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教学设计题:请为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三册《风》设计一个随文识字”相关问题
  • 第1题: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应遵循哪些原理?
    (1)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2)体现学语文和学做人的统一;
    (3)遵循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创造性;
    (4)符合小学生认知过程和学习语文的规律;
    (5)注重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
    (6)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材施教。

  • 第2题:

    王筠在《教童子法》中设计了识字、()、读书、()等一系列语文教学程序。


    正确答案:写字;作文

  • 第3题:

    什么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从字面讲,“设”即筹划;“计”即计谋、策略,“设计”即筹划与策略。从普遍意义讲,“设计”就是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标要求,预先策划制定的策略、方法、样式等。具体而言,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是在小学语文课上课之前,对该课教学、该单元教学,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预先制定的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手段的综合方案。也就是上课前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

  • 第4题:

    教学设计题:为《小学语文》《有的人》写一个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参考设计:
    【教学目的】
    (1)领会诗歌所表达的阶级感情和深刻哲理
    (2)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3)理解对比的写法
    (4)了解诗中议论的特点
    (5)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教学设想】
    (1)计划学习两课时
    (2)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理解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语
    我们学习过鲁迅先生的文章,知道鲁迅先生怀着对祖国前途的深沉的忧虑、怀着对祖国人们的赤诚的爱,始终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列,用自己的笔,与帝国主义的附庸、与封建势力的余孽、与一切人民的敌人做不妥协的斗争。因此,他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崇敬与爱戴,当然也遭来了阶级敌人的攻击与谩骂。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篇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的诗歌--《有的人》。
    二、熟读全诗
    (1)教师范读,学生划节奏,标重音,悟语气。
    (2)教师指导、学生齐读。
    三、感悟诗歌内容,思考以下问题。(不急于寻求统一答案)
    (1)“有的人”具体指什么人?诗歌既然为纪念鲁迅而作,为何题目却是《有的人》?
    (2)诗人写出了这两种人各自的什么特点?
    (3)全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4)诗人写此文有什么深意?
    四、在激起学生求知欲的基础上介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
    臧克家:祥见注释。
    从“中华民国”这块招牌高高挂起之后,看到、亲身经历了旧军阀、新军阀的种种罪恶残暴的迫害,也悲愤地目睹了地主阶级和一切达观贵人为非作歹、欺压群众、视人民如草芥的种种情况,他们利用他们的走狗作吹鼓手,替他们歌功颂德,同时,还想在石头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为自己树碑立传,以期“流芳百世”。
    鲁迅活着的时候,和逝世之后,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国民党反动派,怕他、恨他,发动攻势“围剿”他,造谣侮辱、中伤他,连他的坟头都怕得要命。而人民呢,尊敬他、爱他,把他作为自己的代言人,作为阶级斗争的勇士、文化的旗手伟大的民族英雄。
    1949年全国解放,臧克家回到北京,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的纪念日,全国第一次公开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诗人目睹了人民群众的纪念盛况,深切追忆鲁迅先生,于是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和着以前郁积胸中的感情一齐迸发,就写下了《有的人》这首诗歌,抒发了自己的无限感慨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五、在此基础上明确前面思考题的答案。
    对比对象 对比角度 对比内容 表现 结果 为人民的人 对人民 恭恭敬敬 全心全意 永远记住他 对人生 为革命 愿献身 到处是青清的野草 对社会 让别人活得更好 抬得很高,很高 反动派及剥削者 对人民 作威作福 任意欺压 把他摔跨 对人生 为自己 想不朽 烂得更早 对社会 使别人不能活 下场可以看到
    (1)“有的人”指两种人、两种阶级,一种是鲁迅及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另一种是指国民党反动派及那些剥削人民的人,诗人赞扬前一内人鞭挞后一种人。
    因为诗中通过揭露鲁迅的对立面--官僚地主阶级和一切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动派,来衬托伟大的战士鲁迅的,因此,用“有的人”作标题,对全诗内容做了概括和提示。
    (2)略。
    (3)对比手法表现诗人爱增憎分明的感情。
    揭示了为人民的人在人民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六、学习第一小结。
    (1)指名读。
    (2)完成练习一的第一小问。
    (3)明确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进行对比的。
    七、思考以下内容是怎样对比的。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后面所剩内容。
    一、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讨论第二--第七节是如何进行照应的。
    二、讨论这几节是从哪些角度进行对比的,是怎样进行对比的,并列表说明。
    三、深入思考以下问题。
    (1)把第二节改为“有的人/欺压老百姓;有的人/为人民服务。”行不行,为什么?
    答:不行,这样改,两种对立的人生观,两种对人民截然不同的态度表达得不形象,原诗反动者典型的动作和典型的语言非常形象的揭露了反动统治者的残暴无耻。“俯下身子”的典型动作加上“当牛马”的贴切比喻,准确生动的刻画了鲁迅先生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形象。
    (2)第三节中“把名字刻入石头”是什么意思?
    答:为自己树碑立传,妄想流芳百世。
    (3)如何理解这一节的最后一句?
    答: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并以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深信革命的地下之火一定会燃烧起来。
    (4)如何理解第六节,“春风”,“野草”各指什么?
    答: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想流芳百世,实际这种人活在世上,灵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遗臭万年;鲁迅以野草自比,(因为这一句鲁迅的《野草》)为了荡涤旧社会的黑暗、腐朽,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一但革命蓬勃发展起来,野草就会萌生,到处是一片青绿。
    (5)最后一节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反复,起强调作用,评价鲁迅先生的伟大。
    四、分析诗中的议论。
    (1)找出议论句。
    (2)分析议论的特点。
    A.诗中的议论,是通过高度凝练的语言来表达的。
    B.诗中的议论,是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表现的。
    五、总结全文。谈谈你学了这首诗后懂得了哪些道理?

  • 第5题:

    教学设计题:请为《小学语文》《菜园小记》写一个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参考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延安军民以苦为乐、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文中优美的意境。
    (3)学习文章以小见大和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4)品味文章精妙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鉴赏文章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2)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
    (3)品味文章精当的语言。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情境激趣法、冥想入境法、诵读品味法、点拨互动法、合作探究法、讨论交流法等。
    总体构想: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融于叙事写景之中。教学这样的文章,要引导学生循其形,入其境,体其情,深入领会文章意境美;深入文本,发挥想像,换位思考,通晓文章的情理,让学生受到情感美的熏陶;注重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强化鉴赏过程中的审美愉悦,加深对散文美的多方位认识。
    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或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导语设计一:
    (媒体显示:MTV歌曲《南泥湾》及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军民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场景。)由我国著名歌唱家郭兰英首唱的歌曲《南泥湾》曾经传遍神州大地,唱响半个多世纪,至今仍然深受人民的喜爱。这一方面是因为它曲调悠扬、旋律动听,但更重要的是因为它所表现的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教育、鼓舞了一代又一代新中国的接班人。我们今天学习的《菜园小记》也从一个很小的侧面表现了革命前辈的高尚情操。
    导语设计二:大家还记得我们初一学过的陶渊明的诗《归园田居》吗?“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幅优美的月夜归耕图蕴涵着诗人归隐的自豪与田园的乐趣。那么,在艰苦的抗日战争年代,战士们曾经体验到的田园乐趣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走进吴伯箫和他战友的菜园,一起去感受战士们种菜的乐趣与延安军民的精神风貌。
    (解说:在散文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运用音像教学手段或声情并茂的开场白,创设一个与文章基调相一致的生活情境与情感基调,带学生置身于相应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从而唤起学生的审美感受。)
    二、解题
    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为了扼制我党我军的发展,在陕甘宁边区聚集重兵,对延安军民实施严密的经济封锁,边区军民的生活一度陷入困境,甚至到了“每天要买到蔬菜就买不到油盐柴火,要买到油盐柴火就买不到蔬菜的地步”。在艰苦的年月里,边区军民响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他们自己动手开荒、种地,纺棉、织布……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粉碎了敌人的阴谋,抗日根据地的军民不但吃得饱,穿得暖,而且坚持了抗战,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菜园小记》写的就是作者对延安蓝家坪开荒种菜岁月的深情回忆。吴伯箫,现代散文家,山东莱芜人,著有《烟尘集》《北极星》等散文集。1938年4月到延安,曾参加1941年到1942年的“大生产运动”。这篇文章写于1961年。当时由于严重的自然灾害和苏联的背信弃义,国家处于经济严重困难时期。作者认为自己是一个在延安生活了8年的人,“有责任介绍延安的革命传统,宣传延安的革命精神”。他应《人民日报》的要求,先后写了包括《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窑洞风景》《歌声》在内的一组散文,满怀激情地歌颂了延安军民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激励人民战胜困难,夺取胜利。
    三、研习课文
    (一)粗读课文,整体感受美点。
    (1)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独立感受、发现美点,同时思考: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延安军民怎样的精神面貌?
    明确:课文表达了作者热爱劳动、热爱边区火热的战斗生活的思想感情,表现了延安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革命精神面貌。
    (2)学生交流阅读感受。
    请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段,并且说说它们美在哪里。
    (解说:本文语言质朴、明朗而优美,蕴涵着深厚的感情,轻声朗读可能比大声朗读或默读更容易让学生入情入境,获得丰富的感受。学生在没有教师或录音朗读“干扰”的情况下的阅读是一种“真实的阅读”,也是“发现”的起点。安排这些活动的意图是让学生自主初步感受文本,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交流阅读感受有利于构建一个生生互动的立体教学网络。)
    (二)抓住线索,理清课文思路。
    (采取“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拨”的方式进行。)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围绕这条线索写了哪些事?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明确:文章以菜园为线索,把与菜园有关的事情贯穿起来,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是文章的引子。由议论“种花好,种菜更好”很自然地引出对延安蓝家坪菜园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3~6段),写菜园的概貌。
    第三部分(第7段至篇末),写种菜的乐趣。
    (解说:散文的线索是把全部材料连缀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是作者行文的思路。从线索入手理清思路,往往能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三)检查学生对生字难词的掌握情况。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绛紫自给石窠腌渍煦暖姹紫嫣红韭菜涔涔精神矍铄窖藏沁人心脾
    五彩斑斓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姹紫嫣红繁盛泼辣煦暖见缝插针精神矍铄老当益壮万头攒动傲然不群沁人心脾五彩斑斓耀眼争光
    (解说:将字词检查放在最后一个环节是为了避免破坏导入新课时创设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马上进入对文本的感受阶段,有利于保持学习的兴趣。)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在叙事、写景中抒发内心感情的?
    (2)积累文中的优美词语。
    第二课时
    一、导语设计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菜园小记》这篇课文,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作者笔下充满田园乐趣的菜园,一起欣赏菜园的景,了解园中的事,体会文中的情。
    (解说:精练的导语既创设了学习情境又简要交代了学习目的。)
    二、研习课文
    (1)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①默读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来写菜园概貌?作者在文中提到的种菜乐趣体现在哪些方面?重点写了哪些乐趣?
    明确:作者抓住菜园是果园又是花园的特点,运用铺陈的手法,先果园,次花园,最后落笔到菜园。作者在文中告诉读者,“种菜的乐趣不只是在吃菜的时候”,“施肥,松土,整畦,下种等等种菜的整个过程随时都有乐趣”,重点写了播种、管理与丰收的乐趣。
    ②合作探究:文中对果园与花园美景的描写以及对延安军民开荒种菜背景的介绍是否偏离了中心,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后派代表发言,教师点拨小结。
    明确:课文关于菜园面貌的描写、开荒种地背景的介绍都表现了延安军民的精神面貌,并没有偏离中心。本文着力写菜园,旁及果园和花园以及开荒种地的大生产背景,粗看似乎有点散,但从整体来看,所有这些都是围绕菜园这条主线来写的。作者极力渲染环境是为了渲染心境。繁茂热闹、花团锦簇的菜园美景既烘托了劳动的乐趣,又表现了艰苦年代里解放区军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第7段中对开荒种菜的描述,介绍了当时大生产运动的背景,这样由点到面,延安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面貌可见一斑。本文题为“小记”,写的也只是一个小小的菜园及自己动手开荒种菜的几件小事与个人的劳动感受,但是作者把它放到当时延安的大生产运动中来写,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延安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的火热的斗争生活,表现了延安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艰苦奋斗的精神。这种“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写作方法是极其可贵的。
    (解说:学生由搜集信息到对有效信息进行判断、分析、作出结论。这种思维过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有一定的刺激性,从而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
    (2)品读课文,鉴赏文中的意境美与情感美,学习融记叙、描写、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手法。
    ①朗读课文第3、4段,思考:作者笔下的果园与花园各有什么特点?哪些词、句最能表现中心?
    明确:作者笔下的果园“热闹”、“繁盛”;花园中草花品种繁多,长得“繁茂泼辣”,显得生气蓬勃。其中“热闹”、“繁盛”、“草花不名贵,但是长得繁茂泼辣……密密丛丛地到处都是”等词、句以及描写波斯菊的句子最能表现解放区军民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②默读课文第三部分,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最能体现劳动乐趣的段落,并说明理由。
    ③引导学生重点品味第9、10段。
    Ⅰ.学生闭目听课文配乐录音朗读或教师、学生声情并茂的范读,同时想像作者播种的情景、幼苗出土的情景、新苗争绿的情景以及作者暮春中午间苗中耕、夏季畦头乘凉夜谈的情景。第9、10段内容读完后,音乐可再持续放一两分钟,让学生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尽情想像、体味田园劳动的乐趣。
    Ⅱ.找学生口头描述想像中的情景和体味到的田园乐趣。
    Ⅲ.这两段融记叙、描写、抒情为一体,语句亲切自然,充满生活气息,带着泥土芬芳。让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句子,并简要分析。
    A.……就算种的只是希望,那希望也能给人很大的鼓舞。
    这话闪烁着哲理的光辉,种下的不只是种子,更是希望,有希望就受鼓舞,有希望就有克服困难的力量。也正是这永不熄灭的希望之火,鼓舞着边区军民战胜了重重困难,夺取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B.那些新芽……带着笑,发着光,充满了无限生机。
    这里运用拟人与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瓜菜新芽的姿态,“我”对瓜菜新芽的喜爱之情充溢在字里行间。
    C.一边人声咯咯啰啰……使人感到一种真正的田园乐趣。
    前两句从听觉、视觉、嗅觉等不同的角度写出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令人陶醉。第三句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Ⅳ指导学生用喜爱、赞美的语气朗读这两段。
    Ⅴ讨论:作者在文中提到“种菜是细致活儿,认真干起来也很累人”,但是后面又写“种菜是极有乐趣的事情”,并且将艰苦的劳动过程写得充满诗情画意,作者的观点是否前后矛盾?是否在有意美化劳动?让学生围绕以上问题以“我看劳动的乐趣”为话题,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3)品味课文精当的语言。
    作者写蔬菜、花果、树叶时,抓住了事物色香的特点,试找出几个有关的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
    例:“粉红”的桃杏花,“绿叶衬托的艳丽”的海棠花,“绛紫的”、“银白的”波斯菊、“鲜绿肥嫩”的韭菜,“青”萝卜,“紫”茄子,“红”辣椒,“又红又黄”的西红柿,这些色彩搭配得非常和谐,构成了一幅鲜艳夺目、五彩斑斓的画面。再如写波斯菊“散发着浓郁的异香”,“芫荽散发出脉脉的香气”,这里有浓郁醉人之香,也有清淡幽雅之香。它们之间不可对换,也不能混杂,可见用词精当。
    (解说:扣住文中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由感知美、感受美到鉴赏美、表达美,整个过程始终将学生摆在主体地位,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有利于提升审美品味。)
    三、课堂小结
    课文记叙了作者在延安蓝家坪开荒种菜的事,生动真实地反映了革命前辈以苦为乐、奋发向上的高尚情操,表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文章以小见大,融记叙、抒情、描写于一体,语言生动传神,用词精当。
    四、布置作业
    以“艰苦奋斗的传统不能丢”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在全班举行演讲比赛。
    (解说:此设计旨在拓展课堂学习,弘扬延安精神,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 第6题:

    问答题
    教学设计题:请为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三册《风》设计一个随文识字的教学片段。

    正确答案: 参考设计:初读课文。随文识字的片段:
    (1)师:你想读读《风》这首小诗吗?那就看看大屏幕(出示投影片--古诗《风》),自己小声地读读吧。边读边找出不认识的字。
    (2)生自由读诗。
    (3)学生用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
    (4)师:说说吧,你用了什么方法,认识了哪些字?并且领同学们读一读。
    (5)学生全班交流。
    (6)师:还想再读读你新认识的字吗?(出示投影片--单独列出的生字)这一遍你想怎读呢?
    (7)交流
    (8)师:这些字我们都认会了,那我们就小组合作着读读这些字吧。请各小组的一号小组长起立。你们打算用什么样的方法组织小组同学读一读呢?
    预设:
    生1:我们想用抢答的方法,我拿出一张字卡让他们读,看谁读得最快。
    生2:我想让他们齐读。这样每个人都读得到。
    生3:我觉得拿出一张字卡,让每个人都读一遍这个方法最好。……
    (9)师:你们的方法可真不少,那就赶快行动吧。比比哪个组长最负责任,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读。小组合作识字。
    (10)师:你们看,这些字宝宝在和我们做游戏呢。它们淘气地躲在小动物的身后,你能根据它露出来的那部分猜一猜,这是课文中的哪个字吗?(出示生字卡片,猜字游戏)
    (11)师:和我们做过游戏,这些字宝宝被风吹回到了我们的小诗中,现在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自己先读一读。
    (12)指名读,其他同学做听众并进行评价,评价的标准为字音是否准确。
    (13)师:刚才,孩子们学得真认真。我想奖励同学们一份特别珍贵的礼物,那就是宝贵的一分钟,在这一分钟里,请大家闭上眼睛,想想当风吹起来的时候,我们周围的景物是怎么变化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以小学语文课程《静夜思》为主题,设计一个PPT多媒体课件。请从课件界面设计、导航设计、内容设计、交互设计四个方面详细论述设计思路。

    正确答案: 课件界面设计:要突出《静夜思》所表达的意境,选取有夜色、思乡的人的简洁图片做为界面;其次操作简便不花俏。
    课件导航设计:根据小学语文的教课要求,设计为几个大的板块展开:作者简介,诵读、赏析,全诗讲解、读一读、写一写。
    课件内容设计:主要为文字的设计(可以适当的选用一些艺术字体,同时为新学的汉字标注拼音);音视频、动画的添加(在网络上找到与《静夜思》相匹配的文件,可以通过在“插入”选项卡的“媒体”或“视频”按钮进行添加);图片的添加(根据每句诗所表达的意境,选着匹配的图片,有助于学生的理 解和记忆,如:床前明月光,就可以选择一幅有床,透过床前的窗户可以看到一轮明月的图片加以诠释)
    课件交互设计:文字和图片的动画处理上, 选用淡出或百叶窗的形式, 不建议选用太花俏的动画处理。文字以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出来,同时可以添加一些演示按钮,在点击时可以链接到动画、音频、图片 播发或对要演示的内容进行强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填空题
    小学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能力包括()、设计教学的能力、课堂应变能力和()。

    正确答案: 分析教材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教学设计题:请为《小学语文》《菜园小记》写一个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 参考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延安军民以苦为乐、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文中优美的意境。
    (3)学习文章以小见大和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4)品味文章精妙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鉴赏文章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2)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
    (3)品味文章精当的语言。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情境激趣法、冥想入境法、诵读品味法、点拨互动法、合作探究法、讨论交流法等。
    总体构想: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融于叙事写景之中。教学这样的文章,要引导学生循其形,入其境,体其情,深入领会文章意境美;深入文本,发挥想像,换位思考,通晓文章的情理,让学生受到情感美的熏陶;注重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强化鉴赏过程中的审美愉悦,加深对散文美的多方位认识。
    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或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导语设计一:
    (媒体显示:MTV歌曲《南泥湾》及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军民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场景。)由我国著名歌唱家郭兰英首唱的歌曲《南泥湾》曾经传遍神州大地,唱响半个多世纪,至今仍然深受人民的喜爱。这一方面是因为它曲调悠扬、旋律动听,但更重要的是因为它所表现的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教育、鼓舞了一代又一代新中国的接班人。我们今天学习的《菜园小记》也从一个很小的侧面表现了革命前辈的高尚情操。
    导语设计二:大家还记得我们初一学过的陶渊明的诗《归园田居》吗?“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幅优美的月夜归耕图蕴涵着诗人归隐的自豪与田园的乐趣。那么,在艰苦的抗日战争年代,战士们曾经体验到的田园乐趣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走进吴伯箫和他战友的菜园,一起去感受战士们种菜的乐趣与延安军民的精神风貌。
    (解说:在散文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运用音像教学手段或声情并茂的开场白,创设一个与文章基调相一致的生活情境与情感基调,带学生置身于相应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从而唤起学生的审美感受。)
    二、解题
    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为了扼制我党我军的发展,在陕甘宁边区聚集重兵,对延安军民实施严密的经济封锁,边区军民的生活一度陷入困境,甚至到了“每天要买到蔬菜就买不到油盐柴火,要买到油盐柴火就买不到蔬菜的地步”。在艰苦的年月里,边区军民响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他们自己动手开荒、种地,纺棉、织布……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粉碎了敌人的阴谋,抗日根据地的军民不但吃得饱,穿得暖,而且坚持了抗战,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菜园小记》写的就是作者对延安蓝家坪开荒种菜岁月的深情回忆。吴伯箫,现代散文家,山东莱芜人,著有《烟尘集》《北极星》等散文集。1938年4月到延安,曾参加1941年到1942年的“大生产运动”。这篇文章写于1961年。当时由于严重的自然灾害和苏联的背信弃义,国家处于经济严重困难时期。作者认为自己是一个在延安生活了8年的人,“有责任介绍延安的革命传统,宣传延安的革命精神”。他应《人民日报》的要求,先后写了包括《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窑洞风景》《歌声》在内的一组散文,满怀激情地歌颂了延安军民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激励人民战胜困难,夺取胜利。
    三、研习课文
    (一)粗读课文,整体感受美点。
    (1)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独立感受、发现美点,同时思考: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延安军民怎样的精神面貌?
    明确:课文表达了作者热爱劳动、热爱边区火热的战斗生活的思想感情,表现了延安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革命精神面貌。
    (2)学生交流阅读感受。
    请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段,并且说说它们美在哪里。
    (解说:本文语言质朴、明朗而优美,蕴涵着深厚的感情,轻声朗读可能比大声朗读或默读更容易让学生入情入境,获得丰富的感受。学生在没有教师或录音朗读“干扰”的情况下的阅读是一种“真实的阅读”,也是“发现”的起点。安排这些活动的意图是让学生自主初步感受文本,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交流阅读感受有利于构建一个生生互动的立体教学网络。)
    (二)抓住线索,理清课文思路。
    (采取“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拨”的方式进行。)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围绕这条线索写了哪些事?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明确:文章以菜园为线索,把与菜园有关的事情贯穿起来,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是文章的引子。由议论“种花好,种菜更好”很自然地引出对延安蓝家坪菜园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3~6段),写菜园的概貌。
    第三部分(第7段至篇末),写种菜的乐趣。
    (解说:散文的线索是把全部材料连缀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是作者行文的思路。从线索入手理清思路,往往能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三)检查学生对生字难词的掌握情况。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绛紫自给石窠腌渍煦暖姹紫嫣红韭菜涔涔精神矍铄窖藏沁人心脾
    五彩斑斓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姹紫嫣红繁盛泼辣煦暖见缝插针精神矍铄老当益壮万头攒动傲然不群沁人心脾五彩斑斓耀眼争光
    (解说:将字词检查放在最后一个环节是为了避免破坏导入新课时创设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马上进入对文本的感受阶段,有利于保持学习的兴趣。)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在叙事、写景中抒发内心感情的?
    (2)积累文中的优美词语。
    第二课时
    一、导语设计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菜园小记》这篇课文,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作者笔下充满田园乐趣的菜园,一起欣赏菜园的景,了解园中的事,体会文中的情。
    (解说:精练的导语既创设了学习情境又简要交代了学习目的。)
    二、研习课文
    (1)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①默读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来写菜园概貌?作者在文中提到的种菜乐趣体现在哪些方面?重点写了哪些乐趣?
    明确:作者抓住菜园是果园又是花园的特点,运用铺陈的手法,先果园,次花园,最后落笔到菜园。作者在文中告诉读者,“种菜的乐趣不只是在吃菜的时候”,“施肥,松土,整畦,下种等等种菜的整个过程随时都有乐趣”,重点写了播种、管理与丰收的乐趣。
    ②合作探究:文中对果园与花园美景的描写以及对延安军民开荒种菜背景的介绍是否偏离了中心,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后派代表发言,教师点拨小结。
    明确:课文关于菜园面貌的描写、开荒种地背景的介绍都表现了延安军民的精神面貌,并没有偏离中心。本文着力写菜园,旁及果园和花园以及开荒种地的大生产背景,粗看似乎有点散,但从整体来看,所有这些都是围绕菜园这条主线来写的。作者极力渲染环境是为了渲染心境。繁茂热闹、花团锦簇的菜园美景既烘托了劳动的乐趣,又表现了艰苦年代里解放区军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第7段中对开荒种菜的描述,介绍了当时大生产运动的背景,这样由点到面,延安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面貌可见一斑。本文题为“小记”,写的也只是一个小小的菜园及自己动手开荒种菜的几件小事与个人的劳动感受,但是作者把它放到当时延安的大生产运动中来写,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延安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的火热的斗争生活,表现了延安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艰苦奋斗的精神。这种“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写作方法是极其可贵的。
    (解说:学生由搜集信息到对有效信息进行判断、分析、作出结论。这种思维过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有一定的刺激性,从而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
    (2)品读课文,鉴赏文中的意境美与情感美,学习融记叙、描写、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手法。
    ①朗读课文第3、4段,思考:作者笔下的果园与花园各有什么特点?哪些词、句最能表现中心?
    明确:作者笔下的果园“热闹”、“繁盛”;花园中草花品种繁多,长得“繁茂泼辣”,显得生气蓬勃。其中“热闹”、“繁盛”、“草花不名贵,但是长得繁茂泼辣……密密丛丛地到处都是”等词、句以及描写波斯菊的句子最能表现解放区军民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②默读课文第三部分,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最能体现劳动乐趣的段落,并说明理由。
    ③引导学生重点品味第9、10段。
    Ⅰ.学生闭目听课文配乐录音朗读或教师、学生声情并茂的范读,同时想像作者播种的情景、幼苗出土的情景、新苗争绿的情景以及作者暮春中午间苗中耕、夏季畦头乘凉夜谈的情景。第9、10段内容读完后,音乐可再持续放一两分钟,让学生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尽情想像、体味田园劳动的乐趣。
    Ⅱ.找学生口头描述想像中的情景和体味到的田园乐趣。
    Ⅲ.这两段融记叙、描写、抒情为一体,语句亲切自然,充满生活气息,带着泥土芬芳。让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句子,并简要分析。
    A.……就算种的只是希望,那希望也能给人很大的鼓舞。
    这话闪烁着哲理的光辉,种下的不只是种子,更是希望,有希望就受鼓舞,有希望就有克服困难的力量。也正是这永不熄灭的希望之火,鼓舞着边区军民战胜了重重困难,夺取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B.那些新芽……带着笑,发着光,充满了无限生机。
    这里运用拟人与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瓜菜新芽的姿态,“我”对瓜菜新芽的喜爱之情充溢在字里行间。
    C.一边人声咯咯啰啰……使人感到一种真正的田园乐趣。
    前两句从听觉、视觉、嗅觉等不同的角度写出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令人陶醉。第三句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Ⅳ指导学生用喜爱、赞美的语气朗读这两段。
    Ⅴ讨论:作者在文中提到“种菜是细致活儿,认真干起来也很累人”,但是后面又写“种菜是极有乐趣的事情”,并且将艰苦的劳动过程写得充满诗情画意,作者的观点是否前后矛盾?是否在有意美化劳动?让学生围绕以上问题以“我看劳动的乐趣”为话题,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3)品味课文精当的语言。
    作者写蔬菜、花果、树叶时,抓住了事物色香的特点,试找出几个有关的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
    例:“粉红”的桃杏花,“绿叶衬托的艳丽”的海棠花,“绛紫的”、“银白的”波斯菊、“鲜绿肥嫩”的韭菜,“青”萝卜,“紫”茄子,“红”辣椒,“又红又黄”的西红柿,这些色彩搭配得非常和谐,构成了一幅鲜艳夺目、五彩斑斓的画面。再如写波斯菊“散发着浓郁的异香”,“芫荽散发出脉脉的香气”,这里有浓郁醉人之香,也有清淡幽雅之香。它们之间不可对换,也不能混杂,可见用词精当。
    (解说:扣住文中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由感知美、感受美到鉴赏美、表达美,整个过程始终将学生摆在主体地位,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有利于提升审美品味。)
    三、课堂小结
    课文记叙了作者在延安蓝家坪开荒种菜的事,生动真实地反映了革命前辈以苦为乐、奋发向上的高尚情操,表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文章以小见大,融记叙、抒情、描写于一体,语言生动传神,用词精当。
    四、布置作业
    以“艰苦奋斗的传统不能丢”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在全班举行演讲比赛。
    (解说:此设计旨在拓展课堂学习,弘扬延安精神,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教学设计题:为《小学语文》《有的人》写一个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 参考设计:
    【教学目的】
    (1)领会诗歌所表达的阶级感情和深刻哲理
    (2)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3)理解对比的写法
    (4)了解诗中议论的特点
    (5)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教学设想】
    (1)计划学习两课时
    (2)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理解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语
    我们学习过鲁迅先生的文章,知道鲁迅先生怀着对祖国前途的深沉的忧虑、怀着对祖国人们的赤诚的爱,始终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列,用自己的笔,与帝国主义的附庸、与封建势力的余孽、与一切人民的敌人做不妥协的斗争。因此,他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崇敬与爱戴,当然也遭来了阶级敌人的攻击与谩骂。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篇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的诗歌--《有的人》。
    二、熟读全诗
    (1)教师范读,学生划节奏,标重音,悟语气。
    (2)教师指导、学生齐读。
    三、感悟诗歌内容,思考以下问题。(不急于寻求统一答案)
    (1)“有的人”具体指什么人?诗歌既然为纪念鲁迅而作,为何题目却是《有的人》?
    (2)诗人写出了这两种人各自的什么特点?
    (3)全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4)诗人写此文有什么深意?
    四、在激起学生求知欲的基础上介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
    臧克家:祥见注释。
    从“中华民国”这块招牌高高挂起之后,看到、亲身经历了旧军阀、新军阀的种种罪恶残暴的迫害,也悲愤地目睹了地主阶级和一切达观贵人为非作歹、欺压群众、视人民如草芥的种种情况,他们利用他们的走狗作吹鼓手,替他们歌功颂德,同时,还想在石头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为自己树碑立传,以期“流芳百世”。
    鲁迅活着的时候,和逝世之后,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国民党反动派,怕他、恨他,发动攻势“围剿”他,造谣侮辱、中伤他,连他的坟头都怕得要命。而人民呢,尊敬他、爱他,把他作为自己的代言人,作为阶级斗争的勇士、文化的旗手伟大的民族英雄。
    1949年全国解放,臧克家回到北京,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的纪念日,全国第一次公开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诗人目睹了人民群众的纪念盛况,深切追忆鲁迅先生,于是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和着以前郁积胸中的感情一齐迸发,就写下了《有的人》这首诗歌,抒发了自己的无限感慨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五、在此基础上明确前面思考题的答案。
    对比对象 对比角度 对比内容 表现 结果 为人民的人 对人民 恭恭敬敬 全心全意 永远记住他 对人生 为革命 愿献身 到处是青清的野草 对社会 让别人活得更好 抬得很高,很高 反动派及剥削者 对人民 作威作福 任意欺压 把他摔跨 对人生 为自己 想不朽 烂得更早 对社会 使别人不能活 下场可以看到
    (1)“有的人”指两种人、两种阶级,一种是鲁迅及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另一种是指国民党反动派及那些剥削人民的人,诗人赞扬前一内人鞭挞后一种人。
    因为诗中通过揭露鲁迅的对立面--官僚地主阶级和一切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动派,来衬托伟大的战士鲁迅的,因此,用“有的人”作标题,对全诗内容做了概括和提示。
    (2)略。
    (3)对比手法表现诗人爱增憎分明的感情。
    揭示了为人民的人在人民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六、学习第一小结。
    (1)指名读。
    (2)完成练习一的第一小问。
    (3)明确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进行对比的。
    七、思考以下内容是怎样对比的。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后面所剩内容。
    一、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讨论第二--第七节是如何进行照应的。
    二、讨论这几节是从哪些角度进行对比的,是怎样进行对比的,并列表说明。
    三、深入思考以下问题。
    (1)把第二节改为“有的人/欺压老百姓;有的人/为人民服务。”行不行,为什么?
    答:不行,这样改,两种对立的人生观,两种对人民截然不同的态度表达得不形象,原诗反动者典型的动作和典型的语言非常形象的揭露了反动统治者的残暴无耻。“俯下身子”的典型动作加上“当牛马”的贴切比喻,准确生动的刻画了鲁迅先生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形象。
    (2)第三节中“把名字刻入石头”是什么意思?
    答:为自己树碑立传,妄想流芳百世。
    (3)如何理解这一节的最后一句?
    答: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并以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深信革命的地下之火一定会燃烧起来。
    (4)如何理解第六节,“春风”,“野草”各指什么?
    答: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想流芳百世,实际这种人活在世上,灵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遗臭万年;鲁迅以野草自比,(因为这一句鲁迅的《野草》)为了荡涤旧社会的黑暗、腐朽,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一但革命蓬勃发展起来,野草就会萌生,到处是一片青绿。
    (5)最后一节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反复,起强调作用,评价鲁迅先生的伟大。
    四、分析诗中的议论。
    (1)找出议论句。
    (2)分析议论的特点。
    A.诗中的议论,是通过高度凝练的语言来表达的。
    B.诗中的议论,是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表现的。
    五、总结全文。谈谈你学了这首诗后懂得了哪些道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应遵循哪些原理?

    正确答案: (1)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2)体现学语文和学做人的统一;
    (3)遵循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创造性;
    (4)符合小学生认知过程和学习语文的规律;
    (5)注重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
    (6)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材施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请为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买文县》编写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2.初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学习的主体意识。
    4.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节约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整体感知人民币
    (电脑播放笑笑到超市里购买各种文具价格的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的好朋友——笑笑,今天早上来到超市,他发现呀,超市里的文具可多啦,琳琅满目,任你选购。不过,要买东西得用到什么?(钱)对极了,(电脑出示世界上有代表性的钱及中国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世界上的钱啊多种多样,请看!这些是我们中国的钱,它的名字叫什么?你们知道吗?(人民币)。
    人民币有两种。这是纸币,是用一种特殊的纸做的,这是硬币,是金属制成的。这里有大面值的人民币.也有小面值的人民币。对于这些大面值的人民币今天我们暂且不学(电脑隐去5元以上的人民币),现在。就让我们和笑笑一起认识这些小面额的人民币吧。学了人民币呀,我们就懂得买学习用品了。这就是这一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买文具”(出示课题:买文具)
    (二)探索新知,认识小面额人民币
    那么.聪明的小朋友们,这些人民币你们认识吗?现在,请大家把你最熟悉的人民币在小组里介绍一下.一展你的身手!
    现在.哪位勇敢的小朋友想先上来把你最感兴趣的人民币介绍给大家?(生介绍后,师:请先停一停.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知道这是5元的呢?……若有的人民币生没有认出,师可叫其他同学上来介绍。)
    请小朋友们看看这些人民币,还有哪一种你比较不熟悉,趁现在再多看它几眼,并轻声呼喊它的名字。
    同学们。请睁开你们明亮的大眼睛,噍!这三行的人民币的排列都有什么规律呢?对了,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那么,元、角、分这三兄弟有什么关系呢?笑笑也不清楚,不信?请听一个故事:笑笑认识了人民币,可高兴啦,她带着人民币到公园玩,来到公园门口,只见门口写着“票价1元”.她马上掏出钱来准备买票(掏出10张1角的人民币),可怎么找出不找到1元钱,笑笑可着急啦!小朋友,看着这些钱,想一想你们有没有办法拿出1元钱,谁愿意做件好事,帮笑笑买票?(生答略)那么一角等于几分你们知道吗?
    (电脑出示)1元=10角1角=10分(齐读)
    大家不但认识了各种小面额人民币,而且还知道了元、角、分是怎样互相交换的,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开银行”的游戏好不好?假如我是顾客,你们是银行的工作人员,现在我拿5元到银行去找你们换1元的零钱,你们该拿多少张和我换呢?大家静静地把钱拿起来,举高,给老师看看!真不错!继续努力。
    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拿一张人民币,让班上的小朋友换换零钱。(5角换2角和1角:2角换1角。师:请问你想请谁换零钱?可以找小组、男同学、女同学或个别同学换。)
    元与元交换,角与角大家已经会了,接下来,请各小组都来给一元钱换换零钱,请注意了,陈老师的要求是:认真观察你们小组里的成员是怎样换的,希望你们组的小朋友每个人的换法都不一样。(小组活动完华,请不同换法的小朋友上台展示。)
    (反馈后)你们真是太聪明了,1元钱让大家换出了多种多样的零钱,看来呀,只要多动脑筋,大胆尝试,同一个问题就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不过,看到大家这么聪明,笑笑可不服气了。她偷偷告诉陈老师,她不但认识单张的人民币,好几张人民币放在一起,她也认识,而且还要赢过你们。想不想与她比个高低?(练习2、3)(指名答)
    照大家刚才认人民币的速度,笑笑肯定和大家没得比,不过笑笑可不想就此罢休,她呀。又出了一道难准备考倒大家,题目是这样的:你们知道人民币上都有一个什么标志吗?对了。上面都有一个国徽,国徽代表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都要爱护人民币。
    (三)自主应用,学会买卖文具
    1、师:小朋友,今天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也已经学会了钱与钱是怎样交换的,生活中,我们更需要钱与物品的交换,它们又是怎样交换的呢?陈老师想看看大家是否能学以致用。(稍停顿)现在,陈老师这里有一枝铅笔,它的价格是5角钱,哪位小朋友准备来买走它?请带好你的人民币。(个别买卖)
    2、哦!原来,买卖东西就这么简单。陈老师这里有几样学习用品,准备让各小组进行买卖活动,在活动前请听清楚陈老师的要求:请1、2号卖东西,3、4号买东西,5,6号当小助手,请各组的小组长上台领取学习用品。
    3、(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遇到的买卖还会更复杂,如果你身上刚好有1元钱;(2)1元钱还能做什么呢?假如你有1元钱,请不要随便花掉,把它存起来,捐灾区的朋友,让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儿童和大家一样幸福。
    (四)全课总结
    通过“买文具”这一课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
    五、开放
    现在,带着你们的钱,带着你们的知识,带着你们的智慧,到笑笑爸爸妈妈开的巴布豆腐店,米老鼠商店,KITTY猫商店(边说边挂牌)来买文具吧。笑笑说了,现在这几家商店正打折,欢迎大家光临。哪组的同学愿意上来当商店里的工作人员?(请其中一组的同学上来)
    要当工作人员可得学会推销你们产品,请问工作人员,你们准备怎样推销自己的产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请做一个采用“例规教学模式”来组织的小学数学运算规则的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所谓“例规教学模式”,是指先向学生呈现某一规则的若干例证,通过引导学生的观察、尝试或讨论等获得,来发现并概括出一般性的规则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通常较为适用于规则的上位学习。如:学习了“20以内”的加法后,教师向学生呈现诸如32+5这样的例题,让学生在掌握了加法意义及已有的“数位”概念的基础上去尝试探究,并在直观我(摆小棒)的基础上去进一步形成更为一般性的概括,从而获得“数位对齐”的运算规则。其基本学习过程是,感知例证——观察发现——形成表象——逐步抽象——概括规则。

  • 第14题: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正确答案: (1)依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保证语文教学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2)依据语文教材,明确教学内容。
    (3)依据学生实际,把握学生语文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4)依据教师自身条件,实现教学设计优化。

  • 第15题:

    教学设计题:写一个汉语拼音教学与说话教学、识字教学相结合的教学设计片段。


    正确答案:参考设计:
    《ai ei ui》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拼读声母与ai、ei、ui组成的音节,正确书写音节。
    (2)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句子,会读儿歌。
    【教学重难点】
    声母与ai、ei、ui组成的拼读与认字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拼音
    (1)同学们,谁还认识这些拼音娃娃?(教师指名学生读韵母“ai、ei、ui”)
    (2)这些拼音娃娃和声母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新的音节,你们能读出来吗?(指名学生读音节:chui、zai、pei、mei、dai)
    (二)引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女孩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学生读“你栽树,他培土,我去提水”。)
    (2)小女孩说话的时候,小白兔也赶来了。你们喜欢小白兔吗?为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性认识谈论小白兔--有从外形上说的,有从习性上说的,有借助童话说的。)
    (三)学习儿歌
    (1)教师教读儿歌。
    (2)让学生说说儿歌中的小白兔怎么样?
    (3)认识生字。
    A.指名学生读音节。
    B.自主识字,相互交流。
    C.引导学生汇报是怎么认识的?(有的说是从广告上学的;有的说是爸爸教的;有的说通过拼读认识的;有的说是同桌告诉的;有的说这个字是某个人的名字……学生回答时,还让学生给生字找个朋友,组成词语。)
    (4)课堂间休。(当学生汇报“在”的时候,要学生用“在”说一句话。学生说“春天在哪里?”教师顺势要学生唱《春天在哪里》,教师和学生边唱边跳。)
    (5)读儿歌。
    A.教师领读。(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B.教师引读。(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C.小组轮读。
    D.指名学生读。
    E.学生加动作读。
    F.学生表演读。
    G.教师与学生合作着表演读。
    H.师生同唱“小兔乖乖”。
    (四)巩固生字
    (1)教师创设问题:“小白兔和你们比谁最聪明呀?下面你们和小白兔比一比,记一记课文下面的生字吧!”
    (2)开火车游戏。(学生读生字卡片)

  • 第16题:

    小学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能力包括()、设计教学的能力、课堂应变能力和()。


    正确答案:分析教材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

  • 第17题:

    教学设计题:请为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买文县》编写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参考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2)初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学习的主体意识。
    (4)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节约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整体感知人民币
    (电脑播放笑笑到超市里购买各种文具价格的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的好朋友--笑笑,今天早上来到超市,他发现呀,超市里的文具可多啦,琳琅满目,任你选购。不过,要买东西得用到什么?(钱)对极了,(电脑出示世界上有代表性的钱及中国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世界上的钱啊多种多样,请看!这些是我们中国的钱,它的名字叫什么?你们知道吗?(人民币)。
    人民币有两种。这是纸币,是用一种特殊的纸做的,这是硬币,是金属制成的。这里有大面值的人民币,也有小面值的人民币。对于这些大面值的人民币今天我们暂且不学(电脑隐去5元以上的人民币),现在。就让我们和笑笑一起认识这些小面额的人民币吧。学了人民币呀,我们就懂得买学习用品了。这就是这一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买文具”(出示课题:买文具)
    (二)探索新知,认识小面额人民币
    那么,聪明的小朋友们,这些人民币你们认识吗?现在,请大家把你最熟悉的人民币在小组里介绍一下,一展你的身手!
    现在,哪位勇敢的小朋友想先上来把你最感兴趣的人民币介绍给大家?(生介绍后,师:请先停一停,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知道这是5元的呢?……若有的人民币生没有认出,师可叫其他同学上来介绍。)
    请小朋友们看看这些人民币,还有哪一种你比较不熟悉,趁现在再多看它几眼,并轻声呼喊它的名字。
    同学们。请睁开你们明亮的大眼睛,噍!这三行的人民币的排列都有什么规律呢?对了,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那么,元、角、分这三兄弟有什么关系呢?笑笑也不清楚,不信?请听一个故事:笑笑认识了人民币,可高兴啦,她带着人民币到公园玩,来到公园门口,只见门口写着“票价1元”,她马上掏出钱来准备买票(掏出10张l角的人民币),可怎么找出不找到1元钱,笑笑可着急啦!小朋友,看着这些钱,想一想你们有没有办法拿出l元钱,谁愿意做件好事,帮笑笑买票?(生答略)那么一角等于几分你们知道吗?
    (电脑出示)1元=10角1角=10分(齐读)
    大家不但认识了各种小面额人民币,而且还知道了元、角、分是怎样互相交换的,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开银行”的游戏好不好?假如我是顾客,你们是银行的工作人员,现在我拿5元到银行去找你们换1元的零钱,你们该拿多少张和我换呢?大家静静地把钱拿起来,举高,给老师看看!真不错!继续努力。
    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拿一张人民币,让班上的小朋友换换零钱。(5角换2角和l角:2角换1角。师:请问你想请谁换零钱?可以找小组、男同学、女同学或个别同学换。)
    元与元交换,角与角大家已经会了,接下来,请各小组都来给一元钱换换零钱,请注意了,陈老师的要求是:认真观察你们小组里的成员是怎样换的,希望你们组的小朋友每个人的换法都不一样。(小组活动完华,请不同换法的小朋友上台展示。)
    (反馈后)你们真是太聪明了,l元钱让大家换出了多种多样的零钱,看来呀,只要多动脑筋,大胆尝试,同一个问题就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不过,看到大家这么聪明,笑笑可不服气了。她偷偷告诉陈老师,她不但认识单张的人民币,好几张人民币放在一起,她也认识,而且还要赢过你们。想不想与她比个高低?(练习2、3)(指名答)
    照大家刚才认人民币的速度,笑笑肯定和大家没得比,不过笑笑可不想就此罢休,她呀。又出了一道难准备考倒大家,题目是这样的:你们知道人民币上都有一个什么标志吗?对了。上面都有一个国徽,国徽代表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都要爱护人民币。
    (三)自主应用,学会买卖文具
    (1)师:小朋友,今天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也已经学会了钱与钱是怎样交换的,生活中,我们更需要钱与物品的交换,它们又是怎样交换的呢?陈老师想看看大家是否能学以致用。(稍停顿)现在,陈老师这里有一枝铅笔,它的价格是5角钱,哪位小朋友准备来买走它?请带好你的人民币。(个别买卖)
    (2)哦!原来,买卖东西就这么简单。陈老师这里有几样学习用品,准备让各小组进行买卖活动,在活动前请听清楚陈老师的要求:请l、2号卖东西,3、4号买东西,5,6号当小助手,请各组的小组长上台领取学习用品。
    (3)①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遇到的买卖还会更复杂,如果你身上刚好有l元钱;②1元钱还能做什么呢?假如你有l元钱,请不要随便花掉,把它存起来,捐灾区的朋友,让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儿童和大家一样幸福。
    (四)全课总结
    通过“买文具”这一课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
    五、开放
    现在,带着你们的钱,带着你们的知识,带着你们的智慧,到笑笑爸爸妈妈开的巴布豆腐店,米老鼠商店,KITTY猫商店(边说边挂牌)来买文具吧。笑笑说了,现在这几家商店正打折,欢迎大家光临。哪组的同学愿意上来当商店里的工作人员?(请其中一组的同学上来)要当工作人员可得学会推销你们产品,请问工作人员,你们准备怎样推销自己的产品?

  • 第18题:

    问答题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 (1)联系性原则
    (2)灵活性原则
    (3)操作性原则
    (4)检验性原则
    (5)民主性原则
    (6)主体性原则
    (7)培植性原则
    (8)时效性原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什么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从字面讲,“设”即筹划;“计”即计谋、策略,“设计”即筹划与策略。从普遍意义讲,“设计”就是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标要求,预先策划制定的策略、方法、样式等。具体而言,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是在小学语文课上课之前,对该课教学、该单元教学,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预先制定的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手段的综合方案。也就是上课前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教学设计题:请为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买文县》编写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 参考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2)初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学习的主体意识。
    (4)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节约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整体感知人民币
    (电脑播放笑笑到超市里购买各种文具价格的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的好朋友--笑笑,今天早上来到超市,他发现呀,超市里的文具可多啦,琳琅满目,任你选购。不过,要买东西得用到什么?(钱)对极了,(电脑出示世界上有代表性的钱及中国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世界上的钱啊多种多样,请看!这些是我们中国的钱,它的名字叫什么?你们知道吗?(人民币)。
    人民币有两种。这是纸币,是用一种特殊的纸做的,这是硬币,是金属制成的。这里有大面值的人民币,也有小面值的人民币。对于这些大面值的人民币今天我们暂且不学(电脑隐去5元以上的人民币),现在。就让我们和笑笑一起认识这些小面额的人民币吧。学了人民币呀,我们就懂得买学习用品了。这就是这一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买文具”(出示课题:买文具)
    (二)探索新知,认识小面额人民币
    那么,聪明的小朋友们,这些人民币你们认识吗?现在,请大家把你最熟悉的人民币在小组里介绍一下,一展你的身手!
    现在,哪位勇敢的小朋友想先上来把你最感兴趣的人民币介绍给大家?(生介绍后,师:请先停一停,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知道这是5元的呢?……若有的人民币生没有认出,师可叫其他同学上来介绍。)
    请小朋友们看看这些人民币,还有哪一种你比较不熟悉,趁现在再多看它几眼,并轻声呼喊它的名字。
    同学们。请睁开你们明亮的大眼睛,噍!这三行的人民币的排列都有什么规律呢?对了,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那么,元、角、分这三兄弟有什么关系呢?笑笑也不清楚,不信?请听一个故事:笑笑认识了人民币,可高兴啦,她带着人民币到公园玩,来到公园门口,只见门口写着“票价1元”,她马上掏出钱来准备买票(掏出10张l角的人民币),可怎么找出不找到1元钱,笑笑可着急啦!小朋友,看着这些钱,想一想你们有没有办法拿出l元钱,谁愿意做件好事,帮笑笑买票?(生答略)那么一角等于几分你们知道吗?
    (电脑出示)1元=10角1角=10分(齐读)
    大家不但认识了各种小面额人民币,而且还知道了元、角、分是怎样互相交换的,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开银行”的游戏好不好?假如我是顾客,你们是银行的工作人员,现在我拿5元到银行去找你们换1元的零钱,你们该拿多少张和我换呢?大家静静地把钱拿起来,举高,给老师看看!真不错!继续努力。
    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拿一张人民币,让班上的小朋友换换零钱。(5角换2角和l角:2角换1角。师:请问你想请谁换零钱?可以找小组、男同学、女同学或个别同学换。)
    元与元交换,角与角大家已经会了,接下来,请各小组都来给一元钱换换零钱,请注意了,陈老师的要求是:认真观察你们小组里的成员是怎样换的,希望你们组的小朋友每个人的换法都不一样。(小组活动完华,请不同换法的小朋友上台展示。)
    (反馈后)你们真是太聪明了,l元钱让大家换出了多种多样的零钱,看来呀,只要多动脑筋,大胆尝试,同一个问题就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不过,看到大家这么聪明,笑笑可不服气了。她偷偷告诉陈老师,她不但认识单张的人民币,好几张人民币放在一起,她也认识,而且还要赢过你们。想不想与她比个高低?(练习2、3)(指名答)
    照大家刚才认人民币的速度,笑笑肯定和大家没得比,不过笑笑可不想就此罢休,她呀。又出了一道难准备考倒大家,题目是这样的:你们知道人民币上都有一个什么标志吗?对了。上面都有一个国徽,国徽代表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都要爱护人民币。
    (三)自主应用,学会买卖文具
    (1)师:小朋友,今天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也已经学会了钱与钱是怎样交换的,生活中,我们更需要钱与物品的交换,它们又是怎样交换的呢?陈老师想看看大家是否能学以致用。(稍停顿)现在,陈老师这里有一枝铅笔,它的价格是5角钱,哪位小朋友准备来买走它?请带好你的人民币。(个别买卖)
    (2)哦!原来,买卖东西就这么简单。陈老师这里有几样学习用品,准备让各小组进行买卖活动,在活动前请听清楚陈老师的要求:请l、2号卖东西,3、4号买东西,5,6号当小助手,请各组的小组长上台领取学习用品。
    (3)①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遇到的买卖还会更复杂,如果你身上刚好有l元钱;②1元钱还能做什么呢?假如你有l元钱,请不要随便花掉,把它存起来,捐灾区的朋友,让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儿童和大家一样幸福。
    (四)全课总结
    通过“买文具”这一课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
    五、开放
    现在,带着你们的钱,带着你们的知识,带着你们的智慧,到笑笑爸爸妈妈开的巴布豆腐店,米老鼠商店,KITTY猫商店(边说边挂牌)来买文具吧。笑笑说了,现在这几家商店正打折,欢迎大家光临。哪组的同学愿意上来当商店里的工作人员?(请其中一组的同学上来)要当工作人员可得学会推销你们产品,请问工作人员,你们准备怎样推销自己的产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教学设计题:写一个汉语拼音教学与说话教学、识字教学相结合的教学设计片段。

    正确答案: 参考设计:
    《ai ei ui》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拼读声母与ai、ei、ui组成的音节,正确书写音节。
    (2)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句子,会读儿歌。
    【教学重难点】
    声母与ai、ei、ui组成的拼读与认字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拼音
    (1)同学们,谁还认识这些拼音娃娃?(教师指名学生读韵母“ai、ei、ui”)
    (2)这些拼音娃娃和声母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新的音节,你们能读出来吗?(指名学生读音节:chui、zai、pei、mei、dai)
    (二)引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女孩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学生读“你栽树,他培土,我去提水”。)
    (2)小女孩说话的时候,小白兔也赶来了。你们喜欢小白兔吗?为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性认识谈论小白兔--有从外形上说的,有从习性上说的,有借助童话说的。)
    (三)学习儿歌
    (1)教师教读儿歌。
    (2)让学生说说儿歌中的小白兔怎么样?
    (3)认识生字。
    A.指名学生读音节。
    B.自主识字,相互交流。
    C.引导学生汇报是怎么认识的?(有的说是从广告上学的;有的说是爸爸教的;有的说通过拼读认识的;有的说是同桌告诉的;有的说这个字是某个人的名字……学生回答时,还让学生给生字找个朋友,组成词语。)
    (4)课堂间休。(当学生汇报“在”的时候,要学生用“在”说一句话。学生说“春天在哪里?”教师顺势要学生唱《春天在哪里》,教师和学生边唱边跳。)
    (5)读儿歌。
    A.教师领读。(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B.教师引读。(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C.小组轮读。
    D.指名学生读。
    E.学生加动作读。
    F.学生表演读。
    G.教师与学生合作着表演读。
    H.师生同唱“小兔乖乖”。
    (四)巩固生字
    (1)教师创设问题:“小白兔和你们比谁最聪明呀?下面你们和小白兔比一比,记一记课文下面的生字吧!”
    (2)开火车游戏。(学生读生字卡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王筠在《教童子法》中设计了识字、()、读书、()等一系列语文教学程序。

    正确答案: 写字,作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请为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三册《风》设计一个随文识字的教学片段。

    正确答案:
    初读课文。随文识字的片段:
    1.师:你想读读《风》这首小诗吗?那就看看大屏幕(出示投影片——古诗《风》),自己小声地读读吧。边读边找出不认识的字。
    2.生自由读诗。
    3.学生用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
    4.师:说说吧,你用了什么方法,认识了哪些字?并且领同学们读一读。
    5.学生全班交流。
    6.师:还想再读读你新认识的字吗?(出示投影片——单独列出的生字)这一遍你想怎读呢?
    7.交流
    8.师:这些字我们都认会了,那我们就小组合作着读读这些字吧。请各小组的一号小组长起立。你们打算用什么样的方法组织小组同学读一读呢?
    预设:
    生1:我们想用抢答的方法,我拿出一张字卡让他们读,看谁读得最快。
    生2:我想让他们齐读。这样每个人都读得到。
    生3:我觉得拿出一张字卡,让每个人都读一遍这个方法最好。……
    9.师:你们的方法可真不少,那就赶快行动吧。比比哪个组长最负责任,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读。小组合作识字。
    10.师:你们看,这些字宝宝在和我们做游戏呢。它们淘气地躲在小动物的身后,你能根据它露出来的那部分猜一猜,这是课文中的哪个字吗?(出示生字卡片,猜字游戏)
    11.师:和我们做过游戏,这些字宝宝被风吹回到了我们的小诗中,现在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自己先读一读。
    12.指名读,其他同学做听众并进行评价,评价的标准为字音是否准确。
    13.师:刚才,孩子们学得真认真。我想奖励同学们一份特别珍贵的礼物,那就是宝贵的一分钟,在这一分钟里,请大家闭上眼睛,想想当风吹起来的时候,我们周围的景物是怎么变化的?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