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说:“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A、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C、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题目

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说:“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

  • A、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
  • 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 C、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
  • 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相似考题
更多“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相关问题
  • 第1题:

    墨子说:“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这句话如何理解?


    正确答案:治理国家而不优待贤士,国家就会灭亡。见到贤士而不急迫及时的任用,他们就会怠慢君主。

  • 第2题:

    站在百姓的观点,提出“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的是()。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正确答案:B

  • 第3题:

    荀子说:“君有过谋过事,将危国家、殒社稷之惧也,大臣父兄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去,谓之谏;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死,谓之争……传曰:‘从道不从君’,此之谓也。”下列思想中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主张的是()

    • A、韩非“法不阿贵”的思想
    • B、董仲舒“三纲五常”的思想
    • C、朱熹“道统论”的思想
    • D、顾炎武“众治”的思想

    正确答案:C

  • 第4题:

    孟子所谓“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表现的思想倾向对()。

    • A、重视民意
    • B、革命思想
    • C、君臣对待
    • D、民贵君轻

    正确答案:B

  • 第5题:

    翻译: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至刖。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驾君车而出。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及弥子色衰而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尝矫驾吾车,又尝食我以其余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至变也。故有爱于主,则知当而加亲;见憎于主,则罪当而加疏。故谏说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之矣。


    正确答案: 从前弥子瑕被卫国君主宠爱。按照卫国的法律,偷驾君车的人要判断足的罪。不久,弥子瑕的母亲病了,有人知道这件事,就连夜通知他,弥子瑕就诈称主的命令驾着君主的车子出去了。君主听到这件事反而赞美他说:“多孝顺啊,为了母亲的病竟愿犯下断足的惩罚!”弥子瑕和卫君到果园去玩,弥子瑕吃到一个甜桃子,没吃完就献给卫君。卫君说:“真爱我啊,自己不吃却想着我!”等到弥子瑕容色衰退,卫君对他的宠爱也疏淡了,后来得罪了卫君。卫君说:“这个人曾经诈称我的命令驾我的车,还曾经把咬剩下的桃子给我吃。”弥子瑕的德行和当初一样没有改变,以前所以被认为孝顺而后来被治罪的原因,是由于卫君对他的爱憎有了极大的改变。所以说,被君主宠爱时就认为他聪明能干,愈加亲近。被君主憎恶了,就认为他罪有应得,就愈加疏远。因此,劝谏游说的人,不能不调查君主的爱憎态度之后再游说他。

  • 第6题:

    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

    • A、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
    • 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 C、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
    • 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正确答案:C

  • 第7题:

    “则”字的意义: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不入,则子继之()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


    正确答案:那么;那么,然后;那么;那么

  • 第8题: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晋灵公不君”中的“君”是()。

    • A、名词用如动词,“做君主”的意思
    • B、名词用如动词,“行君道”的意思
    • C、名词用作状语,“像君主”的意思
    • D、名词用作状语,“为君王”的意思

    正确答案:B

  • 第9题:

    单选题
    孟子所谓“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表现的思想倾向对()。
    A

    重视民意

    B

    革命思想

    C

    君臣对待

    D

    民贵君轻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的经过后代人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材料二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材料三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春秋繁露》材料四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朱子语类》(1)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2)材料三的作者是谁?《春秋繁露》《朱子语类》分别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先秦、西汉、南宋以后儒学地位发生的主要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儒学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影响。

    正确答案: (1)主张:孔子主张等级、名分、秩序;孟子认为君臣之间应该互相尊重。(2)作者:董仲舒。《春秋繁露》利用“君权神授”来神化君权,强调臣子只有服从的义务。《朱子语类》将天理作为道德规范.以“三纲五常”论证君臣之间领导与服从的关系。(3)变化:先秦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中的重要一家;西汉武帝时,在董仲舒的建议下儒家开始确立独尊地位;南宋以后儒学成为官方哲学。原因:儒学因时而变,不断完善自身的理论构建以此来适应君主专制统治需要。影响:对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文化教育以及社会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下列不属于法治主张的有()。
    A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B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郑,一正君而国定

    C

    法律至上

    D

    严格依法办事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翻译: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讎。”

    正确答案: 孟子告诉齐宣王说:“君主把臣下当手足,臣下就会把君主当最亲近的人;君主把臣下当狗马,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一般不相干的人;君主把巨下当泥土草芥,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仇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孟子说:“君之视臣如土芥,臣则视君如()

    • A、腹心
    • B、犬马
    • C、寇仇
    • D、手足

    正确答案:C

  • 第14题:

    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而董仲舒则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这一变化说明了()

    • A、“天人合一”思想深入人心
    • B、儒学发展适应了统治者需要
    • C、汉代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
    • D、先秦儒学存在重大理论缺陷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另立新君)。”这一思想在18世纪的欧洲最有可能被用于宣传论证()。

    • A、君权神授的思想
    • B、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 C、人是万物的尺度
    • D、三权分立的学说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翻译: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讎。”


    正确答案: 孟子告诉齐宣王说:“君主把臣下当手足,臣下就会把君主当最亲近的人;君主把臣下当狗马,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一般不相干的人;君主把巨下当泥土草芥,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仇敌。”

  • 第17题:

    下列不属于法治主张的有()。

    • A、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 B、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郑,一正君而国定
    • C、法律至上
    • D、严格依法办事

    正确答案:A,B

  • 第18题: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为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出自()。

    • A、《大学》
    • B、《中庸》
    • C、《孟子》
    • D、《论语》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翻译下列文段 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正确答案:赵盾准备进谏,土季说:“您进谏,如果国君不接受,那就没有谁能接着进谏了。请让我先去吧,没有采纳,您再继续劝说。”士季往前走了三次,伏地行礼三次,灵公假装没看见。到了屋檐下,晋灵公才看了看他,说道:“我知道所犯的错误了,准备改正它。”士季叩头答道:“哪个人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却能改正,没有什么善事能比这个更大的了。《诗经》上说:‘没有谁没有个好的开头,但很少能坚持到底。’照这样说来,能够纠正错误的人是很少的。您能有始有终,那末就是国家的保障,哪里仅仅是臣子们有所依靠呢。《诗经》又说:“天子有没尽职的地方,只有仲山甫来弥补。”意思是说过失是能够弥补的,您能弥补自己的过失,君位就丢不了啦。

  • 第20题:

    单选题
    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说:“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
    A

    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

    B

    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C

    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

    D

    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
    A

    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

    B

    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C

    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

    D

    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正确答案: A
    解析: 据题干提示,A、B两项是孟子的主张;D项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故应排除:董仲舒的主张体现的是君权神授理论,故C项正确。

  • 第22题:

    填空题
    “则”字的意义: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不入,则子继之()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

    正确答案: 那么,那么,然后,那么,那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墨子说:“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这句话如何理解?

    正确答案: 治理国家而不优待贤士,国家就会灭亡。见到贤士而不急迫及时的任用,他们就会怠慢君主。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