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这两个目标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题目
问答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这两个目标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相似考题
更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这两个目标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相关问题
  • 第1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课程目标,这四个目标是( )。


    A.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B.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C.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
    D.知识技能、问题解决、数学创新、情感态度

    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课标的相关知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 第2题: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教学活动是教师单方面的活动,教师是学习的领导者
    B、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
    C、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D、总体目标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终极目标,而学段目标则是总体目标的细化和学段化

    答案:A
    解析: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认为教学活动是教师单方面的活动是完全错误的,故选A。

  • 第3题:

    简述你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 中“探索并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这一目标的理解。


    答案:
    解析: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探索”是过程目标行为动词,“证明”是结果目标行为动词。“探索并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这一目标的设置,要求学生不仅要记住该定理的内容,还需要掌握该定理的推导过程,联系知识间的内在关系,体会其中的数学思想,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
    探索并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需要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等知识,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不仅为学生学习后续的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内容奠定基础,并且在图形证明和计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经历探索并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学习过程,能够更好地体会并理解这些知识内在的联系,对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也很有帮助。
    探索并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从几何直观出发猜想三角形中位线和第三边的关系到运用三角形全等和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严格地证明猜想的过程,就是从观察、归纳、猜想到用严密的数学思维和严谨的推理过程验证猜想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并应用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过程。经历这一过程可以增强学生综合应用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第4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怎样阐述“数学思考’’在第三学段(7。9年级)这一学段目标的?


    答案:
    解析:
    (1)通过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述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模型的思想,建立符号意识;在研究图形性质和运动、确定物体位置等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经历借助图形思考问题的过程,初步建立几何直观。 (2)了解利用数据可以进行统计推断,发展建立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的特点。
    (3)体会通过合情推理探索数学结论,运用演绎推理加以证明的过程,在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能力。
    (4)能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 第5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提出的课程目标包括哪几个方面 叙述《义务 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提出的课程目标。


    答案:
    解析:
    (1)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2)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①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②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第6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课程标准包括,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 )。

    A、反思质疑
    B、坚持真理
    C、修正错误
    D、严谨求是

    答案:A
    解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里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并在“情感与态度”目标中提出:“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

  • 第7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提出“四基”的课程目标,“四基”的内容是什么?分别举例说明“四基”的含义。


    答案:
    解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第二部分总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 第8题: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性质具有()

    • A、基础性
    • B、普及性
    • C、发展性
    • D、义务性

    正确答案:A,B,C

  • 第9题:

    问答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创新意识”的含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是现代数学追求的目标,学生有了创新意识才会给社会的发展带来新的、更大的进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性质具有()
    A

    基础性

    B

    普及性

    C

    发展性

    D

    义务性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初中数学课程目标分为(  )。
    A

    总体目标和结果性目标

    B

    过程性目标和结果性目标

    C

    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

    D

    过程性目标和学段目标


    正确答案: C
    解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初中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故选C项。

  • 第12题: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不属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总体目标”的是(  )。
    A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

    B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

    C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D

    探索并掌握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基本性质与判定


    正确答案: C
    解析:
    总体目标是学生经历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以后,应当达到的最终目标,A、B、C三项都属于总体目标的一部分。学段目标是对处于不同学段的学生而言,其经过相应课程学习以后,应当达到的课程目标。而D项是针对“图形与几何”学习领域提出的,是第三阶段的课程目标。故选D项。

  • 第13题:

    简要阐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空间观念的含义。


    答案:
    解析:
    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 第14题: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从()等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①知识技能;②数学思考③问题解决④情感态度⑤过程方法

    A.①③⑤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 第15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课程总目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请问是哪四个方面。并说明它们之间的联系。


    答案:
    解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课程总目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 总目标的这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 第16题:

    新课程标准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目标分为()。

    A.过程性目标和结果性目标
    B.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
    C.学段目标和过程性目标
    D.总体目标和结果性目标

    答案:B
    解析: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总体目标是义务教育阶段 数学课程的终极目标,而学段目标则是总体目标的细化和学段化,故选B。

  • 第17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数据分析观念”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新课标的解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课程设计思路(三)课程内容中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 第18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用行为动词“了解”“理解” “掌握”“应用”等 描述结果目标,请解释“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具体含义。


    答案:
    解析:
    了解即为再认或回忆认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能够举出例子,并能够描述函数的奇偶性。“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学生能够知道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奇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函数图像关于原点对称,满足f(-x)=-f(x);偶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函数图像关于y轴对称,满足f(-x)=f(x),能够通过解析式或图像判断函数的奇偶性,那些函数是奇函数,那些函数是偶函数,以及非奇非偶函数。并能够举出一些函数奇偶性的例子。

  • 第19题:

    关于2011年新颁布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各课程标准中,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共分为两个阶段
    B.义务教育课程中课程目标的描述以学生行为为主体
    C.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要求学生默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D.数学课程标准中规定,从第二学段(4-6年级)开始,学生开始认识几何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管理知识。
    第二步,根据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课程中课程目标的描述以学生行为为主体,都是描述学生通过课程能达到的行为能力。义务教育课程的培养目标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都必须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B项正确。
    因此,选择B选项。

  • 第20题:

    简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确定的数学课程总体目标表现出的特点。


    正确答案:把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单一结果性目标转变为结果性和体验性目标的融合;设立过程性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化过程;使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注重培养学生探索与创新精神。

  • 第21题:

    单选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所陈述课程目标的动词分两类:第一类,知识与技能目标动词;第二类,数学活动水平的(  )目标动词。
    A

    过程性

    B

    结果性

    C

    阶段性

    D

    发展性


    正确答案: C
    解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所陈述课程目标的动词分两类。第一类,知识与技能目标动词;第二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

  • 第22题:

    问答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模型思想”的含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确定的数学课程总体目标表现出的特点。

    正确答案: 把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单一结果性目标转变为结果性和体验性目标的融合;设立过程性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化过程;使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注重培养学生探索与创新精神。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