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不敢扶老人的现象,可是我们还是要创造“乐于助人”的新风尚。某地成立了一个“帮扶跌倒老人协会”的组织,组织人员帮扶跌倒老人时若遇到讹诈纠纷,由组织全权协调处理。对此你怎么看?

题目
问答题
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不敢扶老人的现象,可是我们还是要创造“乐于助人”的新风尚。某地成立了一个“帮扶跌倒老人协会”的组织,组织人员帮扶跌倒老人时若遇到讹诈纠纷,由组织全权协调处理。对此你怎么看?

相似考题
更多“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不敢扶老人的现象,可是我们还是要创造“乐于助人”的新风尚。某地成立了一个“帮扶跌倒老人协会”的组织,组织”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不是正确避免与子女分开居住老人产生孤独感的方法。

    A.组织老人参加晨练小组

    B.培养老人一些兴趣爱好

    C.多与老人交流子女的情况

    D.让老人长时间打牌


    正确答案:D

  • 第2题:

    别让空巢老人“以租换暖”梦成空。就像一些新观念、新思维的形成,常常需要一个逐渐被人认可和接受的过程。我还以为,空巢老人的“零元招租”,或许因其先“吃螃蟹”,也隐隐提供了一种有益思路。所以,引入“公益助老”的主动而为,积极帮助空巢老人实现“以租换暖”的合理期待,则就非但是种助人之举,它也同样可称是为构建和谐社会,不断探索适时适需的服务良策。
    下列选项与原文意思理解不相符的是:

    A. 儿女长期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是当今社会必须认真关注的一个实际问题
    B. 别让空巢老人“以租换暖”梦成空
    C. 积极采取“公益助老”以实现空巢老人“以租换暖”的合理期待
    D. 空巢老人的这种现象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没有影响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细节理解题,首先看清楚设问,选择的是不相符的,根据细节理解题的选项一一对应方法首先可以排除BC选项,而A选项实际为此类现象的一个引申话题,属于合理理解,而D选项是典型的绝对选项,古选D。

  • 第3题:

    “扶老人”的争议背后有深刻的社会道德因素, 也 了医保制度的不完善带来的养老之痛。老人们“摔不起”“病不起”,一些老人及其亲属承担不了老人住院的后果,加剧了一些无责任人的“扶不起”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影射窘迫
    B.揭露尴尬
    C.折射窘境
    D.暴露困境

    答案:C
    解析:
    先看第一空,分析可知,此处句意为“扶老人”的争议反映出了医保制度的不完善,“揭露”、“暴露”二者填入此处语义过重,排除B、D。再看第二空,与“窘迫”相比,“加剧窘境”搭配更恰当。故本题答案为C。

  • 第4题:

    社会工作者针对社区中空巢和独居老人较多的现象,为这些老人建立互助网络。下列做法中,最合适的是()。

    A:建立社区老人支持小组
    B:动员医生上门为老人义诊
    C:动员老人的亲友经常探望老人
    D:联系养老机构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答案:A
    解析:

  • 第5题:

    (2018年)因优抚对象自然减员,某地光荣院出现了空置床位。为了充分利用资源,该院接收了社会老人入住。为了化解优抚老人与社会老人在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矛盾,提升光荣院老人的生活质量,社会工作者应( )。

    A.呼吁为地方养老院增加床位
    B.优先安抚光荣院的优抚对象
    C.促进优抚老人与社会老人的融合
    D.协助社会老人适应光荣院的居住条件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内容。由于光荣院存在自然减员,符合收养条件的优抚对象不断减少,为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设备和人员,有些光荣院开始接收社会老人。此时,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化解优抚老人与社会老人在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矛盾,促进优抚老人与社会老人的融合,提升光荣院老人的生活质量。

  • 第6题:

    为昏迷老人翻身侧卧,不正确的是()

    • A、将老人的手放于腹部,两腿屈曲
    • B、先将老人两下肢移向护理员一侧床沿,再将老人肩部外移
    • C、一手扶肩,一手扶膝,轻推老人转向对侧
    • D、用软枕分别将老人背部和肢体垫好,使老人下腿弯曲上腿稍伸直侧卧
    • E、翻身时应保证老人安全、舒适

    正确答案:B

  • 第7题:

    老化过程是生命成长和成熟的过程。下面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老人随着老化过程和年纪增长,他们面对社会角色和人际关系的改变要重新适应和调整
    • B、极度的与社会隔离和不和谐的人际关系可引致老人死亡率的提高
    • C、老人服务社工照顾老人家最重要的专业态度是要尊重和增强老人的信心去处理他们自己和家中的挑战
    • D、原有老人家中家庭角色在过去或现在存在着不和谐的关系,支援老人的作用仍然存在

    正确答案:D

  • 第8题:

    对于失智老人的一些重复性行为,不正确的做法是()。

    • A、让其做一些不同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
    • B、将老人经常发问的问题答案写下来,到时给老人看
    • C、直接给老人一个温暖的拥抱以消除老人的疑虑
    • D、判定老人适合肢体接触后,给老人拥抱以表达关怀

    正确答案:C

  • 第9题:

    不敢扶老人之后,人们又不敢劝阻老人吸烟了。媒体报道,河南郑州的一位医生在小区电梯里劝阻一位抽烟的老人,引发争执。事后,老人情绪激动,心脏病发作离世。家属将医生告上法庭。法院判决该医生补偿老人家属1.5万元。劝阻他人在电梯里吸烟明明是好事,心脏病发谁也预料不到,究竟谁是谁非?


    正确答案:通过背景介绍我们会发现,医生好心的善意提醒、合情合法,但是最终却反致老人逝世。对于这种双方难以辩驳的情况,我们不要单纯的就事论事,针对事件发表完自己个人的主观看法后,还要站在一个较高的层面进行论述。
    影响:
    1、影响当事医生的主流价值观、可能从此变得冷漠而不再热心肠、甚至悲观的看待社会、仇视老年人;
    2、影响社会风气,如果法律处置不公就会引发蝴蝶效应、如同水波荡漾开来,一发不可收拾;
    3、影响法制的尊严,人们认为国家政府出台的法律不能解决问题而淡化法律意识,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原因:
    1、老年人法律意识淡薄、部分老人倚老卖老,无视规章制度约束;
    2、相关法律法规依然不完善、不健全,很难合情合理的解决现实问题;
    3、监管松懈、导致大部分人难以自觉遵守相关规定;
    措施: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借鉴他国相关经验。法治社会、法律的合理性显得至关重要,也只有法律作出合理的相关明确规定,才能够遏制这种不良言论的迅速扩散;
    2、媒体对于这种不良现象加强报道,让人们认识到由于自己的不良行为导致的后果以及相关影响不仅需要个人全部承担,还要接受相关处罚。只有意识到后果严重性、人们才会提高对自己的约束要求;
    3、完善相关制度、加强监管,增派人力、物力。不让违规行为有机可乘,专职人员勤查,并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在空间上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出现违法乱纪行为的地方,多加巡视。
    4、对于常见且难以引发人们注意的细节小问题汇总,让人们知道并了解由于自己个人的疏忽可能会带来那些意想不到的特大损失或灾害,影响到的不止是自己、而可能是身边的每一个人。
    5、子女也要对老年人多加关心,平时多注意老人是否有哪些不良行为习惯,对于哪些潜在的危险是否认识不足。督促老人虽然携带常用应急药品。

  • 第10题:

    老人跌倒,扶不扶?原本不需讨论的问题,时下却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回答题。 “扶不扶老人”是一个风向标,一块试金石,检验着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我们必须() ①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③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各种选择 ④两利相权取其轻,两弊相衡取其重

    •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②
    • D、③④

    正确答案:C

  • 第11题:

    单选题
    一个住在没有电梯的大厦里的老人因为中风而行动不便,为了避免跌倒的危险,老人可能会愿意搬往有电梯的大厦居住。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

    代表老人愿意改变自己的处境,不敢面对自己的生活

    B

    代表老人放弃原有的居所,不愿维护个人空间的控制和支配权

    C

    代表老人的自主能力,并非代表老人退缩

    D

    代表老人迁离原有居所,是一种损失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当我们处理老人在社会、心理、精神健康和长期照顾等服务安排的时候,应给予老人()、()的支持。

    正确答案: 增权,自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我们为老人实施康复的目标就是使()。

    A.老人晚年的生存质量能高一些

    B.老人晚年生活能完全自理

    C.消除残疾对老人的影响

    D.消除环境对残疾老人的影响


    正确答案:A

  • 第14题:

    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不敢扶老人的现象,可是我们还是要创造“乐于助人”的新风尚。某地成立了一个“帮扶颠倒老人协会”的组织,组织人员帮扶颠倒老人时若遇到讹诈纠纷,由组织全权协调处理。你怎么看?


    答案:
    解析: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国门的愈发开放,我国民众的传统价值观也遭受冲击,拜金思想、未富先奢、人情冷漠等一系列的社会现象强烈冲击着社会道德底线。近年来,做好事被讹诈的事件频频占据各大媒体头版,更是给我国民众带来了一种震撼,带来了对社会冷漠的恐慌。而此时“帮扶跌倒老人协会”的成立无疑就代表着了社会正气对冷漠的声讨,为正义打气,为道德摇旗。我们不仅要支持,更要积极的响应这一号召,加入、进入并行动起来,为和谐社会添力,为美好中国加油!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机遇也带来诸多挑战,人们在焦虑和忙碌之余需要一股正能量为未来注入激情与活力,做好事,讲道德无不就是这正能量的实际体现,如果道德与正义遭到打压,无疑会影响甚至扭曲人们对于生活的信心,影响国民的幸福感,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

    因此我们不仅要鼓励与肯定这一组织的成立,更要积极响应,为社会注入更多的正能量,引导良好的社会风气,构建起社会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的桥梁,而这就需要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首先,政府要率先行动起来,一方面要立法,用法律维护人民善举,用法律严惩少数不法份子;另一方面要提升公共管理水平,比如在处理类似案件时能做到证据的收集全面到位,建立完善的社会、社区矛盾纠纷处理机制等。

    其次,我们民众要行动起来,要多一份担当,在面对挑战道德,挑战正义的事情面前能有舍我其谁的气势,去维护道德维护正义。更要多一份热忱,在发现别人被讹诈的时候,应该勇敢站出来作证,讲公正。当然在生活中仍要热心帮助他人,团结邻里。

    最后,我们其他社会组织,应该要行动起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为社会的正义和谐营造氛围和强大势力。具体来说,我们的媒体要少一些负面的报道,多一些正气的宣传与引导,我们的企业更要鼓励正义与良知。

  • 第15题:

    某社区里老街坊、老邻居多,老党员也不少,邻里关系比较融洽。该社区老龄化程度较高,6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19.5%,而且高龄老人数量较多。社会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一些老人年老体衰,行动不便;一些老人没有退休金,生活困难:一些老人经济条件虽好,但子女不在身边,时常感到孤独寂寞;一些老人反映社区文化活动太少,缺少展示才艺的舞台;一些老人被家人忽视,甚至受到虐待,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针对以上情况,社会工作者拟订了一个社区老人服务计划,内容包括:一是协助贫穷老人获得经济补助;二是请青年志愿者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照顾。
    问题:
    ? ?1.该服务计划满足了老人的哪些需求?还有哪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2.如何建构社区支持网络来满足该社区老人的需求?


    答案:
    解析:
    1.案例中所呈现老人的需要包括:健康维护(一些老人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经济保障(一些老人没有退休金,生活困难)、就业休闲、社会参与(一些老人经济条件虽好,子女不在身边,时常感到孤独寂寞;一些老人反映社区文化活动太少,缺少展示才艺的舞台)、安全保障(一些老人被家人忽视,甚至受到虐待,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等方面的问题。上述案例中提到“社会工作者拟订了一个社区老人服务计划,内容包括:一是协助贫穷老人获得经济补助;二是请青年志愿者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照顾”,这仅仅是满足了经济困难的老人的物质援助和行动不便老人的照料需要;而其他老人的精神慰藉、发挥余热、亲情满足及权益保障方面的需要尚未得到满足。 2.构建社区支持网络来满足该社区老人的需求,应该做到:社会工作者继续挖掘社区的资源,运用专业方法为老人搭建服务平台,包括:
    (1)联系社区民警及司法部门,为老人提供法律咨询及援助。
    (2)联系社区组织,运用社区资源,开展老人兴趣小组、举办文化康乐活动。
    (3)鼓励低龄行动方便的老人参与社区服务,组织老人义工队伍,发挥老人余热。
    (4)开展社区孝心行动,搭建亲子服务平台,鼓励老人子女参与关心长者行动。
    (5)建立老人的自助互助网络、邻里互助网络、社区紧急支援网络、老人家属支援网络等。

  • 第16题:

    社会工作者谢军发现他所在的社区内老人居多,允其是独居老人。,谢军服务机构组织为独居老人开办老人公寓,组织老年人参加老年人活动站、老年人活动小组,还为患有疾病的老人提供健康辅导等。社会工作者谢军的这些服务属于( )。

    A.经营性服务
    B.健康服务
    C.养老服务
    D.文化教育服务
    E.互动服务

    答案:B,C,D
    解析:
    以家庭居住小区为主要活动场所的老年人,社区组织为他们提供了多种类型的福利服务,丰富了他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从社区服务的角度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养老服务,例如开办小区敬老院,老人公寓、托老所,以及以综合包户的形式为孤寡老人(或独居老人)服务;二是文化教育服务,如老年人活动站、老年人书法小组、老年人大学等;三是健康服务,如老年人健康辅导、心理咨询、家庭病床、老年知识讲座等;四是再就业服务,进行劳务中介,使低龄健康老人发挥余热;五是婚姻服务,例如老年人婚姻介绍说,金婚、银婚纪念活动等。

  • 第17题:

    当我们处理老人在社会、心理、精神健康和长期照顾等服务安排的时候,应给予老人()、()的支持。


    正确答案:增权;自决

  • 第18题:

    预防不良情绪的产生不通过()。

    • A、给老人上心理知识的讲座
    • B、组织老人参加文娱活动
    • C、让老人长时间打麻将
    • D、组织老人参加体育活动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近日,某知名网站围绕时下热议话题“老人跌倒了扶还是不扶”发起“雷锋日·;雷锋精神问卷调查”,其中,45.41%的网友选择了会扶起跌倒的老人,69.42%的网友认为雷锋精神并未过时,现在正是需要雷锋精神的时候。由此可以看出()①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是客观的②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总是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选择③认识主体的立场不同导致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不同④价值观对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具有制约和导向作用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扶老人”的争议背后有深刻的社会道德因素,也_____了医保制度的不完善带来的养老之痛,老人们“摔不起”“病不起”,一些老人及其亲属承担不了老人住院的后果,加剧了一些无责任人的“扶不起”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影射 窘迫
    • B、揭露 尴尬
    • C、折射 窘境
    • D、暴露 困境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老人跌倒,扶不扶?原本无需讨论的问题,却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某网络论坛上有些网友明确表示“肯定会扶”,有些网友表示“不会去扶”,也有些网友表示“不好说”。材料表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②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呈现主体差异性 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正确答案:C

  • 第22题:

    单选题
    对于失智老人的一些重复性行为,不正确的做法是()。
    A

    让其做一些不同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

    B

    将老人经常发问的问题答案写下来,到时给老人看

    C

    直接给老人一个温暖的拥抱以消除老人的疑虑

    D

    判定老人适合肢体接触后,给老人拥抱以表达关怀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对于“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的问题,一度引起社会广泛争论。对此现象请谈谈你的看法。

    正确答案: “向善之心”人皆有之,“扶”老爱幼,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我相信,在一个崇尚道德、正义、文明的国度,面对老人跌倒,不应当出现诸如“该不该扶”这样的争论。而现在社会之所以出现这样的争论,主要是因为近年来连续发生了多起行善者被讹诈的恶性事件。当“扶老人”演变成了一种带有一定“风险”的行为时,自然就出现了“该不该扶”这样的问题。
    我认为,对于“老人摔倒该不该扶?”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救助者的法律保障是否健全、完善。我们的爱心、善心是否可以在不受任何伤害的前提下被传递。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也就不会再出现“老人摔倒该不该扶?”这样的疑问了。因此,
    一方面,我们要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减轻救助者被“讹诈”的风险。当一个人行善时,如果有完备的法律体系作支撑,救助者不仅会得到社会的赞赏与肯定,也会受到法律的保护,从而减少后顾之忧。同时,对那些“讹人”者的恶行如果能及时查处和打击,自然也是一种震慑,会让那些讹人的人承担后果、付出代价,再也不敢轻易施恶行。
    另一方面,热心扶助受困老人,不仅需要法律的保障更需要专业的救助常识。大部分老人由于体质问题,跌倒很容易造成其他伤害。我们如果仅凭一腔热肠施以援手,则有可能好心办坏事,更导致老人受到二次伤害。因此救助者要掌握基本的医疗救助常识,在实施救助的同时,保障受助者基本的生命和身体健康安全。
    此外,对于需要扶助的老人也要具备“以诚待人”的基本素质,不能利用他人的善心,谋一己之私利;救助人也不能只满足个人行善举,要努力形成“共同扶助”的合力;而旁观者也要对他人的救助行为予以全力支持和配合,在遇到不道德的“讹诈”行为时,能够毅然决然地站出来,帮助救助者摆脱可能出现的“不公正”困境。
    如果能够做到以上几方面,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帮助摔倒的老人。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