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l925年清华学校大学部招生考试的部分试题:“(1)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有何异同?(2)中国国会为何有两院?……(6)试详论独裁制与委员制利弊。……(8)试择要批评民国十二年公布之宪法。”下列相关推断正确的是()A、命题者质疑实行两院制B、清华学校关注考生公民素养C、公众批评《临时约法》D、北洋政府实行君主立宪制

题目

以下是l925年清华学校大学部招生考试的部分试题:“(1)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有何异同?(2)中国国会为何有两院?……(6)试详论独裁制与委员制利弊。……(8)试择要批评民国十二年公布之宪法。”下列相关推断正确的是()

  • A、命题者质疑实行两院制
  • B、清华学校关注考生公民素养
  • C、公众批评《临时约法》
  • D、北洋政府实行君主立宪制

相似考题
更多“以下是l925年清华学校大学部招生考试的部分试题:&ldquo”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中学阶段有多种形式的考试,如检测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水平的学业水平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的升学考试.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以及物理竞赛考试等。下列考试属于目标参照测验的是( )。

    A.学业水平考试
    B.升学考试
    C.自主招生考试
    D.物理竞赛考试

    答案:A
    解析:
    按测验结果的评价标准不同可分为常模参照测验和目标参照测验。目标参照测验是以具体教学目标作为标准的,测量学生对于学习目标的掌握程度,学业水平考试是目标参照测验。

  • 第2题:

    下列办学行为规范不正确的是()

    • A、义务教育段学校实行划片免试就近入学
    • B、义务教育段学校不得调整学校招生范围
    • C、义务教育段学校不得提前招生和举行选拔性考试

    正确答案:B

  • 第3题:

    新中国实行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制度的开始年份是()年。

    • A、1949
    • B、1950
    • C、1952
    • D、1977

    正确答案:C

  • 第4题:

    文革后,恢复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制度是在哪一年?


    正确答案: 一九七七年十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一九七七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恢复了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制度。

  • 第5题: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

    • A、郁达夫
    • B、梁实秋
    • C、胡适之
    • D、蔡元培

    正确答案:C

  • 第6题:

    据说清华大学1913年举行入学考试,其中国文考试有一题是对对子,试题上联是“孙行者”,你能对出下联来吗?


    正确答案: 祖冲之
    据说当年清华大学考试时,很多考生都没有答对,只有胡适一个人对上了,他用自己的名字“胡适之”作对。但比较而言,这里的“胡”和“孙”在意义上没有什么联系,用祖冲之更为巧妙。这是对联中的无情对,就是说对联表面上是一个词的意思,但对联实际上是取单个汉字的意思,下联也要一个相对应的词且取单个字意义对应。这里上联第一字“孙”,下联对“祖”,这里的“祖孙”相对取的是字面意思,同姓氏没有关系;上联第二字“行”是动词,下联第二字“冲”也是动词;第三字也是虚词对虚词,可谓绝对。又如“文竹”对“武松”,一个是植物,一个是人名,从意义上讲根本就不通,对不上,这里实际上就是无情对,用了词语的字面意义,上联是“文弱的竹子”,下联就是对“武猛的松树”。

  • 第7题:

    问答题
    建国后,我国首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招生实行全国统一考试是在哪一年?

    正确答案: 1952年6月12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国高等学校一九五二年署期招收新生的规定》首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招生实行全国统一考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
    A

    郁达夫

    B

    梁实秋

    C

    胡适之

    D

    蔡元培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
    A

    胡适之

    B

    周作人

    C

    郁达夫

    D

    唐三藏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下列国家教育考试中属于水平性考试的是()
    A

    普通高中毕业会考

    B

    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考试

    C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D

    研究生入学考试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下列办学行为规范不正确的是()
    A

    义务教育段学校实行划片免试就近入学

    B

    义务教育段学校不得调整学校招生范围

    C

    义务教育段学校不得提前招生和举行选拔性考试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运行机制,从缓解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下列国家教育考试中属于水平性考试的是()

    A普通高中毕业会考

    B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考试

    C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D研究生入学考试


    A

  • 第14题:

    建国后,我国首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招生实行全国统一考试是在哪一年?


    正确答案: 1952年6月12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国高等学校一九五二年署期招收新生的规定》首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招生实行全国统一考试。

  • 第15题:

    1977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并决定立即恢复()。

    • A、高校自主招生
    • B、部分招生专业
    • C、高考
    • D、大学收费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1977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并决定立即恢复()。

    • A、高校自主招生
    • B、部分招生专业
    • C、高考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在完善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方面,《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完善(),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 A、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
    • B、综合素质和能力
    • C、学业水平考试
    • D、综合素质评价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运行机制,从缓解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9题:

    填空题
    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经区招生办公室专科统一录取且取得全日制专科学历的毕业生士兵,可以参加全军统一组织的本科层次招生考试,录取的入有关军队院校学习,学制()年

    正确答案: 2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文革后,恢复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制度是在哪一年?

    正确答案: 一九七七年十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一九七七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恢复了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制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在完善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方面,《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完善(),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A

    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

    B

    综合素质和能力

    C

    学业水平考试

    D

    综合素质评价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1977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并决定立即恢复()。
    A

    高校自主招生

    B

    部分招生专业

    C

    高考

    D

    大学收费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据说清华大学1913年举行入学考试,其中国文考试有一题是对对子,试题上联是“孙行者”,你能对出下联来吗?

    正确答案: 祖冲之
    据说当年清华大学考试时,很多考生都没有答对,只有胡适一个人对上了,他用自己的名字“胡适之”作对。但比较而言,这里的“胡”和“孙”在意义上没有什么联系,用祖冲之更为巧妙。这是对联中的无情对,就是说对联表面上是一个词的意思,但对联实际上是取单个汉字的意思,下联也要一个相对应的词且取单个字意义对应。这里上联第一字“孙”,下联对“祖”,这里的“祖孙”相对取的是字面意思,同姓氏没有关系;上联第二字“行”是动词,下联第二字“冲”也是动词;第三字也是虚词对虚词,可谓绝对。又如“文竹”对“武松”,一个是植物,一个是人名,从意义上讲根本就不通,对不上,这里实际上就是无情对,用了词语的字面意义,上联是“文弱的竹子”,下联就是对“武猛的松树”。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