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
更多“使用卡托普利时,应定期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最初3个月应每(”相关问题
  • 第1题:

    男性,48岁,头晕、乏力、下肢水肿3个月,查体:重度贫血貌,心率120次/min,肝脾不肿大,怀疑贫血。首选的检查项目是

    A.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

    B.骨髓检查

    C.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测定

    D.网织红细胞计数

    E.血小板计数


    正确答案:C
    贫血的首选检查是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测定。

  • 第2题:

    脾切除时应定期复查的项目是

    A、凝血时间

    B、出血时间

    C、肝功能

    D、血小板计数

    E、白细胞计数


    参考答案:D

  • 第3题:

    诊断伤寒常用的检查是( )

    A.白细胞计数分类及尿常规

    B.白细胞计数分类及粪便培养

    C.血培养及肥达反应

    D.脑脊液检查及白细胞计数

    E.白细胞计数及血涂片找病原


    正确答案:C

  • 第4题:

    A.特异性抗体IgM检测
    B.白细胞计数分类及尿常规
    C.脑脊液检查及白细胞计数
    D.白细胞计数及血涂片找病原体
    E.血培养及肥达反应

    A.特异性抗体IgM检测
    B.白细胞计数分类及尿常规
    C.脑脊液检查及白细胞计数
    D.白细胞计数及血涂片找病原体
    E.血培养及肥达反应

    答案:C
    解析:
    流脑:脑脊液检查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方法,脑脊液压力升高,外观混浊,白细胞明显增高。

  • 第5题:

    男性,48岁,头晕、乏力、下肢水肿3个月,查体:重度贫血貌,心率120次/min,肝脾不肿大,怀疑贫血,首选的检查项目是()

    • A、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
    • B、骨髓检查
    • C、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测定
    • D、网织红细胞计数
    • E、血小板计数

    正确答案:C

  • 第6题:

    诊断乙脑常做的检查是()

    • A、血培养及肥达反应
    • B、特异性抗体IgM检测
    • C、白细胞计数分类及尿常规
    • D、脑脊液检查及白细胞计数
    • E、白细胞计数及血涂片找病原体

    正确答案:B

  • 第7题:

    简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


    正确答案: (一)参考值
    1.白细胞总数成人:(4~10)×109/L;儿童:(5~12)×109/L;新生儿:(15~20)×109/L。
    2.分类计数中性杆状核:0.01~0.05;中性分叶核:0.50~0.70;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嗜碱性粒细胞:0~0.01;淋巴细胞:0.20~0.40;单核细胞:0.03~0.08。
    (二)临床意义
    白细胞数高于10×109/L称白细胞增多,低于4×109/L称白细胞减少。白细胞总数的增、减主要受中性粒细胞的影响。
    1.中性粒细胞
    (1)中性粒细胞增多反应性粒细胞增多是机体对各种病因刺激产生的应激反应,增多的粒细胞大多为成熟的分叶核粒细胞或较成熟的杆状核粒细胞。见于:①感染:化脓性感染为最常见的原因,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肺炎、阑尾炎等;还见于某些病毒感染、某些寄生虫感染。②严重组织损伤:如较大手术后、急性心肌梗死后较常见。③急性大出血、溶血:如脾破裂或宫外孕、急性溶血等。④其他:如中毒、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应用某些药物如皮质激素等。
    异常增生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等。
    (2)中性粒细胞减少见于:①某些感染:病毒感染是常见的原因,如流行性感冒、麻疹、病毒性肝炎、水痘、风疹等。也见于伤寒、疟疾等。②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及恶性组织细胞病等。③药物及理化因素的作用:如氯霉素、抗肿瘤药物、抗结核药物、抗甲状腺药物、X线及放射性核素等。④自身免疫性疾患: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⑤脾功能亢进:如肝硬化、班替综合征等。
    (3)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中性粒细胞的核象是指粒细胞的分叶状况,它反映粒细胞的成熟程度。
    1)核左移:周围血中杆状核增多,并可出现晚幼粒、中幼粒及早幼粒等细胞,称为核左移。常见于各种病原体所致的感染、大出血、大面积烧伤、大手术、恶性肿瘤晚期等。
    2)核右移:正常人血中的中性粒细胞以3叶者为主,若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大部分为4~5叶或更多,则称为核右移。核右移常伴白细胞总数减少,为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或缺乏造血物质所致。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恶性贫血,若在疾病进行期突然发现核右移,表示预后不良。
    (4)中性粒细胞的中毒性改变大小不均、中毒颗粒、空泡变性、核变性等可单独或同时出现。常见于各种严重感染、中毒、恶性肿瘤及大面积烧伤等。
    2.嗜酸性粒细胞
    (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①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反应、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以及某些皮肤病等;②寄生虫病;③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应激状态等。
    3.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可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其减少一般无临床意义。
    4.淋巴细胞
    (1)淋巴细胞增多见于:①感染性疾病:主要为病毒感染,如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也可见于某些杆菌感染,如结核病、百日咳、布氏杆菌病。②某些血液病。③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
    (2)淋巴细胞减少主要见于应用皮质激素、烷化剂,接触放射线,免疫缺陷性疾病等。
    5.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增多见于:①生理性:婴幼儿。②某些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活动性结核病、疟疾及急性感染的恢复期。③某些血液病:如单核细胞白血病。

  • 第8题:

    单选题
    针对该反应,社区护士在家庭访视中应教育患者及其家属(  )。
    A

    用药期间不宜驾驶车辆、操作机械或高空作业

    B

    出现反应立即停药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C

    定期检查肝功能与心电图

    D

    治疗开始前3个月内应坚持每1~2周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以后定期检查

    E

    用药期间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应暂停用药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诊断伤寒常做的检查是()
    A

    脑脊液检查及白细胞计数

    B

    白细胞计数分类及粪便培养

    C

    白细胞计数分类及尿常规

    D

    血培养及肥达反应

    E

    白细胞计数及血涂片找病原体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诊断伤寒常做的检查是()
    A

    血培养及肥达反应

    B

    粪便常规及血培养

    C

    白细胞计数分类及尿常规

    D

    脑脊液检查及白细胞计数

    E

    白细胞计数及血涂片找病原体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配伍题
    伤寒()|流脑()
    A

    血培养及肥达反应

    B

    白细胞计数分类及血培养

    C

    白细胞计数分类及尿常规

    D

    脑脊液检查及白细胞计数

    E

    白细胞计数及血涂片找病原体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诊断伤寒常做的检查是

    A.血培养及肥达反应

    B.粪便常规及血培养

    C.白细胞计数分类及尿常规

    D.脑脊液检查及白细胞计数

    E.白细胞计数及血涂片找病原体


    参考答案:A

  • 第14题:

    诊断流脑常做的检查是

    A.血培养及肥达反应

    B.白细胞计数分类及粪便培养

    C.自细胞计数分类及尿常规

    D.脑脊液检查及白细胞计数

    E.自细胞计数及血涂片找病原体


    正确答案:D
    伤寒的确诊示准为:从血、骨髓、尿、粪便、玫瑰疹刮取物中,任一种标本分离到伤寒杆菌。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肥达反应“0”抗体凝集效价1:H0,“H”抗体凝集效价1:160,恢复期效价增高4倍以上者。怀疑流脑时首先应做脑脊液检查,表现为压力↑,外观浑浊,wat↑,Pr0↑,糖↓,氯化物↓,。考点:伤寒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实验室检查。

  • 第15题:

    患者男,45岁,白细胞计数为2.5×109/L。对其进行血涂片镜检分类计数时,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发现幼稚红细胞,应注明其所属阶段
    B.避免分类血涂片边缘的细胞
    C.若发现幼稚红细胞,应逐个计数,并计入100个白细胞内
    D.若发现幼稚细胞,应分类计数,并计入100个白细胞内
    E.应分类两张血片,可计数50~100个白细胞数

    答案:C
    解析:
    白细胞分类计数时若发现幼稚红细胞,应逐个计数,但不应计入100个白细胞内,此时白细胞计数的结果需进行校正。

  • 第16题:

    恶性肿瘤进行化疗或放疗时,应每______检查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如白细胞计至______,血小板降至________时应暂停治疗。


    正确答案:周;3×109/L;80×109/L

  • 第17题:

    白细胞分类计数的血片染色应注意什么?


    正确答案: ①血膜必须充分干燥,然后染色;
    ②染色时间与染料浓度、室温高低及细胞多少有关,因此染色时间必须灵活掌握;
    ③冲洗时应以流水将染液冲去,不能先倒掉染液再冲,以免染料沉着于血片上;
    ④染色时应注意保护血膜尾部细胞,不能划掉。

  • 第18题:

    诊断流脑常做的检查是()

    • A、血培养及肥达反应
    • B、特异性抗体IgM检测
    • C、白细胞计数分类及尿常规
    • D、脑脊液检查及白细胞计数
    • E、白细胞计数及血涂片找病原体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姚女士,55岁。精神分裂症住院治疗2个月,病情稳定后回家继续治疗。针对该反应,社区护士在家庭访视中应教育患者及其家属()

    • A、出现反应立即停药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 B、治疗开始前3个月内应坚持每1~2周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以后定期检查
    • C、定期检查肝功能与心电图
    • D、用药期间不宜驾驶车辆、操作机械或高空作业
    • E、用药期间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应暂停用药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单选题
    姚女士,55岁。精神分裂症住院治疗2个月,病情稳定后回家继续治疗。针对该反应,社区护士在家庭访视中应教育患者及其家属()
    A

    出现反应立即停药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B

    治疗开始前3个月内应坚持每1~2周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以后定期检查

    C

    定期检查肝功能与心电图

    D

    用药期间不宜驾驶车辆、操作机械或高空作业

    E

    用药期间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应暂停用药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应首先做的检查是(  )。
    A

    腰穿

    B

    脑电图

    C

    颅脑影像学检查

    D

    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E

    灌肠通便,查便常规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使用卡托普利时,应定期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最初3个月应每()一次
    A

    每3天一次

    B

    每1周一次

    C

    每2周一次

    D

    每3周一次

    E

    每1月一次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诊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常做的检查是
    A

    脑脊液检查及白细胞计数

    B

    白细胞计数分类及粪便培养

    C

    白细胞计数分类及尿常规

    D

    血培养及肥达反应

    E

    白细胞计数及血涂片找病原体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

    正确答案: (一)参考值
    1.白细胞总数成人:(4~10)×109/L;儿童:(5~12)×109/L;新生儿:(15~20)×109/L。
    2.分类计数中性杆状核:0.01~0.05;中性分叶核:0.50~0.70;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嗜碱性粒细胞:0~0.01;淋巴细胞:0.20~0.40;单核细胞:0.03~0.08。
    (二)临床意义
    白细胞数高于10×109/L称白细胞增多,低于4×109/L称白细胞减少。白细胞总数的增、减主要受中性粒细胞的影响。
    1.中性粒细胞
    (1)中性粒细胞增多反应性粒细胞增多是机体对各种病因刺激产生的应激反应,增多的粒细胞大多为成熟的分叶核粒细胞或较成熟的杆状核粒细胞。见于:①感染:化脓性感染为最常见的原因,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肺炎、阑尾炎等;还见于某些病毒感染、某些寄生虫感染。②严重组织损伤:如较大手术后、急性心肌梗死后较常见。③急性大出血、溶血:如脾破裂或宫外孕、急性溶血等。④其他:如中毒、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应用某些药物如皮质激素等。
    异常增生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等。
    (2)中性粒细胞减少见于:①某些感染:病毒感染是常见的原因,如流行性感冒、麻疹、病毒性肝炎、水痘、风疹等。也见于伤寒、疟疾等。②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及恶性组织细胞病等。③药物及理化因素的作用:如氯霉素、抗肿瘤药物、抗结核药物、抗甲状腺药物、X线及放射性核素等。④自身免疫性疾患: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⑤脾功能亢进:如肝硬化、班替综合征等。
    (3)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中性粒细胞的核象是指粒细胞的分叶状况,它反映粒细胞的成熟程度。
    1)核左移:周围血中杆状核增多,并可出现晚幼粒、中幼粒及早幼粒等细胞,称为核左移。常见于各种病原体所致的感染、大出血、大面积烧伤、大手术、恶性肿瘤晚期等。
    2)核右移:正常人血中的中性粒细胞以3叶者为主,若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大部分为4~5叶或更多,则称为核右移。核右移常伴白细胞总数减少,为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或缺乏造血物质所致。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恶性贫血,若在疾病进行期突然发现核右移,表示预后不良。
    (4)中性粒细胞的中毒性改变大小不均、中毒颗粒、空泡变性、核变性等可单独或同时出现。常见于各种严重感染、中毒、恶性肿瘤及大面积烧伤等。
    2.嗜酸性粒细胞
    (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①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反应、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以及某些皮肤病等;②寄生虫病;③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应激状态等。
    3.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可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其减少一般无临床意义。
    4.淋巴细胞
    (1)淋巴细胞增多见于:①感染性疾病:主要为病毒感染,如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也可见于某些杆菌感染,如结核病、百日咳、布氏杆菌病。②某些血液病。③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
    (2)淋巴细胞减少主要见于应用皮质激素、烷化剂,接触放射线,免疫缺陷性疾病等。
    5.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增多见于:①生理性:婴幼儿。②某些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活动性结核病、疟疾及急性感染的恢复期。③某些血液病:如单核细胞白血病。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