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现在有些老师把学生的成绩作为硬件考核和评职称的一种手段,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为了鼓励孩子在学校取得好成绩,许多家长这样教育孩子:“在学校里从来都是以学习成绩论优劣。你要么成绩好,要么成绩差。在老师的眼里,你要么是好学生,要么是差学生。由于所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老师眼里都是好学生,所以每个学习差的学生在老师眼里都是差学生。” 为使家长的论证成立,以下假设必须成立的一项是()


    A. 在学校里,学习成绩不是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指标
    B. 老师具有区分好学生和差学生的能力
    C. 在老师眼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未必是好学生
    D. 在老师眼里,好学生就是学习成绩好

    答案:D
    解析:
    解题指导: 好学生→成绩好,成绩不好→差学生。故答案为D。

  • 第2题:

    如果老师说学生一直做错题,对于这种现象,你怎么看?


    答案:
    解析:
    不认同。
    第一,从教学观念上,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过程中的人,允许学生犯错误。
    第二,从教学方法上,学生做错题,可能是上课讲的内容听不懂,这就要求老师要改变教学方法,看看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水平,做好课前备课。
    第三,这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总之,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教育学生。

  • 第3题:

    老师正在上课,同学在底下看动漫书,老师把动漫书撕了,这种现象你怎么看?


    答案:
    解析:
    我认为老师的做法是错误的:
    第一,学生上课不听讲看漫画书这一行为是比较常见的现象,老师应该以眼神或者是语言来示意。
    第二,教师将学生的动漫书撕掉,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
    第三,教师应该进行自我反思,是否自己的教学上存在问题。
    总之,老师不应该去撕掉学生的书,而是灵活的去解决和处理问题。

  • 第4题:

    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一般把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划分为优等生,把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划分为差生。家长一般喜欢让孩子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做朋友,不让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玩。
    你同意这种做法吗?试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下。


    答案:
    解析:
    不同意老师和家长的这种做法。原因如下:(1)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学习成绩好只是意味着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好,但并不代表学生的能力高,就更不能代表学生性格好。(2)多元智力理论指出,人有八种相对独立的智力,包括言语智力、逻辑一数学能力等。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智力强项和学习风格。因此作为教师和家长应该对所有的孩子抱有热切的希望,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

  • 第5题:

    如果老师上课出现了错误,他把错误作为考验学生的方式,让学生挑错,你如何看待这位老师的做法?


    正确答案: (判断表态)如果老师在课上故意出错来考验学生,我觉得是有利有弊的,应该辩证看待。
    (分层论证)这种做法好的一方面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自己发现了错误,就会对这个问题印象更深刻,以后在学习中就会避免这样的错误发生。但另一方面,如果老师频繁采用这种方法,学生就会失去新鲜感和兴趣,对于老师的错误熟视无睹,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没有发现老师的错误,反而会把错误的当做是正确的。
    (对策提升)我认为这种想法是好的,但老师要注意实施的方式,比如故意写错一个单词以后,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看看谁能发现哪个地方不对。另外这种做法不能使用的太过频繁,并且某些比较复杂的知识点也不适合这种做法。

  • 第6题:

    有些学生和老师不亲近,还很排斥老师。假如你遇到这样的学生,你会怎么办?


    正确答案: 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传递着浓浓情意的同时,也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果我遇到和老师不亲近,甚至还排斥老师的学生,我会采取如下措施:
    首先,对学生给予更多的理解。一方面,以前有“严师出高徒”的说法,这就会使学生在观念上敬畏老师,所以不亲近老师,这完全可以理解。另一方面,由于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导致学生排斥老师也是情有可原的。所以,我会加强主动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意识。
    其次,仔细观察,深入了解学生。我会观察这些学生的行为特点,并间接了解这些学生在班里的日常表现、个性特征、兴趣爱好、为人处世的风格以及他们对自己的看法等。
    再次,采取措施改变这种局面。如果是学生对我缺乏了解,我会多组织活动,创造更多师生交流的机会;如果是学生对老师这个职业心存敬畏,我会与他们真诚地沟通,对他们的尊敬表示感谢,并告诉他们我很愿意和他们成为朋友,我会给大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沟通时,我会态度友好、语气和善,放低自己的姿态,以打消他们的顾虑。
    最后,持续关注这些学生的表现。我会在生活和学习上主动给予这些学生关心和帮助,及时解决他们的问题。

  • 第7题:

    有些人因害怕犯戒而不敢入密宗,请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正确答案: 这种做法不正确。如果失坏戒律的话,不仅是密宗,显宗中也是非常可怕,肯定有一些因果报应。不仅仅是我们佛教,世间中也是如此,假如违犯了社会制度,做违法乱纪的事情,今生中定会受到法律制裁。但这些约束对人心来讲,有向善的一面,是一种好事,所以没必要对大乘佛法生起恐惧之心。

  • 第8题:

    有位学生写了一首诗,教师拿去让成绩优秀的学生修正改进,结果那个优秀的学生因此获得了全年级第一名,这位老师的做法是否正确,请谈谈你的看法?


    正确答案: 做法不对。
    第一,原因在于没有尊重原作者的知识产权。
    第二,要及时更正错误,在获奖证书等资料上说明原作者是谁,改编者是谁。
    第三,以后要由教师指导原作者进行修改,不能再重复类似错误。

  • 第9题:

    有些老师对不听话的学生进行罚款,对此你怎么看?


    正确答案: 通过罚款对学生进行教育是消极的,会让孩子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做错事或做得不够好,教师以罚款进行教育,会导致孩子把金钱看得很重,以为用钱就能解决事情,交了钱就可以犯错,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此外,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罚款的钱并非学生自己出,有的学生为了不让家长知道,会采取其他方式要钱交罚款,这可能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因此,学生学习的动力和金钱挂钩是不值得倡导的。
    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应该是关心学生、热爱学生。无论什么样的教育只有通过学生的理解、认同后才能起到作用。
    首先,教师不能总盯着学生的缺点,而应该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从他们身上寻找闪光点并进行放大,表扬他们的优点,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增强他们的自信和勇气,以便形成良性效应。
    其次,教师不能在学生犯了错误后就惩罚学生,讽刺挖苦学生,要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平和的心态和学生交流,找准突破口,把握最佳的教育契机,对症下药,同时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重新审视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最后,教师要有毅力、有恒心,坚持不懈地抓下去,让不听话学生的不良行为彻底转变。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用医生的责任心和母亲的爱心去对待每一位同学,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第10题:

    最近有些政府部门公开免费资询电话,但是群众反映经常不是打不通就是没有接听,请你对这种现象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正确答案:政府部门公开免费咨询电话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一个重要窗口,是实践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渠道,体现了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该部门的工作动态,了解办事的指南,并行使监督权;另一方面可以让政府部门倾听到人民群众的呼声,有利于改进政府部门的工作。
    对于免费咨询电话经常是打不通或者没有人接听的问题,首先要进行调查研究,明确经常打不通和没有人接听的具体原因。如果是当地政府没有安排接听人员或者接听人员擅自离开工作岗位,说明免费咨询电话落实不到位,常此以往,免费咨询电话就会形同虚设。这将会严重损害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与地位,引起干群关系的紧张,不利于维护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这就要求建立完善的免费咨询电话制度。接听人员要有严格负责的态度,建立24小时接听制度,做好相应的电话记录,同时完善相应的制度规范,保证公开免费咨询电话的落实。
    如果是网络技术上的原因导致问题的出现,那么就需要及时更新网络设备,提高技术服务,保证电话的畅通。免费电话打不通也可能是由于热点电话少,打进的热线多的原因所致。建议增设几台免费电话,增开几个热线。

  • 第11题:

    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很多“网骂”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谈谈你对网络骂人的看法。


    正确答案: 无论是天涯、新浪、观察者这样的综合网站,还是微信微博,都能看到“网骂”。无论是对新闻时事的评论,还是对一个歌手、一部电影的褒贬,都可能引来人身攻击、污言秽语,甚至人身威胁。究其本质,“网骂”反映出整个社会在价值观念上存在分裂,缺乏统领。
    最常见的解释就是:我们真实的生活是一个熟人圈子,需要我们去经营和维护,谁也不希望因为一点意气之争就毁掉自己的生活圈子。但是到了网上,大家往往顶着一个虚拟身份,彼此之间毫无瓜葛,即便破口大骂也不会对真实生活造成什么影响。
    另一点,就是磨合:我们和身边的人接触时间长,对彼此的观点和性格都有所了解,不容易产生误会和口角。而在网络上缺乏这种缓冲,一旦产生摩擦,谁也不肯让步。何况许多网民缺少讲道理的能力,也没多少讨论是非曲直的心态,错了也不肯认输,道理上一旦不能速胜,就是气急败坏破口大骂了。
    但是,从更大的范围和更深意义上看,网络骂仗,反映出整个社会在价值观念上存在分裂,面对新事物,新局面,缺乏理论来解释,没有产生压倒性的话语体系,也没有产生理性成熟的交谈规则,那么在具体话题上自然纷争不休。所以,“网骂”的出现,客观上有正面意义,可以让我们更早一点观察到社会在哪里出现了裂痕。
    所以,“网骂”不只是网民素质和平台监管的问题,而是社会价值观念缺乏统领的体现。固然,我们要强化监管,扩大实名制,落实网络法规,让出言不逊者得到教训,失去话语权;我们要加强素质教育,在课堂和公共媒体上强化理性辩论的心态和能力;我们作为个体,要讲道理,讲礼貌,与人为善,网上网下要一致,不戴着面具泄愤。但这还不够,我们更要在价值观念上探讨,在道德上辩出个是非曲直,要看清社会的全貌,搞清楚我们走到了哪个地方,中国向何处去,在这些重大问题上争取整个社会的共识。只有这样,看似纷杂的话题才能在清晰的大框架下找到自己的源流和位置,才能被系统性的回答。

  • 第12题:

    问答题
    有些人因害怕犯戒而不敢入密宗,请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正确答案: 这种做法不正确。如果失坏戒律的话,不仅是密宗,显宗中也是非常可怕,肯定有一些因果报应。不仅仅是我们佛教,世间中也是如此,假如违犯了社会制度,做违法乱纪的事情,今生中定会受到法律制裁。但这些约束对人心来讲,有向善的一面,是一种好事,所以没必要对大乘佛法生起恐惧之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有学生不爱做作业,有经验的教师说,这种学生该打,你作为新老师怎么办?


    答案:
    解析:
    如下处理:
    第一,了解沟通,询问原因。
    第二,如果是因为作业太简单,都会了,可以适当减少作业量,并给其出额外的针对其水平的题。如果是没有意识到作业的重要性,可以告知其作业是检查巩固知识的手段。如果没有养成做作业的习惯,会帮助其养成自觉做作业的习惯。
    第三,和家长沟通,共同帮助孩子做好作业。
    总之,会本着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对待学生。

  • 第14题:

    父母离异学生成绩下降,作为老师你怎么办?


    答案:
    解析:
    如果我是该老师,我会做如下处理

    第一,引导该生不要受父母离异的影响

    第二,引导班干部平时多关心和照顾该生

    第三,成立学习小组,促进该生和其他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总之,作为教师,我会用爱心、耐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学生,积极促进学生的进步,做学生的保驾护航者。

  • 第15题:

    星星幼儿园共有85名学生,关于这些学生,幼儿园的陈老师、李老师和张老师有如下
    看法:
    陈老师说:“这些学生中有些是外国人。”
    李老师说:“学生中的小贝不是外国人。”
    张老师说:“这些学生中有些不是外国人。”
    实际上,上述三名老师的看法只有一人是正确的。则以下(  )项一定为真。

    A.85名学生都不是外国人
    B.有些学生不是外国人
    C.小贝不是外国人
    D.85名学生都是外国人

    答案:D
    解析:
    陈老师和张老师的话为下反对关系,必有一真,因只有一人看法正确,则李老师的话必为假。则小贝是外国人,即有些学生是外国人.陈老师的说法为真,张老师的说法为假,进而可推出所有学生都是外国人。故答案选D。

  • 第16题:

    现在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去私塾代替去学校,对于这种现象你有何看法?


    正确答案: (判断表态)随着现在教育理念的多元化,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期待不一,出现了这种私自教授孩子或者送往私塾的教育现象。家庭教育或者私塾教育有它的优点,但是完全的替代学校教育的做法是不合适的。
    (分层论证)相比学校教育,私塾教育有以下不足:
    1、现代私塾学校大多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经济发达省份发展,一般收费比学校教育较高,家长的教育费用增加。
    2、教育内容具有很大的局限,基本都是学习儒家启蒙经典,对于现代社会的科学课程基本没有涉及。因此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3、私塾教育与我国其他的教育衔接困难,且难以有学历认证,为学生今后发展带来不便。
    (对策提升)总之,私塾有其优点,但是其弊端不可忽视。“私塾”教育不能替代学校教育,加强对家长和学生的引导,加强对“私塾”和类似教育机构的监管,这是我们老师共同的呼吁。与其把私塾与体制教育对立起替代,不如将其作为体制教育的一种补充。通过经典教育培养的孩子,将来会有较高的人文情怀和社会理想。

  • 第17题:

    谈谈你对异地高考这种现象的看法。


    正确答案: (背景+判断)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剧出现了异地高考的现象。所谓异地考,就是不在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而是在非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我认为对于这种现象应该辩证看待。
    (分层论证)首先,异地高考对于外出务工子女来说是可以理解的,否则外地务工子女回原籍参加考试可能会遇到种种困难。另一方面,异地高考可能会存在漏洞,从而加大教育不公的问题。比如北京、上海等地区录取分数较低,有人利用关系去那些地方参加考试,这样就给其他考生造成了不公平感。
    (对策+总结)因此,以当前推进异地高考政策实施、推进教育更趋公平为契机,还应更为积极地推进高考制度本身改革,比如在出题方式、内容上避免过多出现难题、偏题,摒弃功利教育取向,逐步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实现教育更趋公平。

  • 第18题:

    学校的电梯经常是学生拥挤着上,不礼让老师的。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你觉得有什么改进措施吗?


    正确答案: 本题是考核电梯礼仪中的出入顺序的。
    乘坐电梯,应礼让长辈、礼让老师、礼让尊者。

  • 第19题:

    刘老师班上有个叫刘军的学生,成绩一直不错,但近期感到他学习比较吃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刘老师需要考虑以下哪些方面的因素。()

    • A、刘军的家庭经济水平
    • B、刘军的兴趣爱好
    • C、刘军对刘老师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看法
    • D、刘军对学习的态度
    • E、刘军过去的英语成绩

    正确答案:A,B,C,D

  • 第20题:

    现在有些家长觉得应该把学生的一切都交给老师管理,对于这种观念你怎么看?


    正确答案: (背景陈述+判断表态)对学生的教育是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的责任。把学生的一切都交给老师是不现实的,是家长不责任的表现,而且也不利于学生成长。
    (分层论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中孩子不仅最真切的感受人间的美好亲情,而且在家中能组建的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的行为习惯很多都是在家庭中就奠定了,这对其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是非常有益的。家庭教育缺少或者教育不完整会让孩子没有归属感,对学习也会产生不好影响。作为老师,很多学生的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家长的配合,缺少家长的配合,老师教育起来事倍功半。
    (对策)对于这种情况,应该积极和家长沟通,让家长明白配合学校管理的重要性。沟通时保持态度的平和,对家教的方式和管理给予专业的指导和建议,让家长明白老师这样做也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好。另外可以开个专题家长会,让家长老师之间可以互相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就家庭教育的方式展开相互的借鉴和讨论,组建良好的班级家长互助家教的良好氛围。
    (总结)总之,作为老师要争取到家长的配合,家校一致,这样才能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 第21题:

    李老师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并张贴,对一个学生说:“这次你又是倒数第一,总是影响班级成绩,你真是没救了!” 问题: 请运用所学习的教师职业道德知识来评价李老师的行为。


    正确答案:(1)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李老师的做法违背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关爱学生和教书育人的基本道德规范,会对这一学生的 身心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比如失去信心,消极被动,同时,对班级管理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2)关爱学生包括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 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健康;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教书育人包括遵循 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 第22题:

    ()又称学业成绩考核,是运用测量手段对学生个体发展和学习效果做出价值判断。考核包括检查、分析和评定等方面。


    正确答案:学业评价

  • 第23题:

    问答题
    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很多“网骂”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谈谈你对网络骂人的看法。

    正确答案: 无论是天涯、新浪、观察者这样的综合网站,还是微信微博,都能看到“网骂”。无论是对新闻时事的评论,还是对一个歌手、一部电影的褒贬,都可能引来人身攻击、污言秽语,甚至人身威胁。究其本质,“网骂”反映出整个社会在价值观念上存在分裂,缺乏统领。
    最常见的解释就是:我们真实的生活是一个熟人圈子,需要我们去经营和维护,谁也不希望因为一点意气之争就毁掉自己的生活圈子。但是到了网上,大家往往顶着一个虚拟身份,彼此之间毫无瓜葛,即便破口大骂也不会对真实生活造成什么影响。
    另一点,就是磨合:我们和身边的人接触时间长,对彼此的观点和性格都有所了解,不容易产生误会和口角。而在网络上缺乏这种缓冲,一旦产生摩擦,谁也不肯让步。何况许多网民缺少讲道理的能力,也没多少讨论是非曲直的心态,错了也不肯认输,道理上一旦不能速胜,就是气急败坏破口大骂了。
    但是,从更大的范围和更深意义上看,网络骂仗,反映出整个社会在价值观念上存在分裂,面对新事物,新局面,缺乏理论来解释,没有产生压倒性的话语体系,也没有产生理性成熟的交谈规则,那么在具体话题上自然纷争不休。所以,“网骂”的出现,客观上有正面意义,可以让我们更早一点观察到社会在哪里出现了裂痕。
    所以,“网骂”不只是网民素质和平台监管的问题,而是社会价值观念缺乏统领的体现。固然,我们要强化监管,扩大实名制,落实网络法规,让出言不逊者得到教训,失去话语权;我们要加强素质教育,在课堂和公共媒体上强化理性辩论的心态和能力;我们作为个体,要讲道理,讲礼貌,与人为善,网上网下要一致,不戴着面具泄愤。但这还不够,我们更要在价值观念上探讨,在道德上辩出个是非曲直,要看清社会的全貌,搞清楚我们走到了哪个地方,中国向何处去,在这些重大问题上争取整个社会的共识。只有这样,看似纷杂的话题才能在清晰的大框架下找到自己的源流和位置,才能被系统性的回答。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