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年轻患者,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时间较长,检查:周边部圆形小裂孔,裂孔周围增殖较轻,存在视网膜下增殖,中度的玻璃体视网膜增殖(PVRC1),首选术式()。A 局部硅压术B 局部硅压联合环扎术C 玻璃体切割术D 玻璃体切割术、内界膜剥除术E 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巩膜扣带术

题目
单选题
年轻患者,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时间较长,检查:周边部圆形小裂孔,裂孔周围增殖较轻,存在视网膜下增殖,中度的玻璃体视网膜增殖(PVRC1),首选术式()。
A

局部硅压术

B

局部硅压联合环扎术

C

玻璃体切割术

D

玻璃体切割术、内界膜剥除术

E

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巩膜扣带术


相似考题

4.患者女,49岁,双眼视力逐渐下降4年,右眼严重,30天前右眼视力突然下降,自用活血化瘀药物效果不佳。检查:Vod:HM/30cm,Vos:0.4,双眼眼压正常,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清,双眼晶状体轻度混浊,右眼玻璃体混浊(+++),视网膜窥不见,左眼玻璃体混浊(+),后极部视网膜散在片状出血、硬性及软性渗出,黄斑区微血管瘤(++)。全身情况:2型糖尿病病史13年,平时控制良好,无高血压及其他病史。B超检查显示右眼玻璃体混浊,视网膜前少许增殖膜样物存在,无视网膜脱离。该患者右眼是否应该手术,采取何种术式A、手术,单纯玻璃体切割术B、不手术,观察病情变化,待出现视网膜脱离时再手术C、手术,采取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眼内视网膜光凝术D、不手术,观察病情,药物治疗E、不手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风险大,费用高,效果差,尽量治疗左眼此时左眼最应该进行的医疗措施是A、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治疗B、活血化瘀药物治疗C、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D、控制血糖水平,观察病情变化E、早期进行玻璃体切割术,防止病情恶化如果患者右眼接受玻璃体切割术联合视网膜光凝术,术后第一天视力恢复良好,第二天患者视力再次下降,检查发现眼前节大致正常,玻璃体腔混浊,视网膜窥不见。最可能发生的情况是A、患者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B、患者术后视网膜出血导致玻璃体腔混浊C、眼内炎D、葡萄膜炎E、晶状体损伤导致的玻璃体混浊

更多“单选题年轻患者,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时间较长,检查:周边部圆形小裂孔,裂孔周围增殖较轻,存在视网膜下增殖,中度的玻璃体视网膜增殖(PVRC1),首选术式()。A 局部硅压术B 局部硅压联合环扎术C 玻璃体切割术D 玻璃体切割术、内界膜剥除术E 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巩膜扣带术”相关问题
  • 第1题: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时间短、范围局限、圆形萎缩性裂孔,视网膜活动度好,一般选择

    A.局部硅压术

    B.局部硅压联合环扎术

    C.玻璃体切割术

    D.玻璃体切割术、内界膜剥除术

    E.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巩膜扣带术


    参考答案:A

  • 第2题:

    特发性黄斑裂孔Ⅱ期,应选择

    A.局部硅压术

    B.局部硅压联合环扎术

    C.玻璃体切割术

    D.玻璃体切割术、内界膜剥除术

    E.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巩膜扣带术


    参考答案:D

  • 第3题: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体的屈光指数为1.336
    • B、玻璃体不完全后脱离时,残留玻璃体部分皮质于视网膜上,又称为玻璃体劈裂
    • C、高度近视患者玻璃体不完全后脱离时易引起视网膜裂孔形成和视网膜脱离发生
    • D、外伤后玻璃体大量积血可急诊行玻璃体切割术
    • E、玻切术中切除基底部玻璃体时应采用低负压高切速

    正确答案:D

  • 第4题:

    患者,男,21岁。突然右眼眼前黑影及视野缺损1天。既往患高度近视。检查:矫正视力:OD0.3,OS0.9。双眼前节正常。眼底检查:右眼玻璃体液化,轻度浑浊,可见个别色素颗粒,颞上方视网膜青灰色,血管爬行其上,未涉及黄斑。左眼底检查,除豹纹状眼底外,未见明显异常。提示:检查发现在10点钟位赤道部后马蹄形裂孔,裂孔直径<1个视乳头直径,视网膜脱离范围约3个钟点范围。问题4:对该患者常规治疗的选择是()。

    • A、保守治疗
    • B、巩膜外加压联合视网膜裂孔冷凝
    • C、玻璃体切除术+C3F8气体填充术
    • D、巩膜外加压联合视网膜下液引流及视网膜裂孔冷凝
    • E、视网膜裂孔激光光凝术
    • F、高渗剂治疗
    • G、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硅油填充
    • H、单纯玻璃体腔注气术

    正确答案:B,D

  • 第5题:

    玻璃体切割术中可联合()

    • A、外垫压
    • B、视网膜光凝
    • C、增殖膜剥离
    • D、视网膜切开
    • E、内界膜剥除

    正确答案:A,B,C,D,E

  • 第6题: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38岁,右眼前有黑影漂动十天伴下方视物不清七天,不伴有红肿及眼痛症状,否认有眼外伤史,但有高度近视史约十年,家族中无类似病史。就患者目前病情,采用下列哪种方法更合适?()

    • A、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注气
    • B、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
    • C、单纯玻璃体切割术
    • D、巩膜冷凝、放液联合外加压术
    • E、单纯外放液术
    • F、巩膜电凝联合外放液术
    • G、巩膜冷凝、放液联合环扎术
    • H、眼内注气术

    正确答案:D

  • 第7题:

    单选题
    病历摘要:某男,65岁,因右眼视力渐进性下降三年,不见物二个月,不伴有红痛症状,家族无传染病及遗传病史,全身无特殊不适。根据病人目前情况,你认为采用何种治疗措施较妥?()提示:病人白内障术后眼底检查见上方视网膜脱离,并见马蹄形裂孔
    A

    玻璃体切割术

    B

    视网膜激光光凝

    C

    裂孔处巩膜冷凝、视网膜下放液加巩膜外加压术

    D

    玻璃体切割加激光光凝

    E

    玻璃体切割加视网膜光凝术

    F

    玻璃体切割加硅油注入术

    G

    眼内注气术

    H

    口服中草药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特发性黄斑裂孔Ⅱ期,选择手术方式()。
    A

    局部硅压术

    B

    局部硅压联合环扎术

    C

    玻璃体切割术

    D

    玻璃体切割术、内界膜剥除术

    E

    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巩膜扣带术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视网膜脱离手术是眼科最复杂的手术,其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历来存在争议,但总的原则是最小损伤化原则,即将术后不良反应降到最小。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范围局限在1~2个象限,萎缩性裂孔较小无明显牵引者,一般只选择局部硅压术,术后患者视觉功能一般恢复良好。对于年轻患者,裂孔明确且裂孔周围玻璃体较健康,视网膜下和表面均有增殖发生,严重程度不超过PVRC1者,一般选择环扎联合硅压术。青年患者周边部玻璃体切除困难,视网膜下增殖取出并发症较多,因此如无严重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C2以上),一般采取巩膜扣带术。随着Gass对特发性黄斑裂孔发病机制的阐述,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是目前眼科治疗IMH的主流术式,其术后裂孔闭合率高,视觉功能恢复好。

  • 第9题:

    多选题
    玻璃体切割术中可联合()
    A

    外垫压

    B

    视网膜光凝

    C

    增殖膜剥离

    D

    视网膜切开

    E

    内界膜剥除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属于外眼手术的是()。
    A

    白内障手术

    B

    玻璃体切割术

    C

    视网膜脱离修复术

    D

    眼球摘除术

    E

    青光眼滤过书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患者,女性,20岁,右眼突发无痛性视力下降2周,检查:Vod:0.4,眼压7mmHg,眼前节检查无异常,下方3~10点视网膜脱离,4点及6点马蹄形裂孔2个,约1/2-1PD大小,玻璃体轻度混浊,液化,颞下方局部视网膜皱褶,黄斑区轻度受累。下列哪种手术的方式最适合()。
    A

    巩膜扣带术

    B

    单纯玻璃体腔C3F8填充术

    C

    PPV术

    D

    PPV联合硅油填充术

    E

    PPV联合C3F8填充术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了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方式的选择。该题干告诉了我们几个特点:年轻患者,病程较短,裂孔比较集中,玻璃体情况较好,视网膜增殖的范围局限,结合这些特点就可以知道巩膜外扣带术是最适合的手术,而其他的选项都非最佳选择。

  • 第12题:

    单选题
    年轻患者,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时间较长,检查:周边部圆形小裂孔,裂孔周围增殖较轻,存在视网膜下增殖,中度的玻璃体视网膜增殖(PVRC1),首选术式()。
    A

    局部硅压术

    B

    局部硅压联合环扎术

    C

    玻璃体切割术

    D

    玻璃体切割术、内界膜剥除术

    E

    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巩膜扣带术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视网膜脱离手术是眼科最复杂的手术,其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历来存在争议,但总的原则是最小损伤化原则,即将术后不良反应降到最小。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范围局限在1~2个象限,萎缩性裂孔较小无明显牵引者,一般只选择局部硅压术,术后患者视觉功能一般恢复良好。对于年轻患者,裂孔明确且裂孔周围玻璃体较健康,视网膜下和表面均有增殖发生,严重程度不超过PVRC1者,一般选择环扎联合硅压术。青年患者周边部玻璃体切除困难,视网膜下增殖取出并发症较多,因此如无严重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C2以上),一般采取巩膜扣带术。随着Gass对特发性黄斑裂孔发病机制的阐述,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是目前眼科治疗IMH的主流术式,其术后裂孔闭合率高,视觉功能恢复好。

  • 第13题:

    年轻患者,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时间较长,检查:周边部圆形小裂孔,裂孔周围增殖较轻,存在视网膜下增殖,中度的玻璃体视网膜增殖(PVRCl),首选术式是

    A.局部硅压术

    B.局部硅压联合环扎术

    C.玻璃体切割术

    D.玻璃体切割术、内界膜剥除术

    E.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巩膜扣带术


    参考答案:B

  • 第14题:

    患者女,20岁,右眼突发无痛性视力下降2周,检查:Vod:0.4,眼压7mmHg,眼前节检查无异常,下方3~10点视网膜脱离,4点及6点马蹄形裂孔2个,约1/2-1PD大小,玻璃体轻度混浊,液化,颞下方局部视网膜皱褶,黄斑区轻度受累。最适合的手术方式是

    A、巩膜扣带术

    B、单纯玻璃体腔C3F8填充术

    C、PPV术

    D、PPV联合硅油填充术

    E、PPV联合C3F8填充术


    参考答案:A

  • 第15题:

    无牵引的单纯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应首选()

    • A、冷冻+环扎;
    • B、冷冻+兜带术;
    • C、冷冻+外垫压;
    • D、玻璃体内注气;
    • E、激光封闭裂孔。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患者,男,21岁。突然右眼眼前黑影及视野缺损1天。既往患高度近视。检查:矫正视力:OD0.3,OS0.9。双眼前节正常。眼底检查:右眼玻璃体液化,轻度浑浊,可见个别色素颗粒,颞上方视网膜青灰色,血管爬行其上,未涉及黄斑。左眼底检查,除豹纹状眼底外,未见明显异常。提示:检查发现在10点钟位赤道部后马蹄形裂孔,裂孔直径<1个视乳头直径,视网膜脱离范围约3个钟点范围。对该患者常规治疗的选择是()

    • A、保守治疗
    • B、巩膜外加压联合视网膜裂孔冷凝
    • C、玻璃体切除术+C3F8气体填充术
    • D、巩膜外加压联合视网膜下液引流及视网膜裂孔冷凝
    • E、视网膜裂孔激光光凝术
    • F、高渗剂治疗
    • G、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硅油填充
    • H、单纯玻璃体腔注气术

    正确答案:B,D

  • 第17题:

    病历摘要:某男,65岁,因右眼视力渐进性下降三年,不见物二个月,不伴有红痛症状,家族无传染病及遗传病史,全身无特殊不适。根据病人目前情况,你认为采用何种治疗措施较妥?()提示:病人白内障术后眼底检查见上方视网膜脱离,并见马蹄形裂孔

    • A、玻璃体切割术
    • B、视网膜激光光凝
    • C、裂孔处巩膜冷凝、视网膜下放液加巩膜外加压术
    • D、玻璃体切割加激光光凝
    • E、玻璃体切割加视网膜光凝术
    • F、玻璃体切割加硅油注入术
    • G、眼内注气术
    • H、口服中草药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患者,女性,49岁,双眼视力逐渐下降4年,右眼严重,30天前右眼视力突然下降,自用活血化瘀药物效果不佳。检查:Vod:HM/30cm,Vos:0.4,双眼眼压正常,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清,双眼晶状体轻度混浊,右眼玻璃体混浊(+++),视网膜窥不见,左眼玻璃体混浊(+),后极部视网膜散在片状出血、硬性及软性渗出,黄斑区微血管瘤(++)。全身情况:2型糖尿病病史13年,平时控制良好,无高血压及其他病史。B超检查显示右眼玻璃体混浊,视网膜前少许增殖膜样物存在,无视网膜脱离。该患者右眼是否应该手术,采取何种术式()

    • A、手术,单纯玻璃体切割术
    • B、不手术,观察病情变化,待出现视网膜脱离时再手术
    • C、手术,采取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眼内视网膜光凝术
    • D、不手术,观察病情,药物治疗
    • E、不手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风险大,费用高,效果差,尽量治疗左眼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单选题
    患者,女性,49岁,双眼视力逐渐下降4年,右眼严重,30天前右眼视力突然下降,自用活血化瘀药物效果不佳。检查:Vod:HM/30cm,Vos:0.4,双眼眼压正常,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清,双眼晶状体轻度混浊,右眼玻璃体混浊(+++),视网膜窥不见,左眼玻璃体混浊(+),后极部视网膜散在片状出血、硬性及软性渗出,黄斑区微血管瘤(++)。全身情况:2型糖尿病病史13年,平时控制良好,无高血压及其他病史。B超检查显示右眼玻璃体混浊,视网膜前少许增殖膜样物存在,无视网膜脱离。该患者右眼是否应该手术,采取何种术式()
    A

    手术,单纯玻璃体切割术

    B

    不手术,观察病情变化,待出现视网膜脱离时再手术

    C

    手术,采取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眼内视网膜光凝术

    D

    不手术,观察病情,药物治疗

    E

    不手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风险大,费用高,效果差,尽量治疗左眼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38岁,右眼前有黑影漂动十天伴下方视物不清七天,不伴有红肿及眼痛症状,否认有眼外伤史,但有高度近视史约十年,家族中无类似病史。就患者目前病情,采用下列哪种方法更合适?()
    A

    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注气

    B

    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

    C

    单纯玻璃体切割术

    D

    巩膜冷凝、放液联合外加压术

    E

    单纯外放液术

    F

    巩膜电凝联合外放液术

    G

    巩膜冷凝、放液联合环扎术

    H

    眼内注气术


    正确答案: H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玻璃体的屈光指数为1.336

    B

    玻璃体不完全后脱离时,残留玻璃体部分皮质于视网膜上,又称为玻璃体劈裂

    C

    高度近视患者玻璃体不完全后脱离时易引起视网膜裂孔形成和视网膜脱离发生

    D

    外伤后玻璃体大量积血可急诊行玻璃体切割术

    E

    玻切术中切除基底部玻璃体时应采用低负压高切速


    正确答案: A
    解析: 外伤后玻璃体大量积血可在伤后2周左右行玻切术,此时玻璃后脱离较完全,利于手术操作和获得良好预后。

  • 第22题:

    单选题
    需要晶状体摘除联合眼前节玻璃体切割术的适应证是()。
    A

    视网膜脱离合并玻璃体积血

    B

    晶状体半脱位合并玻璃体脱入前房

    C

    白内障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于前房

    D

    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无PVR发生者

    E

    干性马蹄形视网膜裂孔


    正确答案: B
    解析: 这是一道临床手术适应证的分析题,临床医师在手术前应该仔细分析患者病情,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式。干性视网膜裂孔如果裂孔周围没有牵引可以选择随诊观察,但是马蹄形视网膜裂孔由于裂孔盖的牵引几乎一定发生视网膜脱离,所以此种情况一定及时进行视网膜光凝治疗。故第1题答案为E。简单的视网膜脱离一般选择巩膜扣带术,但是合并玻璃体积血因为积血无法观察到视网膜的病变程度,只能选择后段玻璃体切割术。故第2题答案为A。晶状体手术联合眼前节玻璃体切割术一般应用于晶状体疾病合并前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晶状体半脱位在手术时一般先将晶状体摘除再将脱出于前房的玻璃体切除,故第3题答案为B。白内障手术中玻璃体脱出者只需前段玻璃体切除即可,因为该手术发生玻璃体脱出时一般晶状体已经摘除完毕。

  • 第23题:

    单选题
    需要眼后段玻璃体切割术的疾病是()。
    A

    视网膜脱离合并玻璃体积血

    B

    晶状体半脱位合并玻璃体脱入前房

    C

    白内障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于前房

    D

    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无PVR发生者

    E

    干性马蹄形视网膜裂孔


    正确答案: C
    解析: 这是一道临床手术适应证的分析题,临床医师在手术前应该仔细分析患者病情,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式。干性视网膜裂孔如果裂孔周围没有牵引可以选择随诊观察,但是马蹄形视网膜裂孔由于裂孔盖的牵引几乎一定发生视网膜脱离,所以此种情况一定及时进行视网膜光凝治疗。故第1题答案为E。简单的视网膜脱离一般选择巩膜扣带术,但是合并玻璃体积血因为积血无法观察到视网膜的病变程度,只能选择后段玻璃体切割术。故第2题答案为A。晶状体手术联合眼前节玻璃体切割术一般应用于晶状体疾病合并前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晶状体半脱位在手术时一般先将晶状体摘除再将脱出于前房的玻璃体切除,故第3题答案为B。白内障手术中玻璃体脱出者只需前段玻璃体切除即可,因为该手术发生玻璃体脱出时一般晶状体已经摘除完毕。

  • 第24题:

    单选题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时间短、范围局限、圆形萎缩性裂孔,视网膜活动度好,一般选择()。
    A

    局部硅压术

    B

    局部硅压联合环扎术

    C

    玻璃体切割术

    D

    玻璃体切割术、内界膜剥除术

    E

    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巩膜扣带术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视网膜脱离手术是眼科最复杂的手术,其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历来存在争议,但总的原则是最小损伤化原则,即将术后不良反应降到最小。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范围局限在1~2个象限,萎缩性裂孔较小无明显牵引者,一般只选择局部硅压术,术后患者视觉功能一般恢复良好。对于年轻患者,裂孔明确且裂孔周围玻璃体较健康,视网膜下和表面均有增殖发生,严重程度不超过PVRC1者,一般选择环扎联合硅压术。青年患者周边部玻璃体切除困难,视网膜下增殖取出并发症较多,因此如无严重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C2以上),一般采取巩膜扣带术。随着Gass对特发性黄斑裂孔发病机制的阐述,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是目前眼科治疗IMH的主流术式,其术后裂孔闭合率高,视觉功能恢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