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Ⅰ期(进行活动期)上睑结膜乳头与滤泡并存,上穹窿结膜组织模糊不清,由角膜血管翳Ⅱ期(退行期)上睑结膜自瘢痕开始出现至大部分变为瘢痕,仅留少许活动病变Ⅲ期(完全结瘢期)上睑结膜活动性病变完全消失,代之以瘢痕,无传染性。Ⅰ期与Ⅱ期:根据活动性病变占上睑结膜总面积的多少,还可进一步分为轻(+)中(++)重(+++)三级。
更多“简述沙眼的分期分级”相关问题
  • 第1题:

    沙眼是怎么一回事,如何诊断与分期?


    正确答案: 常有人以为,沙眼顾名思义是风沙吹入眼中而引起的。其实沙眼是由于衣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结膜和角膜的慢性炎症性眼病,因患病后睑结膜粗糙不平形似砂粒故名沙眼。其传播与患者的卫生习惯、居住环境、营养状况、医疗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衣原体感染结膜后潜伏期约为5~12天,多发生于儿童及少年时期,患者早期可无不适感觉,仅于体检时才被发现,病情发展后多数沙眼有流泪、畏光、痒涩感、异物感、烧灼感和干燥感等症状,分泌物粘稠、结膜充血显著、乳头增生、滤泡形成或瘢痕形成。少数严重的沙眼可引起很多严重的后遗症与并发症,如睑内翻及倒睫、睑球粘连、慢性泪囊炎、实质性结膜干燥症、角膜溃疡等,此时则出现明显刺激症状,视力也可不同程度地受损。典型的沙眼在临床上容易诊断,轻型早期病例则较困难,易与其他结膜病相混淆,因为乳头滤泡并不是沙眼的特异性改变。1979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决定,沙眼的诊断依据为:
    ①上穹窿部和上睑结膜血管模糊充血,乳头增生或滤泡形成,或二者兼有。
    ②用放大镜或裂隙灯角膜显微镜检查可见角膜血管翳。
    ③上穹窿部和上睑结膜出现瘢痕。
    ④结膜刮片找到沙眼包涵体。在第一项的基础上,兼有其他三项中之一者可以诊断为沙眼。我国将沙眼分为三期。第Ⅰ期:进行期即活动期,上穹窿部和上睑结膜有活动病变(结膜血管模糊、充血,乳头增生,滤泡形成,有角膜血管翳);第Ⅱ期:退行期,自瘢痕开始发现至大部变为瘢痕,结膜有活动病变,同时出现瘢痕;第Ⅲ期:完全结瘢期,结膜仅有瘢痕,而无活动病变,无传染性。第Ⅰ、Ⅱ期沙眼按病变严重程度又分为轻、中、重三级。轻度者即活动病变占上睑结膜总面积1/3以下;中度者活动病变占上睑结膜面积的1/3~2/3范围;重度者其活动病变占上睑结膜2/3以上。

  • 第2题:

    简述肿瘤的分级、分期及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并指出其在肿瘤防治中的意义?


    正确答案: (1)一般根据恶性肿瘤的分化程度、异型性及核分裂数将其分为I、Ⅱ、Ⅲ三级:级为高分化,恶性程度低;Ⅱ级为中分化,中度恶性;Ⅲ级为低分化,恶性程度高。
    (2)根据原发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浸润范围,邻近器官受累情况,局部和远处淋巴结转移情况,远处转移等,将肿瘤分为不同期,国际上广泛采用TNM分期系统,分为0~4期,分期愈高肿瘤病人的预后愈差。
    (3)分级、分期愈高,预后愈差,故在肿瘤防治工作中,应争取早期发现并治疗肿瘤。

  • 第3题:

    肿瘤的分级和分期一般用于__________性肿瘤,分级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来确定的,一般采用的是__________级分级法。


    正确答案:恶;分化程度高低;异型性大小;核分裂象的多少

  • 第4题:

    简述沙眼衣原体的致病性。


    正确答案:沙眼衣原体,人是其自然宿主,根据生长特性和对人及动物的致病力不同,沙眼衣原体分为三个生物变种即沙眼生物变种、性病淋巴肉芽肿变种和鼠生物变种。鼠生物变种一般不引起人类疾病。沙眼生物变种主要寄生于人类,其传播方式主要通过眼-眼及眼-手-眼传播,引起沙眼。其二是通过性接触传播,主要引起包涵体结膜炎和泌尿生殖道感染。如包涵体结膜炎、尿道炎、附睾炎、直肠炎、宫颈炎、输卵管炎、盆腔炎。新生儿通过产道时受到感染可引起滤泡性结膜炎。性病淋巴肉芽肿生物变种,人是自然宿主,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侵入腹股沟淋巴结,引起化脓性淋巴结炎、慢性淋巴肉芽肿。

  • 第5题:

    简述沙眼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⑴急性期:症状包括畏光、流泪、异物感,较多粘液或粘液脓性分泌物。可出现眼睑红肿,结膜明显充血,乳头增生,上下穹隆部结膜浸润、充血、布满滤泡,可合并弥漫性角膜上皮炎及耳前淋巴结肿大。
    ⑵慢性期:无明显不适,仅眼氧、有异物感、干燥和烧灼感。可出现角膜血管翳。出现Arlt线、瘢痕、Herber小凹。沙眼性角膜血管翳及睑结膜瘢痕为沙眼的特有体征。
    ⑶晚期:发生睑内翻与倒睫,上睑下垂、睑球粘连、角膜混浊、实质性角膜干燥症、慢性泪囊炎等并发症;导致症状加重,可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 第6题:

    简述国际常用的MacCallan沙眼分期。


    正确答案:MacCallan沙眼分期:Ⅰ期(浸润初期)、Ⅱ期(活动期)、Ⅲ期(瘢痕前期)、Ⅳ期(瘢痕期)。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沙眼的分期分级

    正确答案: Ⅰ期(进行活动期)上睑结膜乳头与滤泡并存,上穹窿结膜组织模糊不清,由角膜血管翳Ⅱ期(退行期)上睑结膜自瘢痕开始出现至大部分变为瘢痕,仅留少许活动病变Ⅲ期(完全结瘢期)上睑结膜活动性病变完全消失,代之以瘢痕,无传染性。Ⅰ期与Ⅱ期:根据活动性病变占上睑结膜总面积的多少,还可进一步分为轻(+)中(++)重(+++)三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沙眼的分期分级?

    正确答案: Ⅰ期(进行活动期)上睑结膜乳头与滤泡并存,上穹窿结膜组织模糊不清,由角膜血管翳Ⅱ期(退行期)上睑结膜自瘢痕开始出现至大部分变为瘢痕,仅留少许活动病变Ⅲ期(完全结瘢期)上睑结膜活动性病变完全消失,代之以瘢痕,无传染性。Ⅰ期与Ⅱ期:根据活动性病变占上睑结膜总面积的多少,还可进一步分为轻(+)中(++)重(+++)三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判断题
    沙眼Ⅲ期表明沙眼严重,具有传染性。(按我国分期法)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国际常用的MacCallan沙眼分期。

    正确答案: MacCallan沙眼分期:Ⅰ期(浸润初期)、Ⅱ期(活动期)、Ⅲ期(瘢痕前期)、Ⅳ期(瘢痕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述沙眼的分期和治疗。

    正确答案: (1)沙眼的分期是按我国1979年分期方法:Ⅰ期(进行活动期);Ⅱ期(退行期);Ⅲ期(完全瘢痕期)。(2)治疗:①全身治疗;②局部治疗;③并发症治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根据我国1979年沙眼分期方法,沙眼分为()
    A

    Ⅰ期(进行活动期)

    B

    Ⅰ期(初发期)

    C

    Ⅱ期(退行期)

    D

    Ⅲ期(完全瘢痕期)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沙眼治疗药物的选择。


    正确答案:沙眼的药物治疗,主要应用滴眼剂进行治疗,国家非处方药目录的制剂有10%磺胺醋酰钠,0.25%硫酸锌,0.1%酞丁胺滴眼剂和0.5%红霉素眼膏。

  • 第14题:

    根据我国1979年沙眼分期方法,沙眼分为

    • A、Ⅰ期(进行活动期)
    • B、Ⅰ期(初发期)
    • C、Ⅱ期(退行期)
    • D、Ⅲ期(完全瘢痕期)

    正确答案:A,C,D

  • 第15题:

    试述沙眼的分期和治疗。


    正确答案:(1)沙眼的分期是按我国1979年分期方法:Ⅰ期(进行活动期);Ⅱ期(退行期);Ⅲ期(完全瘢痕期)。(2)治疗:①全身治疗;②局部治疗;③并发症治疗。

  • 第16题:

    肿瘤的分级就是肿瘤的分期.二者意义相同。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7题:

    沙眼Ⅲ期表明沙眼严重,具有传染性。(按我国分期法)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8题:

    填空题
    肿瘤的分级和分期一般用于__________性肿瘤,分级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来确定的,一般采用的是__________级分级法。

    正确答案: 恶,分化程度高低,异型性大小,核分裂象的多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沙眼治疗药物的选择。

    正确答案: 沙眼的药物治疗,主要应用滴眼剂进行治疗,国家非处方药目录的制剂有10%磺胺醋酰钠,0.25%硫酸锌,0.1%酞丁胺滴眼剂和0.5%红霉素眼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肿瘤的分级、分期及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并指出其在肿瘤防治中的意义?

    正确答案: (1)一般根据恶性肿瘤的分化程度、异型性及核分裂数将其分为I、Ⅱ、Ⅲ三级:级为高分化,恶性程度低;Ⅱ级为中分化,中度恶性;Ⅲ级为低分化,恶性程度高。
    (2)根据原发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浸润范围,邻近器官受累情况,局部和远处淋巴结转移情况,远处转移等,将肿瘤分为不同期,国际上广泛采用TNM分期系统,分为0~4期,分期愈高肿瘤病人的预后愈差。
    (3)分级、分期愈高,预后愈差,故在肿瘤防治工作中,应争取早期发现并治疗肿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沙眼是怎么一回事,如何诊断与分期?

    正确答案: 常有人以为,沙眼顾名思义是风沙吹入眼中而引起的。其实沙眼是由于衣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结膜和角膜的慢性炎症性眼病,因患病后睑结膜粗糙不平形似砂粒故名沙眼。其传播与患者的卫生习惯、居住环境、营养状况、医疗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衣原体感染结膜后潜伏期约为5~12天,多发生于儿童及少年时期,患者早期可无不适感觉,仅于体检时才被发现,病情发展后多数沙眼有流泪、畏光、痒涩感、异物感、烧灼感和干燥感等症状,分泌物粘稠、结膜充血显著、乳头增生、滤泡形成或瘢痕形成。少数严重的沙眼可引起很多严重的后遗症与并发症,如睑内翻及倒睫、睑球粘连、慢性泪囊炎、实质性结膜干燥症、角膜溃疡等,此时则出现明显刺激症状,视力也可不同程度地受损。典型的沙眼在临床上容易诊断,轻型早期病例则较困难,易与其他结膜病相混淆,因为乳头滤泡并不是沙眼的特异性改变。1979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决定,沙眼的诊断依据为:
    ①上穹窿部和上睑结膜血管模糊充血,乳头增生或滤泡形成,或二者兼有。
    ②用放大镜或裂隙灯角膜显微镜检查可见角膜血管翳。
    ③上穹窿部和上睑结膜出现瘢痕。
    ④结膜刮片找到沙眼包涵体。在第一项的基础上,兼有其他三项中之一者可以诊断为沙眼。我国将沙眼分为三期。第Ⅰ期:进行期即活动期,上穹窿部和上睑结膜有活动病变(结膜血管模糊、充血,乳头增生,滤泡形成,有角膜血管翳);第Ⅱ期:退行期,自瘢痕开始发现至大部变为瘢痕,结膜有活动病变,同时出现瘢痕;第Ⅲ期:完全结瘢期,结膜仅有瘢痕,而无活动病变,无传染性。第Ⅰ、Ⅱ期沙眼按病变严重程度又分为轻、中、重三级。轻度者即活动病变占上睑结膜总面积1/3以下;中度者活动病变占上睑结膜面积的1/3~2/3范围;重度者其活动病变占上睑结膜2/3以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肿瘤的分级、分期及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指出其在肿瘤防治中的意义。

    正确答案: ①恶性瘤分为高、中、低分化三级;
    ②分化与恶性度的关系:高分化为低恶性程度,中分化为中恶性程度,低分化为高恶性程度;
    ③肿瘤分为早、中、晚期三期;
    ④早期的治疗效果好,晚期的治疗效果差,故肿瘤防治抓“三早”非常重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沙眼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⑴急性期:症状包括畏光、流泪、异物感,较多粘液或粘液脓性分泌物。可出现眼睑红肿,结膜明显充血,乳头增生,上下穹隆部结膜浸润、充血、布满滤泡,可合并弥漫性角膜上皮炎及耳前淋巴结肿大。
    ⑵慢性期:无明显不适,仅眼氧、有异物感、干燥和烧灼感。可出现角膜血管翳。出现Arlt线、瘢痕、Herber小凹。沙眼性角膜血管翳及睑结膜瘢痕为沙眼的特有体征。
    ⑶晚期:发生睑内翻与倒睫,上睑下垂、睑球粘连、角膜混浊、实质性角膜干燥症、慢性泪囊炎等并发症;导致症状加重,可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