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客体特征。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犯罪客体是国家产品质量管理秩序和广大用户、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客观特征。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生产者、销售者实施了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行为。
(3)主体特征。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单位实施本罪比较普遍。判断是单位犯罪还是个人犯罪,重点看是否经过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或负责人决定,是否为单位利益实施。
(4)主观特征。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主观方面由故意构成。本罪不要求具有牟利目的。
更多“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构成特征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生产了货值50万元的伪劣产品,尚未出售即被查获,则甲的行为( )。

    A.不构成犯罪

    B.不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C.构成生产伪劣产品罪(既遂)

    D.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


    正确答案:D
    解析:根据相关司法解释,伪劣产品尚未销售的,货值金额达到刑法规定的销售金额3倍以上的,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而刑法规定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定罪标准是销售金额达到5万元。所以,本题中甲的行为应当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

  • 第2题:

    以下罪名之犯罪主体可以由单位构成的有:( )
    A.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B.生产、销售假药罪
    C.生产、销售劣药罪
    D.盗窃罪


    答案:A,B,C
    解析:
    参见我国《刑法 第150条的规定,ABC三项罪名都可以由单位构成,D项盗窃罪只能由自然人主体才能构成。

  • 第3题:

    行为人只生产,但未销售伪劣卷烟、雪茄烟,金额达20万元,应定为()。

    • A、生产伪劣产品罪
    • B、销售伪劣产品罪
    • C、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 D、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

    正确答案:D

  • 第4题:

    生产销售假药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是什么?本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有何区别?


    正确答案: 指违反国家药品管理法规,生产、销售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
    特征:
    1、侵犯的客体是不特定多数人的身体健康和国家对药品生产、销售的管理制度。
    2、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药品管理法规,生产、销售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
    3、主体是一般主体,自然人和单位均可构成本罪。
    4、主观方面必须是出于故意。
    区别:
    1、犯罪对象不同前者仅限于药品,后者包括所有的产品;
    2、认定标准不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销售金额在5万以上即构成是一种结果犯。而生产销售假药罪自然人和单位均可构成本罪。
    3、主观方面出于故意,且必须具有牟利或者传播的目的。
    界限:
    1、区分走私淫秽物品罪与非罪的界限。
    一是正确界定淫秽物品的犯围。
    二是应当从主观方面区别行为人主观上有无牟利或传播为目的。
    2、区分走私淫秽物品罪与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的界限。
    3、间接走私的认定。
    4、共犯的认定。

  • 第5题:

    只要具有主观故意、客观上有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则会构成()。

    • A、生产、销售假药罪
    • B、生产、销售劣药罪
    • C、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 D、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

    正确答案:A

  • 第6题: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定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指生产者、销售者故意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较大的行为。

  • 第7题: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立案追诉标准是什么?


    正确答案: (1)伪劣产品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的;
    (2)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15万元以上的;
    (3)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不满5万元,但将已销售金额乘以3倍后,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15万元以上的。

  • 第8题:

    单选题
    只要具有主观故意、客观上有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则会构成()。
    A

    生产、销售假药罪

    B

    生产、销售劣药罪

    C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D

    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正确答案: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行为。(4分)
    本罪的构成特征是:
    (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产品质量监督制度和市场管理制度,同时也侵犯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犯罪对象一般是除药品、食品、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化妆品、电器、压力容器、易燃易爆产品、农药、化肥、种子以外的普通伪劣产品。(2分)
    (2)客观方面表现为生产者、销售者违反产品质量管理法规和工商行政管理法规,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行为。(1分)
    (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单位。(2分)
    (4)主观方面是出于故意。(1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下列关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表述正确的有()。
    A

    犯罪对象一般是除《刑法》第141条至第148条规定的特定的伪劣产品以外的普通伪劣产品

    B

    实际销售伪劣产品的金额尚未达到5万元的,不构成犯罪

    C

    本罪与生产、销售特定种类的伪劣产品罪,存在着法条竞合关系

    D

    行为人生产、销售特定种类的伪劣产品,构成相应的犯罪,同时又构成本罪的,依照处刑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正确答案: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立案追诉有下列三种情形:
    (1)生产、销售伪劣卷烟、雪茄烟等烟草专卖品的销售金额达到五万元以上的;
    (2)伪劣卷烟、雪茄烟等烟草专卖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达到十五万元以上的;
    (3)伪劣卷烟、雪茄烟等烟草专卖品的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与尚未销售的货值金额合计达到十五万元以上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下列哪一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
    A

    甲明知乙生产伪劣产品,仍向其提供资金,甲构成生产伪劣产品罪的共犯

    B

    甲生产伪劣产品,但同时他采用的包装侵犯了别人的专利权,对甲应以生产伪劣产品罪从重处罚

    C

    甲将瘦肉精加入到饲料中,并将食用瘦肉精的猪卖往市场,甲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D

    甲将假药当成劣药销售,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甲构成销售假药罪


    正确答案: B
    解析:
    A项,《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条规定,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实施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而为其提供资金的,以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共犯论处。
    B项,《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0条规定,实施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同时构成侵犯知识产权、非法经营等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C项,甲将瘦肉精加入饲料中,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D项,甲主观上销售劣药,客观上销售假药,根据主客观相一致的原理,应当在两罪重合的范围内定罪,即认定为销售劣药罪

  • 第13题:

    行为人生产、销售假药,既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同时又构成生产、销告伪劣产品罪的,应当依照______定罪处罚。


    参考答案处罚较重的规定

  • 第14题:

    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如何认定的说法,下列哪项不够准确?()

    • A、销售者明示产品存在瑕疵的,原则上不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但产品违反国家安全、卫生、环保、计量等法规要求的,仍然可能构成生产、销售伪商品犯罪
    • B、主观上须出于故意,出于过失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不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 C、销售金额的大小,销售金额不足5万元的,不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但待销售金额达到定罪标准的3倍以上的,可以依照刑法相应规定以犯罪未遂处理
    • D、情节较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什么行为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


    正确答案: 伪劣卷烟、雪茄烟等烟草专卖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达到15万元以上的,或者销售金额未达到5万元,但与未销售货值金额合计达到15万元以上的。

  • 第16题: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正确答案: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立案追诉有下列三种情形:
    (1)生产、销售伪劣卷烟、雪茄烟等烟草专卖品的销售金额达到五万元以上的;
    (2)伪劣卷烟、雪茄烟等烟草专卖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达到十五万元以上的;
    (3)伪劣卷烟、雪茄烟等烟草专卖品的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与尚未销售的货值金额合计达到十五万元以上的。

  • 第17题:

    简述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正确答案: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行为。(4分)
    本罪的构成特征是:
    (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产品质量监督制度和市场管理制度,同时也侵犯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犯罪对象一般是除药品、食品、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化妆品、电器、压力容器、易燃易爆产品、农药、化肥、种子以外的普通伪劣产品。(2分)
    (2)客观方面表现为生产者、销售者违反产品质量管理法规和工商行政管理法规,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行为。(1分)
    (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单位。(2分)
    (4)主观方面是出于故意。(1分)

  • 第18题:

    某企业为了获取暴利,通过假冒某知名品牌注册商标的手段,生产、销售伪劣产品,非法营利20万元。该企业的行为()。

    • A、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 B、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
    • C、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和假冒注册商标罪,数罪并罚
    • D、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和假冒注册商标罪,从一重罪处理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问答题
    生产销售假药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是什么?本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有何区别?

    正确答案: 指违反国家药品管理法规,生产、销售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
    特征:
    1、侵犯的客体是不特定多数人的身体健康和国家对药品生产、销售的管理制度。
    2、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药品管理法规,生产、销售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
    3、主体是一般主体,自然人和单位均可构成本罪。
    4、主观方面必须是出于故意。
    区别:
    1、犯罪对象不同前者仅限于药品,后者包括所有的产品;
    2、认定标准不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销售金额在5万以上即构成是一种结果犯。而生产销售假药罪自然人和单位均可构成本罪。
    3、主观方面出于故意,且必须具有牟利或者传播的目的。
    界限:
    1、区分走私淫秽物品罪与非罪的界限。
    一是正确界定淫秽物品的犯围。
    二是应当从主观方面区别行为人主观上有无牟利或传播为目的。
    2、区分走私淫秽物品罪与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的界限。
    3、间接走私的认定。
    4、共犯的认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构成特征是什么?在认定该罪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故意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的行为。
    (1)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构成特征
    ①本罪的客体是国家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制度。
    ②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的行为。
    ③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既可以由自然人构成,也可以由单位构成。
    ④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即明知生产、销售的是伪劣产品而故意为之,且一般具有营利的目的。
    (2)认定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需注意的问题
    罪与非罪的界限。不知是伪劣产品而予以销售者,由于其主观上不具有犯罪的故意,则不构成犯罪;销售金额未达到5万元以上的,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②本罪与生产、销售特定伪劣产品犯罪的界限。刑法在规定本罪的同时,还将生产、销售特定的伪劣产品的行为规定为独立的犯罪。本罪与这些犯罪的关系是一种法条竞合的关系,对这种法条竞合犯的处理方法是:凡生产、销售特定伪劣产品,既构成其他犯罪,又构成本罪的,应以处罚较重的犯罪定罪处罚。但是,生产、销售特定伪劣产品,不能构成生产、销售特定伪劣产品犯罪,而销售金额达到5万元的,则按本罪定罪处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概念和特征。

    正确答案: 概念: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故意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的行为。
    本罪的特征:
    1、客体是国家对产品质量的监管制度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客观方面表现为生产者、销售者违反国家的产品质量管理法律、法规,生产伪劣产品的行为。
    3、主体为一般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自然人。
    4、主观方面是故意,即明知生产、销售的是伪劣产品而故意为之,且一般具有营利的目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以下罪名之犯罪主体可以由单位构成的有(  )。
    A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B

    生产、销售假药罪

    C

    生产、销售劣药罪

    D

    盗窃罪


    正确答案: A,B,C
    解析:
    ABC三项,《刑法》第150条规定,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假药罪与生产销售劣药罪都可以由单位构成,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该条的规定处罚。
    D项,盗窃罪只能由自然人主体才能构成。

  • 第23题:

    单选题
    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如何认定的说法,下列哪项不够准确?()
    A

    销售者明示产品存在瑕疵的,原则上不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但产品违反国家安全、卫生、环保、计量等法规要求的,仍然可能构成生产、销售伪商品犯罪

    B

    主观上须出于故意,出于过失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不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C

    销售金额的大小,销售金额不足5万元的,不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但待销售金额达到定罪标准的3倍以上的,可以依照刑法相应规定以犯罪未遂处理

    D

    情节较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