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梳棉和普梳棉的区分?”相关问题
  • 第1题:

    精梳棉纱和普梳棉纱是根据()而区分的。

    • A、纺纱时梳理工艺的不同
    • B、纱线的后加工工艺
    • C、棉纤维的长短
    • D、纺纱方法不同

    正确答案:A

  • 第2题:

    非零售粗梳中支混纺棉单纱


    正确答案:52061200

  • 第3题:

    环锭纺的各道工序的顺序为()

    • A、开清棉—梳棉—并条—粗纺—精纺
    • B、开清棉—并条—梳棉—粗纺—精纺
    • C、开清棉—粗纺—并条—梳棉—精纺
    • D、梳棉—开清棉—并条—粗纺—精纺

    正确答案:A

  • 第4题:

    给棉分梳工艺长度


    正确答案: 指给棉罗拉与给棉板握持点到给棉罗拉(或给棉板)与刺辊最小隔距点间的距离。

  • 第5题:

    梳棉工序纤维的变化形式是什么?


    正确答案: 从束纤维变成单纤维。

  • 第6题:

    问答题
    梳棉工序影响除杂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A,锡林盖板部分除杂的因素有:盖板速度、前上罩板上口和锡林间隔距、前上罩板的高低.B,刺辊部分除杂因素
    (1)刺辊速度提高刺辊速度,有利于分解棉束和暴露杂质,故落杂增加。
    (2)除尘刀工艺与落杂区的长度(除杂刀工艺包括除尘刀高低、安装角度(顶面即刀背与水平线之间夹角)以及与刺辊的隔距。)当采用低刀、大角度、隔距适当时,有利于第一区的除杂作用。放低除尘刀位置,第一除杂区落棉增加,第二除杂区落减少,但第一除杂区落棉增加量比第二除杂区落棉减少量要多,使后车肚的落棉率增加。抬高除尘刀位置与上述情况相反。三个落杂区,即:给棉板~除尘刀之间:第一落杂区;除尘刀~小漏底之间:第二落杂区;小漏底尘格和网眼:漏底落杂区(或称第三落杂区)。
    (3).小漏底与刺辊间隔距小漏底与刺辊间隔距自入口至出口逐渐缩小,气流流动顺利,气压变化较平稳,气流从尘棒间和网眼中排除均匀而缓和,有利于排除短绒和细小杂质。
    (4).小漏底弧长小漏底弧长大小直接影响第二除杂区的长度。小漏底弧长短时,第二除杂区长度增加,隔距条件相同时,切割附面层厚度加厚,除杂作用加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梳棉机输出棉网中,纤维多数是后弯钩,粗梳纺纱系统梳棉和细纱间的设备道数如何配置?

    正确答案: 一般梳棉纱工艺应符合奇数配置使纤维呈现后弯钩(梳棉—细纱)在梳棉机上,因锡林和道夫的针齿配置方向及分梳凝聚作用,使输送到棉条筒的生条中,大部分纤维呈后弯钩状态。由于细纱机是伸直纤维的最后一道工序,而且牵伸倍数最高,有利于消除后弯钩。为了使喂入细纱机的粗纱中后弯钩占大多数并得到伸直,就要求在粗梳系统中,在梳棉与细纱之间的工序道数应按奇数配置,这样有利于弯钩纤维的伸直,这个工艺原则称为“奇数法则”。精梳纱工艺应符合偶数配置以确保喂入锡林的纤维呈现前弯钩(梳棉-精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在精梳棉网上出现弯钩和鱼鳞斑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如何消除?

    正确答案: 当给棉长度增加或加工长绒棉时,纤维丛前端较早到达分离罗拉表面,则纤维头端易撞在分离罗拉上造成弯钩;或者开始分离时,分离罗拉表面速度略大于钳板、顶梳的喂入速度,因牵伸过小,因结合力弱,在棉网上形成“鱼鳞斑”。为了避免弯钩和“鱼鳞斑”问题,应适当提早分离罗拉顺转定时。
    提早分离罗拉顺转定时后,倒转定时也相应提早,前段倒转量增加,继续顺转量和相对顺转量减小,末排梳针能过分离罗拉表面时易抓走倒入棉网的尾端纤维。因此,必须相应提早锡林弓形板定位,使末排梳针通过分离罗拉最紧点的时间提早,不易抓走棉网尾端纤维。但,提早弓形板定们将会影响锡林梳理质量和须丛抬头,故分离罗拉顺转定时在不产生前弯钩和“鱼鳞斑”的情况下,不宜过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梳棉工序影响分梳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1,给棉罗拉,锡林,刺辊,道夫,盖板速度及其速比配合;
    2,給棉方式,盖板回转方向
    3,刺辊,锡林,道夫,盖板等的针布规格
    4,刺辊与分梳板,刺辊与给棉罗拉,锡林与盖板,锡林与道夫,锡林与固定盖板间隔距
    5,附加分梳原件,如刺辊下加分梳板,增加刺辊数,增加固定盖板等利于分梳。
    6,給棉工作面长度,分梳工艺长度,給棉罗拉表面形式
    7,超针周期
    8,棉卷生条定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梳棉工序的主要任务为()。
    A

    梳理

    B

    除杂

    C

    均匀混合

    D

    集棉成条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已知梳棉产量18Kg/时,定量18克/5米,12小时实际纺52000米,求梳棉效率()%。
    A

    80

    B

    90.67

    C

    86.67

    D

    92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名词解释题
    给棉分梳工艺长度

    正确答案: 指给棉罗拉与给棉板握持点到给棉罗拉(或给棉板)与刺辊最小隔距点间的距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精梳棉和普纱的区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简单而言,普纱就是在纺纱过程中比精梳棉少了个梳棉工序,实际上在配棉过程中,精梳棉的棉花就比普纱要好。

  • 第14题:

    加大梳棉棉网清洁器的开口距离,落棉会()

    • A、无变化
    • B、变大
    • C、变小
    • D、不确定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新疆棉区分为中熟棉、早中熟棉、早熟棉和()四个亚区。


    正确答案:特早熟棉

  • 第16题:

    在精梳棉网上出现弯钩和鱼鳞斑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如何消除?


    正确答案: 当给棉长度增加或加工长绒棉时,纤维丛前端较早到达分离罗拉表面,则纤维头端易撞在分离罗拉上造成弯钩;或者开始分离时,分离罗拉表面速度略大于钳板、顶梳的喂入速度,因牵伸过小,因结合力弱,在棉网上形成“鱼鳞斑”。为了避免弯钩和“鱼鳞斑”问题,应适当提早分离罗拉顺转定时。
    提早分离罗拉顺转定时后,倒转定时也相应提早,前段倒转量增加,继续顺转量和相对顺转量减小,末排梳针能过分离罗拉表面时易抓走倒入棉网的尾端纤维。因此,必须相应提早锡林弓形板定位,使末排梳针通过分离罗拉最紧点的时间提早,不易抓走棉网尾端纤维。但,提早弓形板定们将会影响锡林梳理质量和须丛抬头,故分离罗拉顺转定时在不产生前弯钩和“鱼鳞斑”的情况下,不宜过早。

  • 第17题:

    按重量计,由2%的蚕丝、10%的精梳羊毛,33%的粘胶短纤和55%的精梳棉材料织成的匹状色织平纹织物(190g/m2)


    正确答案:52104100

  • 第18题:

    问答题
    梳棉工序影响棉结多少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棉卷回潮率过高或者车间湿度过大
    2,超针不按时,不彻底
    3,回花再用棉过多
    4,棉卷内束丝萝卜丝过多
    5,道夫返花或针布绕花
    6,针布锐度差,状态欠佳
    7,机械状态不良
    8,分梳原件状态不良,配置不合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单选题
    梳棉机上增大给棉板分梳工艺长度则()
    A

    刺辊分梳作用增强

    B

    锡林盖板间分梳作用增强

    C

    刺辊分梳作用减弱

    D

    锡林盖板间分梳作用减弱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已知清花卷6个卷,定量360克/米,定长40米;梳棉落棉6%,定量18克/5米,求梳棉大约纺()千米。
    A

    22.56

    B

    24.56

    C

    26.67

    D

    24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为了更好地握持精梳棉网边缘,可将()做成橄榄形。
    A

    分离罗拉

    B

    给棉罗拉

    C

    分离皮辊

    D

    输出皮辊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控制成纱棉结杂质粒数的最重要工序是()
    A

    开清棉

    B

    梳棉

    C

    精梳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表示给棉板规格的参数有哪些,它们对棉层的分梳作用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1)刺辊与给棉板隔距点以上的一段工作面长度与鼻尖宽度之和称为给棉板分梳工艺长度。给棉板分梳工艺长度与刺辊的分梳质量密切相关,这是由于给棉板分梳工艺长度直接决定了刺辊的始梳点。分梳工艺长度缩短,始梳点位置升高,纤维被握持分梳的长度增加,刺辊的分梳作用增强,但纤维损伤逐步增加;分梳工艺长度太长,始梳点过低,纤维被握持分梳的长度较小,棉束重量百分数增加。
    (2)给棉钳口至始梳点的长度Si,任一纤维薄层握持点至始梳点的长度均与分梳工艺长度成正比,因此Si直接影响锯齿对棉须的分梳长度。所以Si越长,刺辊的分梳效果越差。
    (3)纤维束的分梳长度,纤维的分梳长度增大,则纤维受到的分梳长度长,受到的分梳时间越长,纤维受锯齿的分梳次数增加,经刺辊分梳后棉束重量百分率下降,相应地纤维损伤也增加。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