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生活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传统上他们居住的是(  )民居。[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研]A土楼B杆栏式C窑洞式D三房一照壁式

题目
多选题
生活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传统上他们居住的是(  )民居。[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研]
A

土楼

B

杆栏式

C

窑洞式

D

三房一照壁式


相似考题
更多“生活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传统上他们居住的是(  )民居。[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研]”相关问题
  • 第1题:

    帽形屋多见于云南西双版纳,正方形,尖顶,据说是按照诸葛亮帽子的样式建造的,为我国少数民族()人的传统民居。

    • A、基诺族
    • B、傣族
    • C、哈尼族
    • D、白族

    正确答案:A

  • 第2题:

    多选题
    生活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传统上他们居住的是(  )民居。
    A

    土楼

    B

    杆栏式

    C

    窑洞式

    D

    三房一照壁式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因此根据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生活方式,形成各种不同风格和不同形式的住宅,如江南的官商府第、楼房民宅,黄土高原的窑洞,云南地区的杆栏式小楼,维吾尔族的庭院和蒙古族的蒙古包等。

  • 第3题:

    多选题
    南宋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中的“四书”指的是______。[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研]
    A

    《论语》、《孟子》、《老子》、《庄子》

    B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C

    《论语》、《孟子》、《荀子》、《列子》

    D

    《老子》、《论语》、《墨子》、《韩非子》


    正确答案: A,B
    解析:
    南宋时朱熹自注《论语》,又从《礼记》中摘出《大学》、《中庸》两篇,分章断句,同时加以注释,再加上《孟子》,合称《四书章句集注》,作为初习儒学的入门读物,这才开始有“四书”之称。

  • 第4题:

    填空题
    唐朝时____和尚六次东渡日本,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大事。[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研]

    正确答案: 鉴真
    解析:
    扬州大明寺僧人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排除一切险阻,六次冒死东渡,终于在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东渡成功,并且在日本弘扬律宗,为中日文化交流写下光辉的一页,他自己也成为日本律宗的始祖。

  • 第5题:

    多选题
    历史上,(  )并称“三王”。[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研]
    A

    禹、汤武王、周武王

    B

    皇帝、炎帝、颛顼

    C

    伏羲、女娲、神农

    D

    天皇、地皇、人皇


    正确答案: D,A
    解析:
    禹不属于三皇五帝,但在历史上与汤武王、周武王并称“三王”,因其治水功绩成为古今家喻户晓的人物。

  • 第6题:

    填空题
    唐代____宗的产生标志着佛教完成了它的中国化历程。[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研]

    正确答案:
    解析:
    禅宗是中国佛教的一个宗派,它是在融合印度大乘佛学和中国的道家学说基础上形成的,发轫于六朝,至隋唐而趋于成熟。从唐末开始,禅宗具有了压倒其他各宗派的绝对优势,成为中国佛教的典型代表。到宋代理学产生和佛教禅宗流行以后,可以说佛教中国化的过程就基本上结束了。

  • 第7题:

    填空题
    东汉的《说文解字》中,系统分析了汉字的结构,学术上称为“____”。[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研]

    正确答案: 六书
    解析:
    东汉的许慎,总结前人的成就,写成《说文解字》一书,系统分析了汉字的六种结构,学术上称为“六书”。“六书”这个词,最早见于《周礼》,但并未指出“六书”是什么。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明确指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为“六书”,是“造字之本”。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但次序、名称与班固等人又有所不同,后世文字学家采用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

  • 第8题:

    填空题
    元朝穆斯林建筑学家____学习汉族建筑技术,对元大都的建筑进行规划设计,并监督修建,为后来北京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研]

    正确答案: 亦黑迭儿丁
    解析:
    亦黑迭儿丁是元代著名建筑师,元大都(北京)宫殿和宫城的设计者和工程组织者。至元四年(1267),与光禄大夫刘秉忠等,执掌修建元大都(今北京),八年(1271),授嘉议大夫、茶迭儿局诸色人匠总管府达鲁花赤,主持修筑大都宫殿,至元十一年(1274)完工。元大都和大都宫殿建筑雄伟壮丽,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和风格之精华,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壮举,奠定了明清及现代北京城的基础。

  • 第9题:

    判断题
    大陆与台湾之间的政治联系至少从唐代就开始了。(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研]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魏晋南北朝的300余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纷乱复杂的时期,民族之间的斗争和融合呈现一种激烈而又活跃的态势。魏、蜀、吴三国中的吴国军队到达台湾时,开启了台湾与大陆之间的政治联系。

  • 第10题:

    填空题
    15世纪产生的____派,至今仍是藏传佛教中势力最大的一派。[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研]

    正确答案: 格鲁派
    解析:
    格鲁派是西藏地区最晚形成的一个教派,也是迄今为止势力最大的一派。因该派僧人穿戴黄色衣帽,又称“黄教”。创始人为青海藏族僧人宗喀巴。

  • 第11题:

    多选题
    生活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传统上他们居住的是(  )民居。[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研]
    A

    土楼

    B

    杆栏式

    C

    窑洞式

    D

    三房一照壁式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因此根据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生活方式,形成各种不同风格和不同形式的住宅,如江南的官商府第、楼房民宅,黄土高原的窑洞,云南地区的杆栏式小楼,维吾尔族的庭院和蒙古族的蒙古包等。

  • 第12题:

    判断题
    塔的用途最初是用来收藏佛经的,后来才用来收藏佛骨舍利。(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研]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塔起源于印度的“窄堵婆”,汉文译作“浮图”或“浮屠”。它的用途是收藏释迦牟尼的“舍利”,因此又称为“舍利塔”。以后又用来收藏佛经和埋葬长老,出现了“经塔”、“墓塔”,逐渐成为一种纪念性建筑。

  • 第13题:

    多选题
    经《马可·波罗游记》介绍到西方的第一座中国石拱桥是(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研]
    A

    灞桥  B.卢沟桥  C.赵州桥  D.宝带桥


    正确答案: A
    解析:
    北京的“卢沟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以后虽有修补而原貌未变,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它是经《马可·波罗游记》介绍到西方的第一座中国石拱桥,称它为“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 第14题:

    单选题
    《搜神记》为(  )出现的志怪小说,主要记录了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研]
    A

    春秋时期

    B

    汉代

    C

    晋代

    D

    唐代


    正确答案: B
    解析:
    中国的古典小说发源于先秦的神话传说,后来又吸收了史传文学和寓言散文的内容和特点,至汉代出现了将历史故事与民间传说结合在一起的作品。魏晋以后出现了“六朝小说”,一类“志人”,主要记载士族阶层的遗闻逸事,其代表作为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一类“志怪”,主要记述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多神仙鬼怪,其代表作为干宝的《搜神记》。

  • 第15题:

    填空题
    辛弃疾的词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描写的是____节的情景。[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研]

    正确答案:
    解析:
    宋代灯节增为五天,其规模更大,灯彩也更丰富,这在《东京梦华录》、《宣和遗事》、《武林旧事》等宋代文献著作中都有记载,每逢灯节,“家家灯火,处处管弦”,“宫中作琉璃灯山,山灯有数千百种,怪怪奇奇,无所不有”。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描写的是元宵节观赏灯火的景象。

  • 第16题:

    判断题
    佛教从印度传入我国以后,很多佛教词汇也成为了汉语中的常用词,如“大千世界”等。(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研]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佛教的流传使佛语、佛典、佛偈大量渗入社会生活,并失去了佛教含义而具有了社会含义,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俗语、谚语和惯用语。佛教用语中世界的千倍称为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称为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称为大千世界。后指广大无边的人世。

  • 第17题:

    填空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边疆,____代为西域都护府。[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研]

    正确答案:
    解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汉时为西域都护府,唐设北庭和安西都护府,宋为西辽地,元为察合台汗国及哈喇火州;明为亦力把里部及吐鲁番部。清乾隆时设立伊犁将军,统辖天山南北两路,清政府以其为新辟疆域,故名“新疆”。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置新疆省

  • 第18题:

    填空题
    秦代修建的三大水利工程是都江堰、____、灵渠。[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研]

    正确答案: 郑国渠
    解析:
    郑国渠是由战国时期韩国水工郑国修建的,在现在陕西省泾阳县境内,全长绵延三百余里。相传郑国本为韩国间谍,开凿此渠的目的,是为了消耗秦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后被识破。

  • 第19题:

    多选题
    船形屋是(  )人的传统民居,又称“船形茅屋”。
    A

    海南黎族

    B

    云南傣族

    C

    广西壮族

    D

    广西京族


    正确答案: B,A
    解析:
    船形屋是黎族的一种传统居住房屋。以茅草为盖,以竹木为架的简易茅草屋。传统船形屋的构造,是以格木、竹子、红白藤和茅草为建筑材料,房屋的骨架用竹木构成,十分原始和简单。它属于传统的竹木结构建筑。

  • 第20题:

    多选题
    帽形屋多见于云南西双版纳,正方形,尖顶,据说是按照诸葛亮帽子的样式建造的,为我国少数民族(  )的传统民居。
    A

    基诺族

    B

    傣族

    C

    哈尼族

    D

    白族


    正确答案: A,B
    解析:
    帽形屋多见于云南西双版纳,正方形,尖顶,据说是按照诸葛亮帽子的样式建造的,为我国少数民族基诺族的传统民居。B项,傣族的居民建筑以“干栏”(俗称竹楼)为主。C项,蘑菇房的哈尼族的特色民居。D项,白族民居平面布局的典型形式为“三坊一照壁”及“四合五天井”。

  • 第21题:

    判断题
    文化不是先天所有,而是后天习得的。(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研]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文化的特性包括:①文化是人类所独有的,是区别人类和动物的主要标志;②文化不是先天所有,而是通过后天习得的,一个人具有什么文化并不取决于他的种族,而是取决于他生活的文化环境;③文化中的大部分是不自觉的;④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⑤文化是动态的,文化的形态与一定的历史时期相联系,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同时又是不断变化的。

  • 第22题:

    判断题
    “八大山人”是清代八位著名的画家。(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研]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古人在名字之外还有“号”,这又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独特现象。而明末朱耷就是号为“八大山人”。

  • 第23题:

    填空题
    中国古代按照《礼记?昏义》的规定,婚礼程序被称为“____”。[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研]

    正确答案: 六礼
    解析:
    从周代起,规定嫁娶时须行“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 第24题:

    单选题
    帽形屋多见于云南西双版纳,正方形,尖顶,据说是按照诸葛亮帽子的样式建造的,为我国少数民族()人的传统民居。
    A

    基诺族

    B

    傣族

    C

    哈尼族

    D

    白族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