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影响尿液细菌培养结果的因素有哪些?”相关问题
  • 第1题:

    做尿液培养常收集无菌尿做细菌培养其结果才可靠。( )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题:

    慢性前列腺炎定位诊断应除外哪项检查?()

    • A、首先排出的初段尿液(VB1)的细菌培养
    • B、中段尿液(VB2)的细菌培养
    • C、前列腺液(EPS)的细菌培养
    • D、前列腺按摩后立即排出的尿液(VB3)的细菌培养
    • E、耻骨上膀胱穿刺尿液的细菌培养

    正确答案:E

  • 第3题:

    影响PCR结果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引物及浓度:①长度:15~30bp。②碱基:G+C含量以40%~60%为宜,ATGC最好随机分布,避免5个以上的碱基成串排列。③避免引物内部出现二级结构、两条引物间互补,特别是3′端的互补。④引物3′端的碱基,特别是最末及倒数第二个碱基,应严格要求配对。⑤与其它序列无明显同源性。⑥浓度为0.1~1μmol或10~100pmol。
    (2)酶及其浓度:催化一典型的PCR反应约需酶量2.5U(指总反应体积为100μl时),浓度过高可引起非特异性扩增,浓度过低则合成产物量减少。
    (3)dNTP的质量与浓度:dNTP应为50~200μmol/L,4种dNTP的浓度要相等(等摩尔配制),过高dNTP能与Mg2+结合,使游离的Mg2+浓度降低。
    (4)模板:模板的量与纯化程度,是PCR成败与否的关键环节之一,避免DNA纯化中的SDS和蛋白酶K等杂质。
    (5)Mg2+浓度:一般的PCR反应中,各种dNTP浓度为200μmol/L时,Mg2+浓度为1.5~2.0mmol/L为宜。Mg2+浓度过高,反应特异性降低,出现非特异扩增,浓度过低会降低Taq DNA聚合酶的活性,使反应产物减少。
    (6)温度与时间:①变性:93℃~94lmin℃,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影响酶的活性。②退火:取决于引物的长度、碱基组成及其浓度,还有靶基序列的长度。一般高于Tm值5℃~10℃,时间为30~60s。③延伸:常用温度为72℃,时间根据待扩增片段的长度而定。
    (7)循环次数:主要取决于模板DNA的浓度。一般的循环次数选在30~40次,循环次数越多,非特异性产物的量亦随之增多。

  • 第4题:

    影响原生质体培养的因素有哪些?简述原生质体培养的程序。


    正确答案: (1)原生质体的活力
    (2)原生质体起始密度
    (3)细胞壁再生速度
    (4)培养基营养
    (5)培养条件
    (6)供试材料的基因型和生理状态
    原生质体分离——原生质体纯化——原生质体培养——原生质体胞壁再生——细胞团形成——器官形成、植株再生。

  • 第5题:

    影响血培养结果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1)血液标本采集时的影响:抽取标本前、中、后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以防污染,导致培养结果的假阳性。抽取标本后,应充分混匀,以防提取的标本凝固,将原本较少的细菌包裹,细菌难以生长,导致培养结果假阴性。抽取的标本量应要严格按操作规程去做,标本量的不足会影响细菌生长。医生或护士在抽取标本时应注意不要在用药时一边静脉抽取,一般情况下应停药6~8小时后抽取标本,否则会引起培养的假阴性。(2)药物对细菌培养的影响:大剂量用抗生素后抽取标本,因药物抑制作用,使细菌难以产生,导致培养的假阴性。大剂量应用激素,会引起细菌变异,导致培养假阴性。(3)细菌培养基及培养过程中的影响①培养基的配方必须要准确,pH应在一定范围,培养基配制好后消毒、储存应严格按照要求。②一般的培养温度应为35~37℃左右,温度过高或过低均影响细菌生长,特殊培养应按规定去做。③常规细菌培养的时间应7天,不要过早弃去标本,如怀疑为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标本应培养2周时间方可弃去;观察有无细菌生长,可疑为布氏菌感染时应培养28天,疑为军团菌感染时应培养10天以上。④培养次日进行盲种和涂片检查,然后3日、5日、7日分别进行盲种于2个血平板上,并进行有氧菌和厌氧菌培养;疑为L型细菌应转种于高渗平板上,检出病菌应及时发报告,每次应遵守无菌操作规程。⑤每天检查培养结果,如有细菌生长应立即涂片做药敏。⑥染色和鉴定,应认真挑选单一菌落做生化鉴定,如出现可疑应与主管医生联系,以便重新抽血培养。

  • 第6题:

    细菌有哪些形态?影响细菌细胞形态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细菌按其形态主要有三类,球菌、杆菌、螺形菌。因素有空气、水、温度、pH、营养物质等等。

  • 第7题:

    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植物的种类、材料的年龄和保存时间的长短,pH、温度、光照等。

  • 第8题:

    判断题
    做尿液培养常收集无菌尿做细菌培养其结果才可靠。( )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影响尿液生成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影响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因素:
    ①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
    ②有效滤过压的改变:凡能影响有效滤过压的因素都能影响尿的生成,如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的改变,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改变、肾小囊内压的改变。
    影响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的因素:
    ①肾小管内原尿溶质的浓度;
    ②激素的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影响子房培养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基因型
    2.胚囊发育时期,培养时选接近成熟的子房
    3.培养基
    1)基本培养基的影响
    2)植物激素的影响
    3)蔗糖浓度蔗糖浓度多在3~10%之间,因不同植物材料而异,一般是诱导培养阶段蔗糖浓度要高一些,分化培养时蔗糖浓度要低一些。
    4.接种方式极性;
    营养吸收:花柄直接插入诱导频率高5.单倍体的来源和发育途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影响花药培养的因素有哪些,并加以论述?


    正确答案: (1)供体植株的生长条件。
    (2)供体植株的年龄。
    (3)花粉发育时期。
    (4)花蕾和花药的预处理。
    (5)培养基。
    (6)培养条件。

  • 第12题:

    影响花药培养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一、基因型
    二、植株的生理状态
    三、培养基
    四、预处理
    五、培养条件
    六、接种密度

  • 第13题:

    悬浮培养比固体培养有哪些优点,影响悬浮细胞生长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一、增加培养细胞与培养液的接触面,改善营养供应;
    二、在振荡条件下可避免细胞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在局部积累而对细胞自身产生毒害;
    三、振荡培养可以适当改善气体的交换。起始愈伤组织的质量;接种细胞密度;
    培养条件:方式、温度;继代周期

  • 第14题:

    影响尿液细菌培养结果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影响尿培养结果的因素归纳有如下8种:(1)中段尿收集不合标准,外阴消毒对尿培养影响很大,消毒液过多而混入尿标本,抑制了细菌生长,出现假阴性结果。(2)尿液收集要新鲜,放置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否则细菌大增,出现假阳性。(3)尿培养前曾使用抗菌药物,可出现假阴性。(4)膀胱内尿液停留时间短(不到6小时),或饮水太多,稀释了尿中细菌,影响了结果的正确性。(5)血源性急性肾盂肾炎、肾实质内小脓肿形成,慢性肾盂肾炎黏膜病变趋向痊愈,而肾实质病变依然存在;或尿路梗阻并存感染灶和尿路不相通,则尿中细菌往往呈阴性。(6)菌种不同,对菌落计数有影响。(7)接种技术上的错误,也可影响结果。(8)尿路感染的排菌可呈间歇性,如慢性肾盂肾炎没有急性症状时,尿培养可为阴性,但在其急性发作时,尿培养则常为阳性。尿培养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一般占1/3~2/3。对尿细菌学检查结果的判断,必须结合临床表现,有时还要反复多次进行。

  • 第15题:

    影响公司销售结果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1.企业销售政策
    2.企业营销活动
    3.销售管理水平
    4.销售人员能力
    5.需求变动倾向

  • 第16题:

    影响细菌生长繁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温度、水分、氧气、PH、渗透压、氧化还原电位、化学药物

  • 第17题:

    单选题
    慢性前列腺炎定位诊断应除外哪项检查?()
    A

    首先排出的初段尿液(VB1)的细菌培养

    B

    中段尿液(VB2)的细菌培养

    C

    前列腺液(EPS)的细菌培养

    D

    前列腺按摩后立即排出的尿液(VB3)的细菌培养

    E

    耻骨上膀胱穿刺尿液的细菌培养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细菌有哪些形态?影响细菌细胞形态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细菌按其形态主要有三类,球菌、杆菌、螺形菌。因素有空气、水、温度、pH、营养物质等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影响血培养结果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1)血液标本采集时的影响:抽取标本前、中、后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以防污染,导致培养结果的假阳性。抽取标本后,应充分混匀,以防提取的标本凝固,将原本较少的细菌包裹,细菌难以生长,导致培养结果假阴性。抽取的标本量应要严格按操作规程去做,标本量的不足会影响细菌生长。医生或护士在抽取标本时应注意不要在用药时一边静脉抽取,一般情况下应停药6~8小时后抽取标本,否则会引起培养的假阴性。(2)药物对细菌培养的影响:大剂量用抗生素后抽取标本,因药物抑制作用,使细菌难以产生,导致培养的假阴性。大剂量应用激素,会引起细菌变异,导致培养假阴性。(3)细菌培养基及培养过程中的影响①培养基的配方必须要准确,pH应在一定范围,培养基配制好后消毒、储存应严格按照要求。②一般的培养温度应为35~37℃左右,温度过高或过低均影响细菌生长,特殊培养应按规定去做。③常规细菌培养的时间应7天,不要过早弃去标本,如怀疑为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标本应培养2周时间方可弃去;观察有无细菌生长,可疑为布氏菌感染时应培养28天,疑为军团菌感染时应培养10天以上。④培养次日进行盲种和涂片检查,然后3日、5日、7日分别进行盲种于2个血平板上,并进行有氧菌和厌氧菌培养;疑为L型细菌应转种于高渗平板上,检出病菌应及时发报告,每次应遵守无菌操作规程。⑤每天检查培养结果,如有细菌生长应立即涂片做药敏。⑥染色和鉴定,应认真挑选单一菌落做生化鉴定,如出现可疑应与主管医生联系,以便重新抽血培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影响尿液细菌培养结果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影响尿培养结果的因素归纳有如下8种:(1)中段尿收集不合标准,外阴消毒对尿培养影响很大,消毒液过多而混入尿标本,抑制了细菌生长,出现假阴性结果。(2)尿液收集要新鲜,放置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否则细菌大增,出现假阳性。(3)尿培养前曾使用抗菌药物,可出现假阴性。(4)膀胱内尿液停留时间短(不到6小时),或饮水太多,稀释了尿中细菌,影响了结果的正确性。(5)血源性急性肾盂肾炎、肾实质内小脓肿形成,慢性肾盂肾炎黏膜病变趋向痊愈,而肾实质病变依然存在;或尿路梗阻并存感染灶和尿路不相通,则尿中细菌往往呈阴性。(6)菌种不同,对菌落计数有影响。(7)接种技术上的错误,也可影响结果。(8)尿路感染的排菌可呈间歇性,如慢性肾盂肾炎没有急性症状时,尿培养可为阴性,但在其急性发作时,尿培养则常为阳性。尿培养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一般占1/3~2/3。对尿细菌学检查结果的判断,必须结合临床表现,有时还要反复多次进行。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