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费尔巴哈与其他黑格尔派都没有离开抽象的思辨哲学这块土地,在这个意义上,他们都属于黑格尔哲学的分支。(4分)
(2)老年黑格尔派的代表人物施特劳斯抓住黑格尔哲学的“实体即主体”概念,从抽象的精神实体出发,用这种实体的外化和对象化说明一切;青年黑格尔派的鲍威尔、施蒂纳等人抓住黑格尔哲学的“自我意识”概念,从自我意识出发,把一切都说成纯粹自我意识的创造;而费尔巴哈则从抽象的人与自然出发,把现实世界、人及其历史解释成纯感性自然的东西,他们都脱离了具体的、历史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及其实践而陷入从思维到思维的纯抽象思辨。(6分)
(3)费尔巴哈还把一般唯物主义同它的各种特殊的历史形式、尤其是17、18世纪英法唯物主义的庸俗形式混为一谈,因为看到这些庸俗形式的庸俗及其明显的错误而不敢承认自己是唯物主义者,不敢把唯物主义一般世界观贯彻到底,而只在人类知识的基础——自然科学领域坚持唯物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尤其是社会历史领域,则滑向唯心主义。他虽然始终坚持从感性的人与自然出发,但真正现实的感性活动的人及现实的自然对他来说却始终是他所不能理解的。于是他只好抽象地议论感性自然的人及其世界,对人和自然及其历史都作了非历史的唯心主义的理解。(8分)
(4)费尔巴哈的宗教观和道德观也是抽象的,非科学的。费尔巴哈把宗教归结为人内心深处的心灵关系、性爱关系和感情关系,抽象地议论这些关系的自然基础并把它们以宗教的形式予以神圣化;由此,他把宗教说成一切历史变迁的基础,主张用“善的——爱的宗教”取代“恶的——神的宗教”。这是把“爱的宗教”予以非历史、非现实地神圣化、绝对化和永恒化,这既歪曲了人与其宗教的本质,也歪曲了历史的本来面目,是不符合实际的。费尔巴哈把道德解释为人人拥有追求和实现幸福欲望的平等权利,把“对己以合理的自我节制,对人以爱”作为道德的基本准则,但这同样由于他没有看到道德实践的现实基础和历史条件而成为毫无意义的空谈。因而恩格斯说,他的抽象的道德和道德准则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方都是不适用的,而在现实世界面前,是和康德的“绝对命令”一样软弱无力的。他否定了道德实践的具体性、历史性和在阶级社会的阶级性,所剩下的只有爱和爱的感情,然而它们已经为人们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对立所彻底粉碎。所以,由于上述原因,恩格斯说费尔巴哈哲学在总体上仍然属于黑格尔哲学的分支。(12分)
更多“概述恩格斯为什么说费尔巴哈哲学在本质上仍然属于黑格尔哲学的分支。(30分)”相关问题
  • 第1题:

    《哲学全书》是()的作品。

    • A、费尔巴哈
    • B、恩格斯
    • C、马克思
    • D、黑格尔

    正确答案:D

  • 第2题:

    概述黑格尔的哲学体系。


    正确答案: 通常我们所说的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就是《哲学全书》的体系。黑格尔对于哲学体系的思考由来已久,因为这乃是康德、费希特和谢林试图解决而没能最终解决的难题。在他看来,哲学是科学,而唯有当它是一个体系的时候才真正称得上是科学。《哲学全书》分三大部分:“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逻辑学”是研究理念的自在自为的科学,它讨论的是纯粹的本质性因素亦即纯思想规定或范畴;“自然科学”是研究理念的异在或外在化的科学,它讨论的是理念外化自身而成为自然亦即理念的外在表现;“精神哲学”研究的是理念由它的异在返回它自身的科学,它讨论的是通过人类精神理念重新获得自己的形式,从而成为真正的现实的过程。

  • 第3题:

    试述恩格斯在《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是怎样评论费尔巴哈的道德观及其错误的。(30分)


    正确答案: (1)费尔巴哈的道德观是以抽象的人为出发点的抽象的道德观。他虽然也知道“人最初从自然界产生的时候只是一个纯粹的自然物,而不是人。人是人、文化、历史的产物。”但他根本不知道这种现实的人在他的理论中应处于什么地位,在他的道德观中,他讲的完全是抽象的人和抽象的道德。恩格斯就以费尔巴哈的道德的基本原则为例,对他的抽象的道德观展开了分析批判。(5分)
    (2)费尔巴哈从满足肉体的需要和欲望出发,而认为人生来就有追求幸福的欲望,但追求幸福的欲望所引起的行为要受到其自然后果的矫正和社会后果的矫正。因此,人们必须正确地估量自己行为的后果,必须承认人人都有追求幸福欲望的平等权利。由此他得出道德的基本准则:对己以合理的自我节制,对人以爱。道德的其他准则都是由此所派生的。(4分)
    (3)恩格斯说,人追求幸福的欲望的实现是受其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物质手段所制约的,人不能没有这些条件和手段只与自己打交道,也不能总是顺利地满足实现这种欲望,而且其后果决不会对己对人都有利。追求幸福欲望的实现,对于那些没有手段和对象的人们来说是毫无意义的。(5分)
    (4)至于追求幸福的平等权利,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对立的社会里,那也是一句毫无实际意义的空话。别说这在资本主义之前的社会中是根本不可能的,就是在消灭了人身依附关系和等级特权的资本主义社会,平等也只是口头上和形式上的,毫无实际的内容。因为有限的物质资源和手段已经为有产者阶级所垄断,绝大多数人只能勉强维持基本生活,根本不可能与有产者拥有同等的权利。(4分)
    (5)如果撇开平等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不谈,根据费尔巴哈的道德论,自由平等的权利也只有在资产阶级的证券交易所里才能得到体现。但在那里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实现幸福的欲望,也只是只有极少数精明的有钱人赚钱,多数散户赔钱,赔钱的总不会感觉幸福,而赚钱得到幸福的则只能是靠别人的赔钱和失败来实现自己的欲望,实际上也不存在真正平等的权利。可见在资本主义社会,只有拥有物质生产条件和资源的资产阶级才拥有这种追求幸福欲望实现的条件,费尔巴哈的道德和平等权利只是适合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和现代资产阶级。他只是资产阶级的代言人。(4分)
    (6)当然,费尔巴哈幻想通过抽象掉一切具体内容的爱来解决一切问题和矛盾,认为爱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普遍适用的道德原则,似乎爱能够解决一切冲突和纠纷,但这种不分性别、不分种族和阶级的抽象的爱早就被现实生活中的阶级对立关系和物质利益矛盾所粉碎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一切道德都是具体的、历史的,在阶级社会是有阶级性的,根本不存在所谓普世伦理或普遍的、永恒的道德原则。(4分)(7)恩格斯指出,费尔巴哈之所以陷入抽象的王国、陷入抽象的道德观而不能自拔,其根本原因在于他脱离现实生活实践。他虽然紧紧抓住感性的自然界和人,但在他脱离实践,不去考察现实的、活生生的、在历史中行动的人的情况下,他就只好抽象地议论人和自然界,而真正现实的、感性的自然界和人,在他那里也就只能是空话。(4分)

  • 第4题:

    德国古典哲学的最终形式是()

    • A、康德哲学
    • B、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
    • C、马克思的哲学
    • D、谢林的哲学

    正确答案:B

  • 第5题:

    下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说法正确的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了黑格尔的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的辩证法的精华
    • B、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批判继承
    • C、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机械相加
    •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正确答案:B

  • 第6题:

    下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了黑格尔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的辩证法的精华
    • B、马克思主义哲学=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 C、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 D、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正确答案:D

  • 第7题:

    恩格斯批评费尔巴哈对待黑格尔哲学的态度是,把洗澡盆里的脏水和孩子一起倒掉了。可见,费尔巴哈对待黑格尔哲学的态度违背了()

    • A、联系的观点
    • B、发展的观点
    • C、对立统一的观点
    • D、辩证否定的观点

    正确答案:D

  • 第8题:

    在《基督教的本质》一书中批评黑格尔思辨哲学关于基督教的错误观点的是?()

    • A、叔本华
    • B、尼采
    • C、费尔巴哈
    • D、马克思与恩格斯

    正确答案:C

  • 第9题: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提出者是()

    • A、黑格尔
    • B、费尔巴哈
    • C、马克思
    • D、恩格斯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单选题
    恩格斯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恩格斯总结近代哲学发展的思想成果,其中重点吸取了两位德国古典哲学家的思想,他们是()。
    A

    康德和费希特

    B

    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C

    海德格尔和胡塞尔

    D

    马尔库塞和本雅明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德国古典哲学的最终形式是()
    A

    康德哲学

    B

    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

    C

    马克思的哲学

    D

    谢林的哲学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创作了《哲学全书》。
    A

    恩格斯

    B

    费尔巴哈

    C

    马克思

    D

    黑格尔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恩格斯总结和概括了哲学发展特别是近代哲学发展的历史事实,并吸取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有关思想,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正确答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第14题:

    ()创作了《哲学全书》。

    • A、恩格斯
    • B、费尔巴哈
    • C、马克思
    • D、黑格尔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德国古典哲学始自()

    • A、康德哲学
    • B、黑格尔哲学
    • C、费尔巴哈哲学
    • D、费希特哲学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下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了黑格尔的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的辩证法的精华
    • B、马克思主义哲学=黑格尔辩证法十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 C、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 D、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下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了黑格尔的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的辩证法的精华
    • B、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扬弃”
    • C、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机械相加
    •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黑格尔的哲学、费尔巴哈的哲学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了黑格尔的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的辩证法的精华:
    • B、马克思主义哲学=黑格尔辩证法十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 C、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 D、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恩格斯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恩格斯总结近代哲学发展的思想成果,其中重点吸取了两位德国古典哲学家的思想,他们是()。

    • A、康德和费希特
    • B、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 C、海德格尔和胡塞尔
    • D、马尔库塞和本雅明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西方哲学在谁之后发生了转向()

    • A、康德
    • B、黑格尔
    • C、费尔巴哈
    • D、莱布尼茨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单选题
    德国古典哲学始自()
    A

    康德哲学

    B

    黑格尔哲学

    C

    费尔巴哈哲学

    D

    费希特哲学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概述恩格斯为什么说费尔巴哈哲学在本质上仍然属于黑格尔哲学的分支。(30分)

    正确答案: (1)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费尔巴哈与其他黑格尔派都没有离开抽象的思辨哲学这块土地,在这个意义上,他们都属于黑格尔哲学的分支。(4分)
    (2)老年黑格尔派的代表人物施特劳斯抓住黑格尔哲学的“实体即主体”概念,从抽象的精神实体出发,用这种实体的外化和对象化说明一切;青年黑格尔派的鲍威尔、施蒂纳等人抓住黑格尔哲学的“自我意识”概念,从自我意识出发,把一切都说成纯粹自我意识的创造;而费尔巴哈则从抽象的人与自然出发,把现实世界、人及其历史解释成纯感性自然的东西,他们都脱离了具体的、历史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及其实践而陷入从思维到思维的纯抽象思辨。(6分)
    (3)费尔巴哈还把一般唯物主义同它的各种特殊的历史形式、尤其是17、18世纪英法唯物主义的庸俗形式混为一谈,因为看到这些庸俗形式的庸俗及其明显的错误而不敢承认自己是唯物主义者,不敢把唯物主义一般世界观贯彻到底,而只在人类知识的基础——自然科学领域坚持唯物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尤其是社会历史领域,则滑向唯心主义。他虽然始终坚持从感性的人与自然出发,但真正现实的感性活动的人及现实的自然对他来说却始终是他所不能理解的。于是他只好抽象地议论感性自然的人及其世界,对人和自然及其历史都作了非历史的唯心主义的理解。(8分)
    (4)费尔巴哈的宗教观和道德观也是抽象的,非科学的。费尔巴哈把宗教归结为人内心深处的心灵关系、性爱关系和感情关系,抽象地议论这些关系的自然基础并把它们以宗教的形式予以神圣化;由此,他把宗教说成一切历史变迁的基础,主张用“善的——爱的宗教”取代“恶的——神的宗教”。这是把“爱的宗教”予以非历史、非现实地神圣化、绝对化和永恒化,这既歪曲了人与其宗教的本质,也歪曲了历史的本来面目,是不符合实际的。费尔巴哈把道德解释为人人拥有追求和实现幸福欲望的平等权利,把“对己以合理的自我节制,对人以爱”作为道德的基本准则,但这同样由于他没有看到道德实践的现实基础和历史条件而成为毫无意义的空谈。因而恩格斯说,他的抽象的道德和道德准则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方都是不适用的,而在现实世界面前,是和康德的“绝对命令”一样软弱无力的。他否定了道德实践的具体性、历史性和在阶级社会的阶级性,所剩下的只有爱和爱的感情,然而它们已经为人们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对立所彻底粉碎。所以,由于上述原因,恩格斯说费尔巴哈哲学在总体上仍然属于黑格尔哲学的分支。(12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哲学全书》是()的作品。
    A

    费尔巴哈

    B

    恩格斯

    C

    马克思

    D

    黑格尔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