对策:
    (1)随着我国第三产业和社会化服务的发展,以及国家和社会的财力的增强,对目前社区服务的三个层次,将其边缘部分或辅助内容大部分(但不会全部)从社区服务剥离出去,而与商业服务融合。而其核心部分(重点内容)和中间部分(一般内容)则向一个新的方向发展,提高到纯粹意义上的社区福利服务的地位。
    (2)对社区服务的资金流程及其他方面的管理进行有效的调控:
    1.把握方向。
    2.加强管理。
    3.适度发展商业性服务。

  • 第7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规定:水土保持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等。

    • A、水土流失状况
    • B、水土流失类型区划分
    • C、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 D、水土流失防治任务和措施

    正确答案:A,B,C,D

  • 第8题:

    结合实际,试述激励的作用。


    正确答案:吸引优秀人才;留住优秀人才;开发员工的潜在能力,促进在职员工充分发挥其才能和智慧;造就良性的竞争环境。

  • 第9题:

    多选题
    水土保持规划的内容包括()。
    A

    水土流失状况

    B

    水土流失类型区划分

    C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D

    水土流失防治任务和措施

    E

    专家和公众意见


    正确答案: E,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述梨胶锈菌的生活史及防治对策。

    正确答案: 梨胶锈属生活史中产生4种不同类型的孢子。冬孢子产生在桧柏属植物。,冬孢子双细胞,淡黄色,柄细长无色遇水容易胶化而水解。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担孢子卵形,淡黄色,单细胞,具有一个细胞核。担孢子随风雨传播到梨树上,侵染梨树的嫩叶、嫩枝和幼果,但不能侵染桧柏。担孢子侵入后形成的单核菌丝体在梨树叶片正面表皮下形成的瓶状地性孢子器。性孢子器产生性孢子和受精丝。性孢子单细胞,成熟后溢出,由昆虫传播,与不同交配型的受精丝结合,产生双核菌丝体,以后在叶片表面形成锈孢子器。锈孢子不再为害梨树,而是经气流传播到转主寄主桧柏,从桧柏的叶、嫩梢和小枝上侵入,并以菌丝体在桧柏上越冬。翌年春季,在桧柏的叶上或枝上出现稍微隆起的黄色斑点,以后表皮开裂,有棕褐色米粒状的角状物向外突出,即为冬孢子聚集而成的冬孢子角。成熟的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担孢子随风与传播为害梨树。防治梨锈病主要是铲除梨树园附近的桧柏或限制周围5km内不种桧柏,必要时可喷药保护梨树或桧柏,减轻病害的发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是指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防治面积占防治责任范围内水土流失总面积的百分比。
    A

    土壤流失控制比

    B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C

    扰动土地整治率

    D

    植被恢复系数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述我国主要水土流失防治区水土保持林体系的合理空间配置特点和小流域水土保持林的配置模式与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 就我国而言,山地丘陵区是我国主要的水土流失防治区。山丘区水土保持林体系作为山地丘陵区的防护林体系,其体系的组成主要分为黄土地区水土保持林和石质山地水土保持林。
    一、我国主要水土流失防治区水土保持林体系的合理空间配置特点:
    水土保持林体系的合理配置,要体现各个林种具有生物学的稳定性,显示其最佳的生态经济效益,从而达到流域治理持续、稳定、高效人工生态系统建设目标的主要作用。水土保持林体系配置的组成和内涵,其主要基础是作好各个林中在流域内的水平配置和立体配置。
    1、所谓水平配置,是指水土保持林体系内各个林种在流域范围内的平面布局和合理规划。对具体的中、小流域应以其山系、水系、主要道路网的分布,以及土地利用规划为基础,根据当地发展林业产业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根据当地水土流失的特点,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防灾和改善各种生产用地水土条件的需要,进行各个水土保持林种合理布局和配置,在规划中要贯彻“因害设防,因地制宜”“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在林种配置的形式上,在于农田、牧场及其他水土保持设计的结合上,兼顾流域水系上、中、下游,流域山系得坡、沟、川,左、右岸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应考虑林种占地面积在流域范围内的均匀分布和达到一定林地覆盖率的问题。
    2、所谓立体配置,指某一林种组成的树种或植物种的选择和林分立体结构的配合形成。林种立体配置应强调的问题:
    一是针对防灾需要和所处立地条件而合理选择树种或植物种;
    二是根据选定的树种或植物种依其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处理好植物种间的关系;
    三是林分密度的确定,除应考虑一般确定林分密度的原则之外,还要注意林分将要防护灾害的需要以及所应用树种和植物种的特性。
    总之,对一个完整的中、小流域水土保持林体系的配置,要考虑通过体系内各个林种的合理的水平配置和布局,达到与土地利用的等的合理结合,分布均匀,有一定的林木覆盖率,各林种间生态效益互补,形成完整的防护林体系,充分发挥其改善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功能;同时,通过体系内各个林种的立体配置,形成良好的林分结构,具有生物学上的稳定性,达到更好的生态效益和效益。
    二、小流域水土保持林的配置模式与基本原则
    水土保持林体系在小流域范围内的总体配置原则,就是通过山丘区防护林体系各林种的水平配置与立体配置的合理结合,形成多功能,多效益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达到最高的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力。一些分布较广的水土保持林林种主要有:
    ①坡面水土保持林;
    ②水文网与侵蚀沟防护林;
    ③水库、河岸(滩)防护林。
    以下主要针对这些分布较广的水土保持林林种,阐述各个林种配置的主要原则和模式:
    1、坡面水土保持林
    (1)水土保持(或水源涵养)用材林
    水土保持用材林主要可采用以下配置形式:
    ①主要乔木树种与灌木带的水平带状混交:沿坡面等高线,结合水土保持整地措施,先造成灌木带,带间距4-6m,等灌木成活,经第一次平茬后,再在带间栽植乔木树种1-2行,行距2-3m。
    ②乔、灌木隔行混交:乔、灌同时栽植造林,采用乔、灌木间距混交(行距2-3m)。
    ③结合农林间作,用乔木或灌木带间间作农作物形式。营造林带时,结合窄带反坡梯田或水平沟等整地措施,在幼林初期,行间间作一些农作物,既可取得一些弄产品,又可以耕代抚,保水保土。
    (2)护坡薪炭林
    发展护坡薪炭的目的主要在于解决农村生活用能源的同时,控制坡面的水土流失。其配置技术如下:
    在立地条件配置上,可选择距村庄(居民点)教近、交通便利而又不适于高经济利用,或水土流失的严重的坡地作为人工营造护坡薪炭林的土地。
    在树种选择上,一般应选择适应于干旱、瘠薄立地,再生能力较强,耐平茬,生物产量高,并且有较高热值的乔、灌树种。
    (3)护坡放牧林
    护坡放牧林是配置在坡面上,以放牧(或刈割)为主要经营目的,同时起着控制水土流失作用的乔、灌木林。它是破面最具明显生产特征的,利用林业本身的特点为牲畜直接提供饲料的水土保持林业生态工程。
    在树种选择上,应选择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生长迅速、萌蘖力强、耐啃食,树冠茂密、根系发达的树种。在配置模式上,护坡放牧林(或刈割饲料林)可根据地形条件采用短带状沿等高线布设,每带长10-20m,每带由2-3行灌木组成,带间距4-6m,水平相临的带与带间留出缺口,以便牲畜通过。作为牧坡的天然草场或人工割草场,其周围配置护牧林,主要目的在于改善草场的局部小气候及牧坡的水土条件,以促进操场产量的提高,同时,护坡林林木的嫩枝叶也可作饲料之用。在牧场周围护牧林以带状或带状沿等高线配置。
    2、水文网与侵蚀沟防护林
    (1)土质沟道防护林
    土质侵蚀沟道系统防护林配置的主要目的是结合土质沟道(沟底、沟坡)防蚀的必要,进行林业利用,获得林业收益的同时发挥保障沟道生产持续、高效的利用。所谓土质侵蚀沟道系统一般指分布于黄土高原各个地貌类型上的侵蚀沟系统,也包括以黄土类母质为特征的,具有深厚“土层”的沿河冲积阶地、山麓坡积或部分洪积扇等土地基础上所冲刷形成的现代侵蚀沟系。可概括为3种类型来叙述其配置技术:
    ①以利用为主的侵蚀沟:应在现有耕地范围以外,选择水肥条件较好、沟道宽阔的地段,在这一特定条件下,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
    ②治理与利用相结合的侵蚀沟:此类侵蚀沟系的中下游,侵蚀发展基本停止,沟系上游侵蚀发展仍较为活跃,沟道内进行部分利用。
    ③以封禁或治理为主的侵蚀沟:这类沟系的治理可考虑从两方面进行:一种情况是距居民点较远,现在又无力投工进行治理时,可采用封禁的办法,减少不合理的人为破坏,使其逐步自然恢复植被,或散播一些林草种子,人工促进植被的恢复。另一种情况是距居民点较远,对农业用地、水利设施(水库、渠道等),工矿交通线路等有威胁时,应采用积极治理的措施。
    (2)石质沟道防护林
    配置特点:
    ①集水区易于发生泥石流的流域,在树种选择和配置上应该形成又深根性树种和浅根性树种混交的异龄复层林。
    ②通过区一般沟道十分狭窄,水流湍急,泥石俱下,应以格栅坝为主。有条件的沟道,留出水路,两侧营造雁翅式配置的防护林。
    ③沉积区位于沟道下游至沟口,沟谷渐趋开阔,应在沟道水路两侧修筑石坎梯田,并营造地坎防护林或经济林。为了保护梯田,沿梯田与岸的交接带营造护岸林。
    3水库、河岸(滩)防护林
    (1)水库防护林
    水库防护林的配置包括两部分:水库沿岸防护林和坝体下游以高地下水位为特征的低湿地段的造林。水库沿岸防护林有靠近水面的放浪灌木林和其上坡的防蚀林组成。对于坝体下游低湿地,宜用做培育速生丰产林,选择一些耐水湿和盐渍化土壤的造林树种。
    (2)河岸(滩)防护林
    为了防止河岸的破坏,护岸林和护滩林必须密切结合起来,只有在河岸滩地营造起森林的条件下方能减弱水浪对河岸的冲淘和侵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什么是水土流失防治面积?


    正确答案:水土流失防治面积是指对水土流失区域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并使土壤流失量达到容许土壤流失量或以下的面积,以及建立良好排水体系,并不对周边产生冲刷的地面硬化面积和永久建筑物占用地面积。弃土弃渣场地在采取挡护措施并进行土地整治和植被恢复,土壤流失量达到容许流失量后,才能作为防治面积。

  • 第14题:

    如何防治城市水土流失?


    正确答案: 1)加强城市水土保持宣传,增强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
    2)完善立法,强化执法,依法防治水土流失;
    3)加强领导,搞好部门协调;
    4)增加投入,加快城市水土保持基础设施建设。

  • 第15题:

    试述十字花科植物软腐病的病原、侵染源和防治对策。


    正确答案: (1)病原: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亚种
    (2)侵染源:病株和病株残体组织
    (3)防治对策:加强栽培管理;防治害虫;选用抗病品种;药剂防治

  • 第16题:

    水土保持规划的内容包括()。

    • A、水土流失状况
    • B、水土流失类型区划分
    • C、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 D、水土流失防治任务和措施
    • E、专家和公众意见

    正确答案:A,B,C,D

  • 第17题:

    结合实际,分析品德不良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正确答案: 成因:①学生品德不良问题形成的客观原因:家庭因素的影响;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②学生品德不良问题的主观因素: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表现异常的情感;明显的意志薄弱;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
    对策:①消除疑惧心理与对立情绪,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②重视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的恢复与培养;
    ③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是非感;
    ④增加与不良诱因作斗争的力量,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⑤正确把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及个别差异;
    ⑥奖励与惩罚的运用。

  • 第18题:

    水土保持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水土流失类型区划分、水土流失防治目标、任务和措施等。

    • A、流失强度
    • B、水土流失状况
    • C、水土流失成因
    • D、水土流失的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试述我国主要水土流失防治区水土保持林体系的合理空间配置特点和小流域水土保持林的配置模式与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 就我国而言,山地丘陵区是我国主要的水土流失防治区。山丘区水土保持林体系作为山地丘陵区的防护林体系,其体系的组成主要分为黄土地区水土保持林和石质山地水土保持林。
    一、我国主要水土流失防治区水土保持林体系的合理空间配置特点:
    水土保持林体系的合理配置,要体现各个林种具有生物学的稳定性,显示其最佳的生态经济效益,从而达到流域治理持续、稳定、高效人工生态系统建设目标的主要作用。水土保持林体系配置的组成和内涵,其主要基础是作好各个林中在流域内的水平配置和立体配置。
    1、所谓水平配置,是指水土保持林体系内各个林种在流域范围内的平面布局和合理规划。对具体的中、小流域应以其山系、水系、主要道路网的分布,以及土地利用规划为基础,根据当地发展林业产业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根据当地水土流失的特点,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防灾和改善各种生产用地水土条件的需要,进行各个水土保持林种合理布局和配置,在规划中要贯彻“因害设防,因地制宜”“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在林种配置的形式上,在于农田、牧场及其他水土保持设计的结合上,兼顾流域水系上、中、下游,流域山系得坡、沟、川,左、右岸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应考虑林种占地面积在流域范围内的均匀分布和达到一定林地覆盖率的问题。
    2、所谓立体配置,指某一林种组成的树种或植物种的选择和林分立体结构的配合形成。林种立体配置应强调的问题:
    一是针对防灾需要和所处立地条件而合理选择树种或植物种;
    二是根据选定的树种或植物种依其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处理好植物种间的关系;
    三是林分密度的确定,除应考虑一般确定林分密度的原则之外,还要注意林分将要防护灾害的需要以及所应用树种和植物种的特性。
    总之,对一个完整的中、小流域水土保持林体系的配置,要考虑通过体系内各个林种的合理的水平配置和布局,达到与土地利用的等的合理结合,分布均匀,有一定的林木覆盖率,各林种间生态效益互补,形成完整的防护林体系,充分发挥其改善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功能;同时,通过体系内各个林种的立体配置,形成良好的林分结构,具有生物学上的稳定性,达到更好的生态效益和效益。
    二、小流域水土保持林的配置模式与基本原则
    水土保持林体系在小流域范围内的总体配置原则,就是通过山丘区防护林体系各林种的水平配置与立体配置的合理结合,形成多功能,多效益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达到最高的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力。一些分布较广的水土保持林林种主要有:
    ①坡面水土保持林;
    ②水文网与侵蚀沟防护林;
    ③水库、河岸(滩)防护林。
    以下主要针对这些分布较广的水土保持林林种,阐述各个林种配置的主要原则和模式:
    1、坡面水土保持林
    (1)水土保持(或水源涵养)用材林
    水土保持用材林主要可采用以下配置形式:
    ①主要乔木树种与灌木带的水平带状混交:沿坡面等高线,结合水土保持整地措施,先造成灌木带,带间距4-6m,等灌木成活,经第一次平茬后,再在带间栽植乔木树种1-2行,行距2-3m。
    ②乔、灌木隔行混交:乔、灌同时栽植造林,采用乔、灌木间距混交(行距2-3m)。
    ③结合农林间作,用乔木或灌木带间间作农作物形式。营造林带时,结合窄带反坡梯田或水平沟等整地措施,在幼林初期,行间间作一些农作物,既可取得一些弄产品,又可以耕代抚,保水保土。
    (2)护坡薪炭林
    发展护坡薪炭的目的主要在于解决农村生活用能源的同时,控制坡面的水土流失。其配置技术如下:
    在立地条件配置上,可选择距村庄(居民点)教近、交通便利而又不适于高经济利用,或水土流失的严重的坡地作为人工营造护坡薪炭林的土地。
    在树种选择上,一般应选择适应于干旱、瘠薄立地,再生能力较强,耐平茬,生物产量高,并且有较高热值的乔、灌树种。
    (3)护坡放牧林
    护坡放牧林是配置在坡面上,以放牧(或刈割)为主要经营目的,同时起着控制水土流失作用的乔、灌木林。它是破面最具明显生产特征的,利用林业本身的特点为牲畜直接提供饲料的水土保持林业生态工程。
    在树种选择上,应选择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生长迅速、萌蘖力强、耐啃食,树冠茂密、根系发达的树种。在配置模式上,护坡放牧林(或刈割饲料林)可根据地形条件采用短带状沿等高线布设,每带长10-20m,每带由2-3行灌木组成,带间距4-6m,水平相临的带与带间留出缺口,以便牲畜通过。作为牧坡的天然草场或人工割草场,其周围配置护牧林,主要目的在于改善草场的局部小气候及牧坡的水土条件,以促进操场产量的提高,同时,护坡林林木的嫩枝叶也可作饲料之用。在牧场周围护牧林以带状或带状沿等高线配置。
    2、水文网与侵蚀沟防护林
    (1)土质沟道防护林
    土质侵蚀沟道系统防护林配置的主要目的是结合土质沟道(沟底、沟坡)防蚀的必要,进行林业利用,获得林业收益的同时发挥保障沟道生产持续、高效的利用。所谓土质侵蚀沟道系统一般指分布于黄土高原各个地貌类型上的侵蚀沟系统,也包括以黄土类母质为特征的,具有深厚“土层”的沿河冲积阶地、山麓坡积或部分洪积扇等土地基础上所冲刷形成的现代侵蚀沟系。可概括为3种类型来叙述其配置技术:
    ①以利用为主的侵蚀沟:应在现有耕地范围以外,选择水肥条件较好、沟道宽阔的地段,在这一特定条件下,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
    ②治理与利用相结合的侵蚀沟:此类侵蚀沟系的中下游,侵蚀发展基本停止,沟系上游侵蚀发展仍较为活跃,沟道内进行部分利用。
    ③以封禁或治理为主的侵蚀沟:这类沟系的治理可考虑从两方面进行:一种情况是距居民点较远,现在又无力投工进行治理时,可采用封禁的办法,减少不合理的人为破坏,使其逐步自然恢复植被,或散播一些林草种子,人工促进植被的恢复。另一种情况是距居民点较远,对农业用地、水利设施(水库、渠道等),工矿交通线路等有威胁时,应采用积极治理的措施。
    (2)石质沟道防护林
    配置特点:
    ①集水区易于发生泥石流的流域,在树种选择和配置上应该形成又深根性树种和浅根性树种混交的异龄复层林。
    ②通过区一般沟道十分狭窄,水流湍急,泥石俱下,应以格栅坝为主。有条件的沟道,留出水路,两侧营造雁翅式配置的防护林。
    ③沉积区位于沟道下游至沟口,沟谷渐趋开阔,应在沟道水路两侧修筑石坎梯田,并营造地坎防护林或经济林。为了保护梯田,沿梯田与岸的交接带营造护岸林。
    3水库、河岸(滩)防护林
    (1)水库防护林
    水库防护林的配置包括两部分:水库沿岸防护林和坝体下游以高地下水位为特征的低湿地段的造林。水库沿岸防护林有靠近水面的放浪灌木林和其上坡的防蚀林组成。对于坝体下游低湿地,宜用做培育速生丰产林,选择一些耐水湿和盐渍化土壤的造林树种。
    (2)河岸(滩)防护林
    为了防止河岸的破坏,护岸林和护滩林必须密切结合起来,只有在河岸滩地营造起森林的条件下方能减弱水浪对河岸的冲淘和侵蚀。

  • 第20题:

    请结合实际论述减少组织变革阻力的对策有哪些? 


    正确答案:减少组织变革阻力的对策:
    (1)沟通和教育。加强沟通和教育,是克服组织变革阻力的有效途径。这种方法适用于信息缺乏和对未知环境的情况。其实比较话费时间。通过沟通和教育,分享情报资料,不仅带来相同的认识,而且在群体成员中形成一种感觉,即他们在计划变革中起着作用。他们会有一定的责任感。同时在组织变革中加强培训和信息交流,对于成功实现组织变革是极为重要的,这既有利于及时实施变革的各个步骤,也使得决策者能够几时候发现实施中产生的新问题、新情况,获得有效的反馈。这样才能随时排除变革过程中遇到的抵制和障碍。
    (2)参与和投入。参与涉及到变革的当事人和潜在的抵制者。研究表明,人们对某事的参与程度越大,就越会承担工作责任,支持工作的进程。因此,当有关人员能够参与有关变革的设计讨论时,参与会导致承诺,抵制变革的情况就显著减少。参与和投入的方法在管理人员所得信息不充分或则岗位权利较弱时使用比较有效。但是,这种战术耗时很多,在变革计划不充分时,会有一定的风险。
    (3)谈判。变革推动者处理变革潜在阻力的另一种方式是,以某种有价值的东西来换取阻力减低。比如,如果阻力集中在少数有影响力的个人中,可以通过谈判形成某一奖酬方案使这些人的需求得到满足。谈判呢做为一种策略,尤其在阻力来自于某权利源(如公会)时更为适用。但其潜在的高成本是不可低估的。这种策略还有一个危险,即一旦变革推动者为克服阻力而做出让步,他或她也就面临其他权势的勒索。
    (4)争取组织中高层管理者的支持。中高层管理者是组织变革的发动者和实施的关键人物。高层管理者必须明确组织变革的目标并获得其他管理者的支持。特别是重大的变革,高层挂你这都必须表示同意并予以支持。
    (5)强迫。克服变革阻力的最后一种策略是强制,即直接对抵制者使用威胁力和控制力。如一个组织管理当局真正下定决心,如果员工们不同意小贱工资就关闭这家工厂。这时就是使用强制的策略。强制的其他举措包括调换工作、不予以升职、负面绩效评估及不友善的推荐信等。但强制通常是不合法的,及时是合法的强制也容易被看成是一种暴力,从而有损变革者的微信。

  • 第21题:

    问答题
    结合实际,试述水土流失的防治对策。

    正确答案: 对水土流失的防治应遵循水土流失的基本规律,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和“工程措施、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筹兼顾”的原则,坚持治理与开发相结合,治山与治水相结合,对全流域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因时、因地制宜、退耕还林还草;加强沿河流域的山地灾害防御、农田基本建设和堤防工程建设;采取“上游保、中游挡、下游导”的措施,开展河道整治工作,提高江、河、呼、库拦蓄洪水的能力、有效减轻水土流失的危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投资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中,水土流失防治方案的内容包括(  )。
    A

    水土流失时段的划分

    B

    分区防治措施布局(大型建设项目还应另行编制分区防治附件)

    C

    方案编制的原则和目标

    D

    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情况

    E

    水土流失监测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投资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中,水土流失防治方案的内容包括:①方案编制的原则和目标;②建设项目的防治责任范围(应附图说明)、本方案的设计深度;③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应附平面布置图);④分区防治措施布局(大型建设项目还应另行编制分区防治附件);⑤方案实施进度安排及其工程量(应列表说明);⑥水土流失监测。A项属于生产建设过程中水土流预测的内容;D项属于建设项目地区概况的内容。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述十字花科植物软腐病的病原、侵染源和防治对策。

    正确答案: (1)病原: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亚种
    (2)侵染源:病株和病株残体组织
    (3)防治对策:加强栽培管理;防治害虫;选用抗病品种;药剂防治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