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二年级数学《7、8、9的乘法口诀》时,老师让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编口诀的方法独立编口诀和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这属于信息技术环境下通用的教学策略中的()A、支架式教学策略B、合作式教学策略C、自主学习教学策略D、抛锚式教学策略

题目

在教学二年级数学《7、8、9的乘法口诀》时,老师让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编口诀的方法独立编口诀和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这属于信息技术环境下通用的教学策略中的()

  • A、支架式教学策略
  • B、合作式教学策略
  • C、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 D、抛锚式教学策略

相似考题
更多“在教学二年级数学《7、8、9的乘法口诀》时,老师让学生根据前面学”相关问题
  • 第1题:

    范老师在高中美术鉴赏中让学生当“小老师”。在让学生完成自主选题、备课和教学后,要求“小老师”写出个人的教学感言,总结得失。这种评价方法是( )。


    A.自我评价
    B.相互评价
    C.教师评价
    D.集体评价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对学业评价方式的理解。学业评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类,比较常见的有:按评价的目的,可分为选拔性评价、水平性评价、反馈性评价;按不同的认知维度,可分为知识评价、技能评价、能力评价;按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他人评价、自我评价、教师评价。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的判断和评价。范老师要求写出个人的教学感言,总结得失,这属于自我评价。故A项正确。

    B项:相互评价是学生相互之间进行的判断和评价。故不符合题意,排除。

    C项:教师评价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判断和评价。故不符合题意,排除。

    D项:集体评价是集体对某个学生进行判断和评价。故不符合题意,排除。

  • 第2题:

    鉴赏课上, 在欣赏莫扎特《第 40 交响曲》 中的《g 小调小步舞曲》 时, 金老师要求学生谈谈感受, 有一位学生回答说:” 我觉得这是一首明快的乐曲。” 金老师说:” 这可是小调音乐呀, 小调音乐应该是什么样的感觉? 是明亮的? 还是暗淡的? ” 在他的指导下, 学生最终说出了让老师满意的答案。
    问题:
    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 基本理念, 分析金老师教学中的问题(7 分), 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8 分)


    答案:
    解析:
    金老师的做法是相对合理的,但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优点:(1)金老师做到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音乐课程中涉及的所有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音乐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金老师带领学生聆听作品,并让学生自己去分析与感受,这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地方。
    (2)金老师做到了新课程标准当中的第四条“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历史上,无论是传统民族民间音乐,还是近现代优秀的音乐创作,都是人类珍贵的艺术财富,是音乐课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老师在课上对外国作品《第40交响曲》中的选段进行聆听之后,提问学生的感受,说明金老师善于引导学生,逐步去欣赏外国作品,感受外国音乐文化,值得我们去学习。
    缺点:金老师没有很好地做到新课程标准当中的最后一条“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发展音乐才能提供空间。金老师在听到学生回答的答案之后,虽然没有用语言去否定学生,但是还是引导学生回答出他所认为的正确答案。
    改进建议:每个人在欣赏一段音乐时,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作为老师,不应该将自己对于作品的理解强加给学生,“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每一个想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 第3题:

    材料:
    记得在我上小学时,有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英语教师,她有一个重要的教学秘诀——在结课时总能把较为复杂的英语语法概括成几句顺口溜。讲语法时先讲口诀,然后对应口诀讲例题,做练习时再要求我们用口诀加以印证。这样,一般学生颇为头疼的语法在我们学起来就容易得多了。在她的启发下,我也尝试使用“口诀记忆法”教学。不同的是,我让学生在学完某一部分知识后自己概括总结。例如,学完风景类文章,我引导学生总结出“景物描写口诀”,学完人物传记后我又引导学生总结“传记类文章的写作口诀”。实践证明,这种口诀记忆式小结有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提高课堂的吸收率。
    问题:
    (1)评析材料中所运用的结课方式。
    (2)材料中的“我”所采用的结课方式又好在哪里


    答案:
    解析:
    (1)材料中教师把所学零散知识经过整理总结出的口诀,不仅朗朗上口,便于记忆,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在阅读书目、接受知识时,往往不能注重课题对课内知识的统领作用,总是孤立地看待各个知识,不注重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知识记忆支离破碎。这时,就需要老师在结课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规律,使知识得到深化、升华。
    (2)材料中的“我”在小学英语老师的启发之下,对口诀结课法进一步改进,提出让学生自己归纳、梳理。充分尊重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结课时,一般采用教师概括式以及学生参与式两种。材料中的小学英语老师所采纳的是教师归纳式。教师归纳式是指教师以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教学内容,使得知识能够融会贯通。而材料中的“我”所采用的是学生参与式。学生参与式是指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总结方式。在教学进程中和教学的结束阶段,都要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总结,不仅能够训练学生的分析、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这对优化学生的思维极为有利。

  • 第4题: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让学生在()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正确答案:生动现实

  • 第5题:

    王老师是数学老师,相当自信。他认为,只要他努力,就能提高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成绩。这说明王老师哪种心理特征较好?()

    • A、教学监控能力
    • B、教学应变能力
    • C、角色认同感
    • D、教学效能感

    正确答案:D

  • 第6题:

    在教学五年级《小数乘法》时,老师让学生独立去计算0.1*11.3,再汇报说说是怎么计算的,这属于信息技术环境下通用的教学策略中的()。

    • A、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 B、合作式教学策略
    • C、支架式
    • D、抛锚式

    正确答案:A

  • 第7题:

    在教学二年级数学<7.8.9的乘法口诀》时,老师让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编口诀的方法独立编口诀和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这属于信息技术环境下通用的教学策略中的()

    • A、支架式教学策略
    • B、合作式教学策略
    • C、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 D、抛锚式教学策略

    正确答案:A

  • 第8题:

    数学李老师教学六年级“圆锥的体积”,让学生观察圆柱圆锥演示实验仪这是教学方法中的哪一种()

    • A、讲授法
    • B、演示法
    • C、练习法
    • D、谈话法

    正确答案:B

  • 第9题:

    “太阳城的教育”中,()学完初等数学后,可以让学生去听自然科学的课。

    • A、2岁
    • B、3岁
    • C、7岁
    • D、8岁

    正确答案:D

  • 第10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规定,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等技能。


    正确答案: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

  • 第11题:

    单选题
    “太阳城的教育”中,()学完初等数学后,可以让学生去听自然科学的课。
    A

    2岁

    B

    3岁

    C

    7岁

    D

    8岁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语文课上让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情况写一个请假条;数学课上让学生实际丈量教师划出的一块土地,这是贯彻了()教学原则,运用了()教学方法。

    正确答案: 理论联系实际,实习作业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小学数学《分数乘法》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问题1:老师家里有3口人,每人吃9个饺子,一共吃了几个饺子?
    师生互动:先帮助学生回顾加法、乘法算式的解法和意义



    师生活动:让学生前后桌四人为一个小组说说想法后汇报。引导学生总结得出一个整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四)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作业:利用生活中的情境,自己编一道关于分数乘法的题目并运算。
    【板书设计】



    1.教材开始安排“几个相同分数相加是多少”的例子的意图是什么?
    2.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


    答案:
    解析:
    1.本例实际是整数乘法的意义、分数加法计算等已有知识经验在分数乘整数教学中的应用。因此,教学中尤其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推导,理解算理。

    2.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 第14题:

    记得在我上小学时,有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英语教师,她有一个重要的教学秘诀——在结课时总能把较为复杂的英语语法概括成几句顺口溜。讲语法时先讲口诀,然后对应口诀讲例题,做练习时再要求我们用口诀加以印证。这样,一般学生颇为头疼的语法在我们学起来就容易得多了。在她的启发下,我也尝试使用“口诀记忆法”教学。不同的是,我让学生在学完某一部分知识后自己概括总结。例如,学完风景类文章,我引导学生总结出“景物描写口诀”,学完人物传记后我又引导学生总结“记人类文章的写作口诀”。实践证明,这种口诀记忆式小结有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提高课堂的吸收率。
    问题:
    (1)评析材料中所运用的结课方式。(10分)
    (2)材料中的“我”所采用的结课方式又好在哪里 (10分)


    答案:
    解析:
    (1)材料中教师把所学零散知识经过整理总结出的口诀,不仅朗朗上口,便于记忆,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在阅读书目、接受知识时,往往不能注重课题对课内知识的统领作用,总是孤立地看待各个知识,不注重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知识记忆支离破碎。这时,就需要老师在结课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规律,使知识得到深化、升华。
    (2)材料中的“我”在高中英语老师的启发之下,对口诀结课法进一步改进,提出让学生自己归纳、梳理,充分尊重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结课时,一般采用教师概括式以及学生参与式两种。材料中的高中英语老师所采纳的是教师归纳式。教师归纳式是指教师能以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教学内容,使得知识能够融会贯通。而材料中的“我”所采用的是学生参与式。学生参与式是指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总结方式。在教学进程中和教学的结束阶段,都要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总结,不仅仅能够训练学生的分析、表达能力,还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这对优化学生的思维是极为有利的。

  • 第15题:

    陶先生认为最好的教学应该是()。

    • A、老师只会教书
    • B、老师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 C、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
    • D、想怎么教就怎么教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在现有数学环境中实施下面哪项教学活动比较恰当?()

    • A、老师通过投影向学生展示文具的价格
    • B、师生在网上进行交流,开展协作学习
    • C、同学们通过直接浏览文具店网页来获得文具价格信息
    • D、老师直接带领学生支超市,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在教学二年级笔算《两位数减法》时,老师让学生自己独立去计算32-26,再汇报说说是怎样计算的,这属于信息技术环境下通用的教学策略中的()。

    • A、支架式教学策略
    • B、合作式教学策略
    • C、自主式教学策略
    • D、抛锚式教学策略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下列教学评价的类型分别是什么()

    • A、李老师非常注重同学们的平时表现,经常把同学们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也纳入教学评价的范畴
    • B、李老师用算平均分的方法来评价班级学生数学成绩
    • C、李老师将数学成绩9。分定位优秀,80分为良好。然后用这个标准来区分班级同学的成绩。
    • D、李老师在开学第一天对学生进行摸底测试,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清感等状况进行的预测

    正确答案:A,B,C,D

  • 第19题:

    数学王老师讲完口算除法后,让学生把书打开翻到79页,让学生书本上做一做的题目。这是教学方法中的哪一种()

    • A、讲授法
    • B、演示法
    • C、谈话法
    • D、练习法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教学“植树问题”中,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的内容是()

    • A、学生对乘法的意义的理解
    • B、学生是否能够自如地操作某些相关的数学小软件
    • C、学生是不是对做作业感兴趣
    • D、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语文课上让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情况写一个请假条;数学课上让学生实际丈量教师划出的一块土地,这是贯彻了()教学原则,运用了()教学方法。


    正确答案:理论联系实际;实习作业法

  • 第22题:

    张老师在设计教育教学活动时,会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不同需要,选择相应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方式。根据富勒和布朗的理论,张老师处在()。

    • A、关注生存阶段
    • B、关注情境阶段
    • C、关注学生阶段
    • D、关注成长阶段

    正确答案:C

  • 第23题:

    单选题
    某教师在教9的乘法口诀时,指着小黑板上写的“9×1=9、9×2=18、9×3=27„„9×9=81”说:“大家看,这一列算式有什么规律?”一名学生回答:“算式中被乘数都是9,乘数一个比一个多1,积一个比一个多9”。老师热情鼓励了他然后又问:“算式中的两位数之间18、27、45„„”。教师没说完,同学们都举手,仿佛答案就要脱口而出。“积的个位数和十位数相加都是9,积的个位数和乘数相加都是10,几个9就比几个10几”孩子们很快就发现了关于9的乘法口诀的七、八条规律。请分析这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哪一种教学原则?()
    A

    启发原则

    B

    提示原则

    C

    讨论原则

    D

    谈话原则


    正确答案: B
    解析: 启发性原则是指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B、C、D选项都不是教学原则。所以只能选择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