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现代主义的世界是荒原。”相关问题
  • 第1题:

    十九世纪以来,世界主要文学流派出现顺序( )。

    A.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
    B.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现实主义
    C.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
    D.浪漫主义、古典主义、现代主义

    答案:A
    解析:
    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达到繁荣;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于20世纪。印象主义是绘画流派,古典主义是音乐流派,都不属于文学范畴,所以本题选A。

  • 第2题:

    后现代主义是指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一些文艺现象,它反对现代主义艺术传统,但不反对艺术本身


    正确答案:错误

  • 第3题:

    野间宏是()的代表作家。

    • A、战后派
    • B、白桦派
    • C、荒原派
    • D、新现代主义派

    正确答案:A

  • 第4题:

    构成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双峰对峙的是()。

    • A、《变形记》和《毛猿》
    • B、《变形记》和《追忆逝水年华》
    • C、《荒原》和《喧嚣与骚动》
    • D、《荒原》和《尤利西斯》

    正确答案:D

  • 第5题:

    简述《荒原》的思想内容。


    正确答案: 20世纪象征主义作家艾略特创作的《荒原》是诗人把他对西方文化困境的感受上升到哲理的高度,经过意识融合所展示出的既有戏剧色彩又富于启示录式的内心独白。
    1.它以深刻的危机与超越意识去沉思西方文化的困境与出路,展示出一个失去了神性之世界的本真状态。在没有神性的世界中,西方文明已全面堕落为干涸碎片,世界之夜已进入夜半,世界之夜弥漫着黑暗。
    2.作者把他对现实的思索扩展为对历史的透视,因此他的荒原便具有普遍性与永恒性。诗人要以他的恐怖之诗来震撼荒原人这个上帝缺席的现实,诗人之诗为我们传来了上帝回返的讯息,如此,《荒原》也才不是那种虽死犹生的绝望。荒原意识也就是危机意识,荒原之死是再生之死,即用皈依宗教来拯救荒原。

  • 第6题:

    试论张爱玲作品中具有现代主义意味的“荒原”意识。


    正确答案: 张爱玲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具有现代主义意味的“荒原”意识,是“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中较少表现的,也正是她作品的独特之处。我们说,张爱玲的小说是关于文明与人性的哀歌,而张爱玲哀歌的主旨,并不是对社会的批判,更谈不上对社会的改造,而只是殖民地与半殖民地的现代都市(香港与上海)的背景中,展示人的精神的堕落与不安,展示人性的脆弱与悲哀。
    在这一点上,她笔下的女性形象表现得最为鲜明,与同时代甚至“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都有着较大的区别。首先,我们注意到,张爱玲写的女性,与二三十年代作家塑造的“时代新女性”不同,她实际上写的是“新女性”表象下的旧女性。这些女性或有着旧式的文雅修养,或受过新式的大学教育,甚至于还留过洋,但她们都面临着“娜拉走后怎样”的共同窘况,既无法在现代都市社会中自立,也远离革命运动,只能把当一个“女结婚员”作为自己的惟一职业和出路,而她们所受到的教育,也只能是她们待“嫁”而沽的筹码。其次,我们还注意到,她笔下的女性形象与通常的新文学作家笔下旧式女性也不同,张爱玲没有农业文化的背景,她的文学素养是在代表着工商文化的城市背景中形成的,她笔下女性形象几乎都是日益没落的淑女或竭力向上爬的小市民,这些女性在人生中受到的苦难,不是衣不敝体、食不果腹的经济上的穷困,而是无家可归、无夫可嫁的精神上的恐慌。

  • 第7题:

    现代主义文学内容上的“向内转”,主要包含()

    • A、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观性,即现代主义在整体表现上的主观化
    • B、指现代主义文学把自己的表现对象转向人的心理生活
    • C、客观地反映社会
    • D、表现潜意识心理和表现非理性的世界

    正确答案:A,B,D

  • 第8题:

    单选题
    下列哪个比方最适用于描述现代主义?()
    A

    山丘

    B

    绿洲

    C

    荒原

    D

    沙漠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传统主义(现实主义)认为世界是由意识之光照亮的()?
    A

    荒原

    B

    绿洲

    C

    沙漠

    D

    盆地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判断题
    现代主义的世界是荒原。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英美现代主义文学运动的带头人,象征主义诗人的代表人物——(),代表作长诗《荒原》被誉为欧美现代诗歌的里程碑。

    正确答案: 艾略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张爱玲的小说表现出现代文学中少有的现代主义的“荒原”意识,是曲关于文明与人性的哀歌。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艾略特《荒原》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①内心独白的运用;
    ②广泛运用自由联想;
    ③往往把人物放入戏剧化场景中,具有戏剧性;
    ④多通过生动感人的形象暗示无法或无需表达的思想,在理性与感性统一中追求思想的感性化效果;
    ⑤实施“非个人化理论”在追求“思想感性化”时极力达到情感场面化、具体化,即著名的“客观对应物效果”;
    ⑥大量运用文学的、历史的典故和神话象征背景的多层次与丰富性;
    ⑦丰富多样的象征:“水”象征生命的源泉、死亡、情欲泛滥,“火”象征情欲之火,死亡之火,“再生之火”;
    ⑧神话色彩的框架结构。

  • 第14题:

    诗歌《恶之花》的作者是(),诗歌《荒原》的作者是()。


    正确答案:波德莱尔;艾略特

  • 第15题:

    《荒原》的象征意义。


    正确答案: 《荒原》的主要思想内容和象征意义。在“荒原”与“拯救”二者之中,作者侧重于对“荒原”景观痛楚的揭示和表现,以期给浑浑噩噩生活于这一荒原世界中的人们以振聋发聩的冲击和震撼。诗作的紧接着作者又通过题词中所写的那个几乎萎缩憔悴为空壳、生不如死、求死不得的西比尔,对“荒原”中人们的生存状况加以概况揭示。诗作从第一章到第四章都是作者对这一题目和题词意旨进一步的具体扩展和深化。到第五章作者才在荒原景象充分揭示的基础上,把重点转向宗教拯救。作品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社会的“荒原”现实和处于“荒原”之中的人们空虚颓废、苦闷绝望的情绪;同时也体现出作者企图从宗教中寻求出路、以宗教拯救西方社会的愿望。

  • 第16题:

    艾略特第一时期的创作被称为()。

    • A、“通往《荒原》的道路”
    • B、“荒原”时期
    • C、“荒原后时期”
    • D、“《荒原》准备期”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张爱玲的小说表现出现代文学中少有的现代主义的“荒原”意识,是曲关于文明与人性的哀歌。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后现代主义的诞生时间是()。

    • A、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 B、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 C、20世纪50年
    • D、20世纪80年代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英国的()是后期象征主义的代表,代表作品《荒原》。


    正确答案:托•斯•艾略特

  • 第20题:

    单选题
    艾略特第一时期的创作被称为()。
    A

    “通往《荒原》的道路”

    B

    “荒原”时期

    C

    “荒原后时期”

    D

    “《荒原》准备期”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野间宏是()的代表作家。
    A

    战后派

    B

    白桦派

    C

    荒原派

    D

    新现代主义派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试论张爱玲作品中具有现代主义意味的“荒原”意识。

    正确答案: 张爱玲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具有现代主义意味的“荒原”意识,是“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中较少表现的,也正是她作品的独特之处。我们说,张爱玲的小说是关于文明与人性的哀歌,而张爱玲哀歌的主旨,并不是对社会的批判,更谈不上对社会的改造,而只是殖民地与半殖民地的现代都市(香港与上海)的背景中,展示人的精神的堕落与不安,展示人性的脆弱与悲哀。
    在这一点上,她笔下的女性形象表现得最为鲜明,与同时代甚至“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都有着较大的区别。首先,我们注意到,张爱玲写的女性,与二三十年代作家塑造的“时代新女性”不同,她实际上写的是“新女性”表象下的旧女性。这些女性或有着旧式的文雅修养,或受过新式的大学教育,甚至于还留过洋,但她们都面临着“娜拉走后怎样”的共同窘况,既无法在现代都市社会中自立,也远离革命运动,只能把当一个“女结婚员”作为自己的惟一职业和出路,而她们所受到的教育,也只能是她们待“嫁”而沽的筹码。其次,我们还注意到,她笔下的女性形象与通常的新文学作家笔下旧式女性也不同,张爱玲没有农业文化的背景,她的文学素养是在代表着工商文化的城市背景中形成的,她笔下女性形象几乎都是日益没落的淑女或竭力向上爬的小市民,这些女性在人生中受到的苦难,不是衣不敝体、食不果腹的经济上的穷困,而是无家可归、无夫可嫁的精神上的恐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判断题
    张爱玲小说表现出来的具有现代主义意味的“荒原”意识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填空题
    诗歌《恶之花》的作者是(),诗歌《荒原》的作者是()。

    正确答案: 波德莱尔,艾略特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