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实验方案: 方案:(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2)向烧杯中倒入一些食用油,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食用油的质量为m2-m1;(3)再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倒入量筒中,测出食用油的体积V;(4)计算出食用油的密度ρ。 问题: (1)指出该方案的不足之处。 (2)设计教学片段帮助学生改进实验。

题目
问答题
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实验方案: 方案:(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2)向烧杯中倒入一些食用油,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食用油的质量为m2-m1;(3)再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倒入量筒中,测出食用油的体积V;(4)计算出食用油的密度ρ。 问题: (1)指出该方案的不足之处。 (2)设计教学片段帮助学生改进实验。

相似考题
更多“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实验方案: 方案:(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2)向烧杯中倒入一些食用油,测出它们的总质”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烧杯内装有300克浓度为60%的酒精溶液,乙烧杯中有200克水,将甲烧杯中溶液的1/3倒入乙烧杯,混合后再将其中的一部分倒回甲烧杯,此时甲烧杯中酒精溶液的浓度为45%。问这时甲烧杯内的溶液有多少克?

    A.260
    B.280
    C.300
    D.320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溶液问题,属于溶液混合。
    第二步,根据题意把甲烧杯中溶液的1/3倒入乙烧杯,这时乙烧杯中酒精浓度为100×60%÷300=20%,甲烧杯还剩200克浓度为60%的酒精溶液,设将x克溶液倒回甲烧杯,可得等式20%×x+200×60%=45%(x+200),解得x=120(克),这时甲烧杯内的溶液有120+200=320(克)。
    因此,选择D选项。

  • 第2题:

    案例:
    下面是某教师“分子与原予”的教学片段实录。
    【演示实验1】品红在水中扩散,并提问学生,你看见了什么?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得出结论1】宏观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演示实验2】A烧杯是水,水中滴加酚酞试剂,得到无色溶液;B烧杯中是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罩在一起。几分钟后,观察到小烧杯A中的溶液变成了红色。上述现象说了什么?并用简单的实验证明自己的解释。
    【学生猜想】①A烧杯内滴入的酚酞要过一会儿才能变红,与B烧杯无关。②大烧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散发出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与烧杯A中的溶液接触,使其变红。③烧杯B中的浓氨水散发出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慢慢溶解到烧杯A的溶液中.使A溶液变成红色。
    【设计方案,进行探究】
    ①用洁净烧杯c装水,滴加酚酞试剂。静置,观察现象,将其单独罩在大烧杯里,观察现象。
    ②另取两只烧杯,重新配好A烧杯中的溶液,B烧杯内用蒸馏水代替浓氨水,用大烧杯罩住A、B烧杯,观察现象。
    ③小心闻8烧杯的浓氨水,嗅到刺激性气味。取少量浓氨水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剂,观察现象。
    【得出结论2】__________.
    【分组实验】
    A组:一杯开水,一杯冷水,同时放入质量相当的品红,观察现象。
    B组:下面一个集气瓶盛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上面一个集气瓶盛空气.抽走中间玻璃片,观察现象。
    C组:①50 ml水与50 ml水混合;②50 ml酒精与50 ml酒精;③50 ml水与50 ml酒精混合。
    D组:各取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
    【得出结论3】___________。
    问题:
    (1)在上述教学过程中,该教师采用了什么教学方法?与接受式教学相比,具有什么优缺点?
    (2)为了验证学生的猜想.由设计的实验方案,可以得出结论2是什么?从学生分组实验中
    可以得出结论3是什么?
    3)请你分析本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哪种教学理念,优点是什么。


    答案:
    解析:
    【知识点】化学实验、化学教学实施能力——分子与原子
    (1)采用了探究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相比接受式教学.更注重过程的体验。该课程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所花费的时间比接受式教学长得多,需要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体验探究过程。如果为了赶进度而在学生没有进行足够思考的情况下,草率得出结论,这样的知识对学生而言是支离破碎的,很难应用。
    (2)得出结论2:①氨水能使酚酞试剂变红;②8烧杯浓氨水中有肉眼看不见的微粒逸出,有些微粒进入A烧杯中的溶液。使溶液成分改变,颜色变红。
    得出结论3: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分子之间有间隔,气态物质的徽粒间隔比较大.固态、液态物质的微粒间隔比较小。
    (3)该教学过程设计符合新课标中的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较好地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自主学习的优点:能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能培养学生充分的自信心,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 第3题:

    烧杯用()质玻璃制成,分为()烧杯、(高型)烧杯和()烧杯,有的还带有容积刻度。


    正确答案:硬;普通;锥形

  • 第4题:

    实验中正确配制0.2 mol∙L-1的Na2CO3溶液的方法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5.72 g Na2CO3∙10H2O于100 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
    • B、用托盘天平称取5.72 g Na2CO3∙10H2O于100 mL烧杯中,加100 mL蒸馏水、搅拌溶解。
    • C、用托盘天平称取5.7 g Na2CO3∙10H2O于100 mL烧杯中,用100 mL量筒量取100 mL蒸馏水,先加少量蒸馏水于烧杯中,搅拌溶解完全后加剩余蒸馏水。
    • D、用托盘天平称取5.7 g Na2CO3∙10H2O于100 mL量筒中,先加少量蒸馏水,搅拌溶解完全后加蒸馏水至刻度。

    正确答案:C

  • 第5题:

    在天平的两托盘的烧杯中分别放入相同质量且足量的稀硫酸,调节天平平衡,再往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Mg和Zn待烧杯中的Mg和Zn全部反应完毕后,天平的指针()。

    • A、仍然留在原来的位置
    • B、不能停止
    • C、偏向Zn的一边
    • D、偏向Mg的一边

    正确答案:C

  • 第6题:

    用烧杯加热流体时,液体的高度不准超过烧杯的()。

    • A、1/3
    • B、2/3
    • C、1/2

    正确答案:B

  • 第7题:

    用烧杯加热液体时,液体的高度不准超过烧杯高度的()。

    • A、1/3;
    • B、3/4;
    • C、2/3;
    • D、1/2。

    正确答案:C

  • 第8题:

    填空题
    烧杯用()质玻璃制成,分为()烧杯、(高型)烧杯和()烧杯,有的还带有容积刻度。

    正确答案: 硬,普通,锥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填空题
    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____g,酱油的密度为____kg/m3.

    正确答案: 45,1.125×103
    解析:
    在天平的标尺上,一个小格代表的质量是0.2g,即天平的分度值为0.2g,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是m1=50g+10g+2g=62g,空烧杯的质量为m2=17g,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mm1m2=62g-17g=45g;量筒的分度值为1cm3,量筒中酱油的体积为V=40cm3;酱油的密度为ρmV=45g/40cm3=1.125g/cm3=1.125×103kg/m3

  • 第10题:

    单选题
    用固体氯化钠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时必不可少的一组仪器是(  ).
    A

    托盘天平、烧杯、药匙、玻棒、量筒

    B

    托盘天平、烧杯、药匙、玻棒、酒精灯

    C

    量筒、烧杯、药匙、玻棒、酒精灯

    D

    量筒、漏斗、玻棒、药匙、托盘天平


    正确答案: A
    解析: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分为三个主要步骤: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①计算,需纸和笔;②称量,需用药匙从试剂瓶中取出一定量的氯化钠,并用托盘天平准确称量;用量筒按计算量取一定体积的水;③溶解,将称量好的氯化钠倒入烧杯中,再加入用量筒量取的水,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

  • 第11题:

    单选题
    在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步骤中,下列步骤中不必要的是()
    A

    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m1

    B

    往烧杯内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C

    用量筒测出烧杯中液体的体积V

    D

    用天平测出倒掉盐水后空烧杯的质量m2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实验方案: 方案:(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2)向烧杯中倒入一些食用油,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食用油的质量为m2-m1;(3)再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倒入量筒中,测出食用油的体积V;(4)计算出食用油的密度ρ。 问题: (1)指出该方案的不足之处。 (2)设计教学片段帮助学生改进实验。

    正确答案: (1)第三步中,烧杯中液体会倒不干净,会有剩余,测量的质量不准,造成测量出的密度偏小。
    (2)师:你的方案总体来说是可行的,但是略有瑕疵。烧杯中的液体倒不干净会怎么样?
    生:所测质量会偏小,造成测量密度偏小。
    师:但是用烧杯倒液体肯定倒不干净,直接测量不可行,应该怎么办?
    生:对!应该采用间接测量的方法。先用天平测出装有适量食用油的烧杯的总质量m1;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食用油倒入量筒中,记录量筒中食用油的体积V;测出烧杯及剩下食用油的总质量m2;这样就可以计算出食用油的密度ρ了。
    师:嗯,不错。用这种方案,测量结果误差更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问题结果进行了设计和分析。
    【试题】Na2S03暴露于空气中容易变质,某学生按照如下方案计算Na2S03,样品的纯度:
    ①准确称取样品w g于小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配成溶液;②向小烧杯中滴入 ;
    溶液直至沉淀完全;(③将沉淀、称重,得沉淀为a g;④计算Na2S03样品的纯度。
    【考试结果】有约20%的学生提交了下面的答案:②向小烧杯中滴入HN03酸化的Ba(N03):
    溶液直至沉淀完全;③将沉淀过滤、干燥、称重,得沉淀为a g。
    问题:
    (1)本题的正确答案是:②向小烧杯中滴入溶液直至沉淀完全;③将沉淀、称重,得沉淀为a g。
    (2)试对【考试结果】中学生答题错误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
    (3)写出Na2S03样品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答案:
    解析:
    (1)盐酸酸化的BaCl:溶液;过滤、干燥。 解析:Na2S03在空气中变质生成Na2S04,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可以生成不溶于酸的Ba2S04沉淀,根据生成的Ba2S04沉淀可计算样品中Na2S04的质量,从而计算得到Na2S03样品的纯度。因此需要过滤、干燥来得到沉淀。
    (2)答题错误原因分析:学生知道利用不溶解于稀硝酸的BaS04沉淀来检验SO42-但忽略了硝酸的强氧化性可以把Na2S03氧化为Na2S04,因此加入HN03酸化的Ba(N03)2溶液会导致Na2S03与Na2S04均转化为BaS04沉淀。
    (3)解析:Na2S03在空气中变质生成Na2S04是因为氧气的氧化作用。

  • 第14题:

    配制100克16%的NaCl溶液,正确的是()。

    • A、用分析天平称取16克NaCl固体倒入装有84克水的烧杯中,加热搅拌
    • B、用台秤称取16克NaCl固体倒入装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加热搅拌
    • C、用分析天平称取16克NaCl固体倒入装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加热搅拌
    • D、用台秤称取16克NaCl固体倒入装有84克水的烧杯中,加热搅拌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称量一定质量NaOH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置于烧杯中在台秤上称量
    • B、置于称量纸上于台秤上称量
    • C、置于烧杯中在分析天平上称量
    • D、置于称量纸上于分析天平上称量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实验方案: 方案:(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2)向烧杯中倒入一些食用油,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食用油的质量为m2-m1;(3)再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倒入量筒中,测出食用油的体积V;(4)计算出食用油的密度ρ。 问题: (1)指出该方案的不足之处。 (2)设计教学片段帮助学生改进实验。


    正确答案: (1)第三步中,烧杯中液体会倒不干净,会有剩余,测量的质量不准,造成测量出的密度偏小。
    (2)师:你的方案总体来说是可行的,但是略有瑕疵。烧杯中的液体倒不干净会怎么样?
    生:所测质量会偏小,造成测量密度偏小。
    师:但是用烧杯倒液体肯定倒不干净,直接测量不可行,应该怎么办?
    生:对!应该采用间接测量的方法。先用天平测出装有适量食用油的烧杯的总质量m1;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食用油倒入量筒中,记录量筒中食用油的体积V;测出烧杯及剩下食用油的总质量m2;这样就可以计算出食用油的密度ρ了。
    师:嗯,不错。用这种方案,测量结果误差更小。

  • 第17题:

    在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步骤中,下列步骤中不必要的是()

    • A、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m1
    • B、往烧杯内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 C、用量筒测出烧杯中液体的体积V
    • D、用天平测出倒掉盐水后空烧杯的质量m2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计算题:将一只梨置于天平上称量,然后用细线拴住柄,悬浮于盛水的烧杯中,要全部埋入水下且不触底和烧杯壁。梨的质量150.8g,容器和水的质量1137.1g,梨浸入烧杯中后,烧杯、水和梨的总质量为1286.5g。水的密度按1.0000g/cm3计算,计算梨的体积和密度。


    正确答案: 物体排开水的质量=(容器+水+悬浮梨)-容器和水的总质量=1286.5-1137.1
    =149.4g
    (1)梨的体积:V=物体排开水的质量/水的密度
    =149.4/1.0000=149.4cm3
    (2)梨的密度:ρ=m/V
    =150.8/149.4=1.0094g/cm3

  • 第19题:

    单选题
    进行下列实验操作时,仪器间不应该接触的是(  ).
    A

    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与试管口

    B

    过滤时漏斗下端管口与盛滤液的烧杯内壁

    C

    用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尖嘴与试管口或试管内壁

    D

    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盛放固体氢氧化钠的烧杯与天平的托盘


    正确答案: D
    解析:
    A项,向试管内倾倒液体时,为防止液体溢出,试管倾斜,试剂瓶口与试管口接触,缓慢倾倒液体;B项,为了防止滤液飞溅,过滤时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盛滤液的烧杯内壁;C项,用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尖嘴与试管口或试管壁不应该接触,否则会污染药品;D项,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时,应将氢氧化钠放入烧杯,再将烧杯放在天平的托盘上进行称量.

  • 第20题:

    填空题
    将烧杯中的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____cm3;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为106g.

    正确答案: 50
    解析:
    由图乙可知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为50cm3

  • 第21题:

    填空题
    取适量的葡萄酒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葡萄酒和烧杯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其总质量为____g.

    正确答案: 81.6
    解析:
    在天平的标尺上,g之间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的质量是0.2g,即天平的分度值为0.2g,测烧杯和酒的总质量为m=50g+20g+10g+1.6g=81.6g.

  • 第22题:

    填空题
    将天平、量筒放在____台面上.将盛有适量液体的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内,改变右盘中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此时砝码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及杯内液体的总质量为____g.

    正确答案: 水平,161
    解析:
    实验中应将天平、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由图甲可知烧杯及液体的总质量为100g+50g+10g+1g=161g;

  • 第23题:

    单选题
    甲、乙两烧杯分别装有浓度为50%、10%的盐水200克,先将甲烧杯盐水的一半倒入乙烧杯,充分混合后,再将乙烧杯盐水的一半倒入甲烧杯,混合均匀后,再次将甲烧杯的部分盐水倒人乙烧杯,使得两烧杯的盐水量重新恢复到200克。则此时,甲烧杯盐水的浓度为:
    A

    26%

    B

    30%

    C

    34%

    D

    40%


    正确答案: C
    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计算题:将一只梨置于天平上称量,然后用细线拴住柄,悬浮于盛水的烧杯中,要全部埋入水下且不触底和烧杯壁。梨的质量150.8g,容器和水的质量1137.1g,梨浸入烧杯中后,烧杯、水和梨的总质量为1286.5g。水的密度按1.0000g/cm3计算,计算梨的体积和密度。

    正确答案: 物体排开水的质量=(容器+水+悬浮梨)-容器和水的总质量=1286.5-1137.1
    =149.4g
    (1)梨的体积:V=物体排开水的质量/水的密度
    =149.4/1.0000=149.4cm3
    (2)梨的密度:ρ=m/V
    =150.8/149.4=1.0094g/cm3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