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对于某些对咽部刺激极敏感的病人可采用含嗽0.5%的地卡因,达到咽部粘膜表面局部麻醉的目的。
2.经口或鼻插入B-D管,当导管进入胃后,向导管内插入导丝,以控制导管在胃内前进的方向,防止盘曲。当尖端到达球部时,略向外抽出导丝,以利于向降部转弯,将导管的尖端进至十二指肠空肠曲。
3.经导管注入50%W/V的硫酸钡300ml~400ml。注意注入速度不可太快,采用每次注入100ml的分割注入法,并边注入钡剂,边在透视下用压迫法检查各段肠管。
4.观察到钡头至回肠末端时,再注入空气约500ml~1000ml。可因人而异,达到满意的双对比效果为止。
5.空气达回肠末端部,下部小肠充分扩张时,注射低张药物。
6.充分变换体位后,于仰卧位分别摄上、中、下部小肠照片。对病变部位应拍摄多体位照片将病变显示清楚。
更多“简述小肠双对比造影检查的操作步骤。”相关问题
  • 第1题:

    胃肠双对比造影检查时钡剂应具备的条件是:()、()、()、()。


    正确答案:高浓度;低黏稠度;附着性能好;悬浮性能好

  • 第2题:

    窦道及瘘管造影的用途有哪些?简述其操作步骤与方法。


    正确答案: 用途有:
    ⒈对先天性瘘管或窦道如颈部窦道、耳前瘘等行手术治疗者,造影检查可帮助了解其行程和分支情况。
    ⒉观察感染性窦道或瘘管的行程、起源部位以及与体内感染灶的关系。
    ⒊了解创伤或手术并发的瘘管或窦道、以及与邻近组织或器官的关系。
    操作步骤与方法
    ⒈插管患者取窦口朝上位置。窦口及其周围皮肤常规消毒后,经窦口插入橡皮导管或利用原有的引流管。
    若窦口过小,导管插入困难者,也可用平头注射针代替。导管插妥后,应以纱布和胶布将其裹紧并固定好,以免脱落或对比剂漏出。
    ⒉造影将装好对比剂的注射器与导管连接好,先试抽其内有无气体或液体,然后以适当的压力注入对比剂,注入量以稍有外溢为佳。
    ⒊透视与摄片造影通常在透视下进行,以便转动体位多轴观察。掌握对比剂的引入途径和分布情况,了解窦道或瘘管与邻近结构的关系。透视下还可选择适当的位置与角度进行摄片,一般至少应摄取互相垂直的
    两张照片。

  • 第3题:

    请简述静脉尿路造影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 操作步骤:
    (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先摄腹部平片。
    (2)将两个长圆形棉垫分别置于脐下两侧输尿管行程处,并将血压表气囊覆盖其上,用多头带束紧。
    (3)消毒皮肤,穿刺静脉血管,将造影剂注入静脉内。
    (4)将气囊充气加压以阻止造影剂下流,使肾盂肾盏清楚显示。
    (5)于注射造影剂后15分钟、30分钟各摄双肾区造影片一张,若显影不佳,摄取60分钟、90分钟或120分钟延迟照片。
    (6)松压后再摄腹部平片一张,包括双肾、输尿管和膀胱区;如需观察肾下垂,应取站立位摄片。

  • 第4题:

    简述静脉尿路造影的操作步骤及投照技术。


    正确答案: 操作步骤:
    ⒈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先摄腹部平片。
    ⒉将两个长圆形棉垫分别置于脐下两侧输尿管行程处,并将血压表气囊覆盖其上,用多头带束紧。
    ⒊消毒皮肤,穿刺静脉血管,将造影剂注入静脉内。
    ⒋将气囊充气加压以阻止造影剂下流,使肾盂肾盏清楚显示。
    ⒌于注射造影剂后15分钟、30分钟各摄双肾区造影片一张,若显影不佳,摄取60分钟、90分钟或120分钟延迟
    照片。
    ⒍松压后再摄腹部平片一张,包括双肾、输尿管和膀胱区;如需观察肾下垂,应取站立位摄片。
    投照技术是:
    ⒈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身体正中矢状面对台面中线,应用滤线器。
    ⒉双肾区摄片用20cm×25cm胶片,中心线对准剑突与脐连线中点垂直射入胶片中心。照片上缘应包括双肾和输尿管上端,脊柱居中无偏斜,其上缘平第10胸椎,下缘平第3腰椎,两侧腹侧壁对称。
    ⒊松压后全腹部摄片用30cm×38cm胶片,中心线对准脐部射入胶片中心。全腹部照片下缘平耻骨联合,包括两侧肾区、输尿管和膀胱区。

  • 第5题:

    诊断小肠肿瘤最为有效的方法是()

    • A、常规钡餐造影
    • B、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
    • C、腹腔充气造影
    • D、B超
    • E、CT

    正确答案:B

  • 第6题:

    问答题
    简述静脉尿路造影的操作步骤及投照技术。

    正确答案: 操作步骤:
    ⒈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先摄腹部平片。
    ⒉将两个长圆形棉垫分别置于脐下两侧输尿管行程处,并将血压表气囊覆盖其上,用多头带束紧。
    ⒊消毒皮肤,穿刺静脉血管,将造影剂注入静脉内。
    ⒋将气囊充气加压以阻止造影剂下流,使肾盂肾盏清楚显示。
    ⒌于注射造影剂后15分钟、30分钟各摄双肾区造影片一张,若显影不佳,摄取60分钟、90分钟或120分钟延迟
    照片。
    ⒍松压后再摄腹部平片一张,包括双肾、输尿管和膀胱区;如需观察肾下垂,应取站立位摄片。
    投照技术是:
    ⒈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身体正中矢状面对台面中线,应用滤线器。
    ⒉双肾区摄片用20cm×25cm胶片,中心线对准剑突与脐连线中点垂直射入胶片中心。照片上缘应包括双肾和输尿管上端,脊柱居中无偏斜,其上缘平第10胸椎,下缘平第3腰椎,两侧腹侧壁对称。
    ⒊松压后全腹部摄片用30cm×38cm胶片,中心线对准脐部射入胶片中心。全腹部照片下缘平耻骨联合,包括两侧肾区、输尿管和膀胱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胃双对比造影检查的方法和应用价值。

    正确答案: 1.俯卧位检查法病人服30ml~50ml钡剂后,采取俯卧位照前壁粘膜像。
    2.仰卧位双对比法让病人立位,在俯卧位检查的基础上,继续服钡剂200ml~300ml,同时进行左、右前斜位食管检查。服完钡剂后,让病人仰卧位,经胃管注入适量的空气或口服发泡剂,让病人反复向左、右翻转身体,以达到钡剂充分冲刷胃粘膜、均匀涂布于粘膜表面之目的。主要用于观察胃体下部、角切迹及窦部的后壁粘膜。
    3.仰卧右前斜位双对比法主要用于观察胃窦部及角切迹部的双对比影。
    4.半立位左前斜位双对比法升起台面45度,左前斜位观察胃体上部、胃底及贲门区。
    5.立位检查法包括三个内容:
    ①胃底部双对比;
    ②正位充盈像,观察胃体、胃窦及角切迹形态及边缘变化;
    ③压迫法检查胃体下部、胃窦、角切迹及十二指肠球部。
    6.半立位或水平卧位充盈法观察胃底部粘膜皱襞、胃窦、角切迹及十二指肠外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多选题
    用于小肠淋巴瘤诊断的检查有()
    A

    腹部CT检查

    B

    小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

    C

    小肠镜

    D

    幽门螺杆菌检查

    E

    腹部MRI


    正确答案: C,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小肠双对比造影检查的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 1.对于某些对咽部刺激极敏感的病人可采用含嗽0.5%的地卡因,达到咽部粘膜表面局部麻醉的目的。
    2.经口或鼻插入B-D管,当导管进入胃后,向导管内插入导丝,以控制导管在胃内前进的方向,防止盘曲。当尖端到达球部时,略向外抽出导丝,以利于向降部转弯,将导管的尖端进至十二指肠空肠曲。
    3.经导管注入50%W/V的硫酸钡300ml~400ml。注意注入速度不可太快,采用每次注入100ml的分割注入法,并边注入钡剂,边在透视下用压迫法检查各段肠管。
    4.观察到钡头至回肠末端时,再注入空气约500ml~1000ml。可因人而异,达到满意的双对比效果为止。
    5.空气达回肠末端部,下部小肠充分扩张时,注射低张药物。
    6.充分变换体位后,于仰卧位分别摄上、中、下部小肠照片。对病变部位应拍摄多体位照片将病变显示清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怎样进行胃低张双对比造影检查?


    正确答案:胃低张双对比造影,主要用于观察胃黏膜的细微病变,如胃小区、胃小沟等,发现常规造影所不能发现的病变,对早期胃癌、糜烂性胃炎、细小溃疡等有特殊的诊断价值。方法是:肌注平滑肌松弛药,如654-210~20mg,待患者感到口干,胃产生低张后,口服钡剂40~50ml(100%~150%W/V),同时口服发泡剂和消泡剂或用吞气法等使胃充气扩张,亦可先使胃充气,再服钡剂。然后取卧位翻转身体2~3次,使钡剂均匀涂布于胃壁上,在透视下观察造影情况。认为满意时,进行多体位摄像,以显示胃前、后壁情况。一般应常规摄取:仰卧位(仰卧左、右前斜位)、俯卧位、立位(必要时加右前斜位),对病变部位应重点摄像。

  • 第11题:

    简述胃双对比造影检查的方法和应用价值。


    正确答案: 1.俯卧位检查法病人服30ml~50ml钡剂后,采取俯卧位照前壁粘膜像。
    2.仰卧位双对比法让病人立位,在俯卧位检查的基础上,继续服钡剂200ml~300ml,同时进行左、右前斜位食管检查。服完钡剂后,让病人仰卧位,经胃管注入适量的空气或口服发泡剂,让病人反复向左、右翻转身体,以达到钡剂充分冲刷胃粘膜、均匀涂布于粘膜表面之目的。主要用于观察胃体下部、角切迹及窦部的后壁粘膜。
    3.仰卧右前斜位双对比法主要用于观察胃窦部及角切迹部的双对比影。
    4.半立位左前斜位双对比法升起台面45度,左前斜位观察胃体上部、胃底及贲门区。
    5.立位检查法包括三个内容:
    ①胃底部双对比;
    ②正位充盈像,观察胃体、胃窦及角切迹形态及边缘变化;
    ③压迫法检查胃体下部、胃窦、角切迹及十二指肠球部。
    6.半立位或水平卧位充盈法观察胃底部粘膜皱襞、胃窦、角切迹及十二指肠外形。

  • 第12题:

    简述经腹途径双针套管法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 (1)孕妇排空膀胱,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2)超声定位穿刺部位;
    (3)在超声引导下,先将引导套针经腹壁及子宫穿刺入胎盘。拔出针芯,将活检针经引导套针内送入胎盘绒毛组织;
    (4)接含2~4ml生理盐水的20ml注射器,以5ml左右的负压上下移动活检针以吸取绒毛组织;
    (5)取绒毛量一般不超过25mg。获取需要量的绒毛标本后插入针芯,拔出穿刺针;
    (6)术毕超声观察胎心及胎盘情况;
    (7)如引导套针两次穿刺均未穿入胎盘绒毛组织则应终止手术,1周~2周后重新手术。

  • 第13题:

    早期胃癌X线最好的检查方法是()

    • A、不同程度充盈相
    • B、不同体位粘膜相
    • C、加压相
    • D、双对比造影相
    • E、低张双对比造影相

    正确答案:E

  • 第14题:

    问答题
    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检查的硫酸钡对比剂应具备哪些条件?

    正确答案: 1.硫酸钡含量应在95%以上。
    2.硫酸钡颗粒应细小而均匀,一般认为粒径以0.5um~1.0um为宜,但也有人主张,不同粒径对显示胃小区有利。
    3.应具备一定黏度,硫酸钡在粘膜附着性好,流动性也好。理想的对比剂能薄薄地附着在胃肠道粘膜表面,多余的钡剂在变换体位时能平稳地在胃肠道内流动,这对小肠、结肠造影尤为重要。因此就需要很好地控制硫酸钡的粘度。根据临床及实验室研究,当钡剂浓度为100%W/V时,粘度为15cps~0cps为宜。
    4.应具备一定的悬浮稳定性,硫酸钡浓度为100%W/V时,静置3小时后沉淀率应小于10%。
    5.应具备一定的耐酸性,要求钡剂在pH1.5以下的强酸中不凝固。这样,对胃酸高的病人进行造影时,就不会发生絮凝现象。
    6.应有不同的浓度,检查部位不同,要求对比剂浓度不一。一般情况下,食管、胃造影的对比剂硫酸钡浓度为160%W/V,小肠为50%~60%W/V,结肠为60%~65%W/V。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5题:

    单选题
    早期胃癌X线最好的检查方法是(  )。
    A

    不同程度充盈像

    B

    不同体位黏膜像

    C

    双对比造影像

    D

    加压像

    E

    低张双对比造影像


    正确答案: C
    解析:
    双对比造影像可以发现微小病变能够清楚显示细微的粘膜结构,能够诊断胃炎,早期胃癌及各种胃炎,对显示进展癌侵犯的范围及深度亦有重要价值。

  • 第16题:

    问答题
    怎样进行胃低张双对比造影检查?

    正确答案: 胃低张双对比造影,主要用于观察胃黏膜的细微病变,如胃小区、胃小沟等,发现常规造影所不能发现的病变,对早期胃癌、糜烂性胃炎、细小溃疡等有特殊的诊断价值。方法是:肌注平滑肌松弛药,如654-210~20mg,待患者感到口干,胃产生低张后,口服钡剂40~50ml(100%~150%W/V),同时口服发泡剂和消泡剂或用吞气法等使胃充气扩张,亦可先使胃充气,再服钡剂。然后取卧位翻转身体2~3次,使钡剂均匀涂布于胃壁上,在透视下观察造影情况。认为满意时,进行多体位摄像,以显示胃前、后壁情况。一般应常规摄取:仰卧位(仰卧左、右前斜位)、俯卧位、立位(必要时加右前斜位),对病变部位应重点摄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单选题
    诊断小肠肿瘤最为有效的方法是()
    A

    常规钡餐造影

    B

    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

    C

    腹腔充气造影

    D

    B超

    E

    CT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窦道及瘘管造影的用途有哪些?简述其操作步骤与方法。

    正确答案: 用途有:
    ⒈对先天性瘘管或窦道如颈部窦道、耳前瘘等行手术治疗者,造影检查可帮助了解其行程和分支情况。
    ⒉观察感染性窦道或瘘管的行程、起源部位以及与体内感染灶的关系。
    ⒊了解创伤或手术并发的瘘管或窦道、以及与邻近组织或器官的关系。
    操作步骤与方法
    ⒈插管患者取窦口朝上位置。窦口及其周围皮肤常规消毒后,经窦口插入橡皮导管或利用原有的引流管。
    若窦口过小,导管插入困难者,也可用平头注射针代替。导管插妥后,应以纱布和胶布将其裹紧并固定好,以免脱落或对比剂漏出。
    ⒉造影将装好对比剂的注射器与导管连接好,先试抽其内有无气体或液体,然后以适当的压力注入对比剂,注入量以稍有外溢为佳。
    ⒊透视与摄片造影通常在透视下进行,以便转动体位多轴观察。掌握对比剂的引入途径和分布情况,了解窦道或瘘管与邻近结构的关系。透视下还可选择适当的位置与角度进行摄片,一般至少应摄取互相垂直的
    两张照片。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