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蕴藉”来自中国古典文论,指文学作品中那种意义含蓄有余、蓄积深厚”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属于中国古代文学特征是的()

    A、叙述性特征

    B、抒情性特征

    C、优美尚善的特征

    D、含蓄蕴藉的特征


    参考答案:BCD

  • 第2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国古典文论独创概念的是( )。

    A.古典主义文学
    B.意象
    C.意境
    D.文学风格

    答案:C
    解析:
    题干中四个选项都是文学理论的概念,C项“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是华夏抒情文学和抒情理论高度发达的产物。A项是西方的文学流派,B、D两项是中西方文学中都存在的概念。故本题选择C。

  • 第3题:

    方苞《狱中杂记》的主要语言特色是()

    • A、清新秀美
    • B、朴实简练
    • C、含蓄蕴藉
    • D、言尽意远

    正确答案:B

  • 第4题:

    中国古典儿童文学作品主要包括()等。 

    • A、民间口头文学作品
    • B、蒙养读物
    • C、小说
    • D、小品

    正确答案:A,B

  • 第5题:

    请以诗歌和戏曲为例,简要分析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道德人文精神。


    正确答案:古诗探讨诗心诗眼诗情和诗才,这些正是道德人文精神的反应。诗心是古诗歌中与自然界社会万事万物息息相通的,忧乐与共的仁民爱物之心,如《悯农》的诗心“农夫犹饿死”揭露了封建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的暴敛苛征的剥削。诗眼指是人独具的慧眼,摄取不同的诗材去写诗如陆游的《追感往事》是议论时事的,不仅回忆南渡之初的旧事,更是在指斥当时的主和派当权者。诗情:诗缘情而绮靡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诗情是强烈的真挚的、有典型性的,如《声声慢》中“怎一个愁字了得”表达出作者面对“满地黄花堆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感叹戏剧

  • 第6题:

    意境是()中发展出来的一个概念。

    • A、中国古典文论
    • B、现代文论
    • C、西方现代文论
    • D、西方古典文论

    正确答案:A

  • 第7题:

    在我国的文论史上,首次运用西方文论话语体系全面地评论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著作是()。

    • A、《谈艺录》
    • B、《<红楼梦>评论》
    • C、《人间词话》
    • D、《管锥篇》

    正确答案:B

  • 第8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国古典文论独创概念的是()

    • A、古典主义文学
    • B、意象
    • C、意境
    • D、文学风格

    正确答案:C

  • 第9题:

    单选题
    在我国的文论史上,首次运用西方文论话语体系全面地评论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著作是()。
    A

    《谈艺录》

    B

    《<红楼梦>评论》

    C

    《人间词话》

    D

    《管锥篇》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不定项题
    中国古典文论中从意境审美风格上分类的是()
    A

    刘勰

    B

    曹丕

    C

    司空图

    D

    刘熙载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谈谈你对中国古典文论当中“虚静”理论的认识?

    正确答案: (1)“虚静”本是道家倡导的一种修养方式,又称“静思”、“虑心”、“空静”。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对“虚静”就有很多阐释:“致虚极,守静笃”。强调只有保持一种虚静的心境,才能认识和把握万事万物。随后庄子发挥了这一思想,对虚静理论作了补充:“虚静者,心斋也”,他用“心斋”来解释虚静,要求人从各种欲望中解脱出来,摆脱个人的利害得失,做到内心的澄彻空明。惟其如此方能达到“道德之至”的至高境界。
    (2)道家之外,管子和荀子也非常看重虚静的修身养性的作用。从魏晋开始“虚静”逐渐演变为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术语,对中国古代的审美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陆机在《文赋》中运用“虚静”理论来对文学艺术创作思维进行剖析,认为虚静的状态乃是进行文学构思、创作的首要条件。刘勰的《文心雕龙》同样凸现了虚静的价值:“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唐代在六朝文论的基础之上继续强调“虚静”对文学创作的重要作用。”除此外,杜甫、白居易等人也标举虚静。可见“虚静说”在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广泛程度。
    (3)作为文论中的“虚静”概念主要强调的是文学创作中的心境需要“虚静”的状态,而较少涉及文学接受活动的论述。但是从审美的角度来看,接受者在面对作为审美客体的文学文本时,同样需要以一种“虚静”的心境状态从事文学的接受活动,惟其如此,才能够不受外在的功利性的干扰,以一种无功利的空明心理状态进行审美观照达到最高的审美愉悦感。文学接受中,接受者只有保持虚静、平和自然这样的心境,才能全神贯注进入作者所创造的虚无缥缈的世界,才能和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也才能真正理解和接受作品,实现真正意义的阅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夏目漱石有着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修养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中国古代文学最突出的特征是()。

    A、叙述性特征

    B、抒情性特征

    C、优美尚善的特征

    D、含蓄蕴藉的特征


    参考答案:B

  • 第14题:

    中国古典文论中从意境审美风格上分类的是()

    A.刘勰
    B.曹丕
    C.司空图
    D.刘熙载

    答案:D
    解析:

  • 第15题:

    夏目漱石有着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修养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6题:

    试谈谈你对中国古典文论当中“虚静”理论的认识?


    正确答案: (1)“虚静”本是道家倡导的一种修养方式,又称“静思”、“虑心”、“空静”。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对“虚静”就有很多阐释:“致虚极,守静笃”。强调只有保持一种虚静的心境,才能认识和把握万事万物。随后庄子发挥了这一思想,对虚静理论作了补充:“虚静者,心斋也”,他用“心斋”来解释虚静,要求人从各种欲望中解脱出来,摆脱个人的利害得失,做到内心的澄彻空明。惟其如此方能达到“道德之至”的至高境界。
    (2)道家之外,管子和荀子也非常看重虚静的修身养性的作用。从魏晋开始“虚静”逐渐演变为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术语,对中国古代的审美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陆机在《文赋》中运用“虚静”理论来对文学艺术创作思维进行剖析,认为虚静的状态乃是进行文学构思、创作的首要条件。刘勰的《文心雕龙》同样凸现了虚静的价值:“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唐代在六朝文论的基础之上继续强调“虚静”对文学创作的重要作用。”除此外,杜甫、白居易等人也标举虚静。可见“虚静说”在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广泛程度。
    (3)作为文论中的“虚静”概念主要强调的是文学创作中的心境需要“虚静”的状态,而较少涉及文学接受活动的论述。但是从审美的角度来看,接受者在面对作为审美客体的文学文本时,同样需要以一种“虚静”的心境状态从事文学的接受活动,惟其如此,才能够不受外在的功利性的干扰,以一种无功利的空明心理状态进行审美观照达到最高的审美愉悦感。文学接受中,接受者只有保持虚静、平和自然这样的心境,才能全神贯注进入作者所创造的虚无缥缈的世界,才能和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也才能真正理解和接受作品,实现真正意义的阅读。

  • 第17题:

    把文学作品的形式本质讲得最突出的是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

    • A、马克思主义文论
    • B、形式本体论
    • C、完形心理学
    • D、表现主义文论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中国古典文论的“风化”或“教化”说带有某种“实用论”的倾向。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9题:

    李商隐诗的特点是()

    • A、简洁明快
    • B、形象优美
    • C、深情绵邈
    • D、清新飘逸
    • E、蕴藉含蓄

    正确答案:B,C,E

  • 第20题:

    中国古典文论中从意境审美风格上分类的是()

    • A、刘勰
    • B、曹丕
    • C、司空图
    • D、刘熙载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单选题
    意境是()中发展出来的一个概念。
    A

    中国古典文论

    B

    现代文论

    C

    西方现代文论

    D

    西方古典文论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判断题
    中国古典文论的“风化”或“教化”说带有某种“实用论”的倾向。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判断题
    “蕴藉”来自中国古典文论,指文学作品中那种意义含蓄有余、蓄积深厚的状况。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