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自我表现”的文学强调的是作家主体对于“社会”的确认。() ”相关问题
  • 第1题:

    文学带有作家强烈的主体色彩,它是作家创造的“第二自然”。()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 第2题:

    “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的是()

    A世界与作品的关系

    B作品与作家的关系

    C作品与读者的关系

    D读者与作家的关系


    A

  • 第3题:

    6、文学的主体性包括

    A.作家创作时发挥主体力量

    B.作品赋予人物主体形象

    C.文学创作尊重读者

    D.强调“人”的主体地位


    “文学主体性”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再复最先阐发。其主要内容为:人的主体性分为实践主体和精神主体两个方面,前者是指人在实践过程中与实践对象建立主客体的关系,是作为一种主体而存在的,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行动的,此时的人是实践的主体;后者则是人在认识过程中与认识对象建立主客体关系,人作为主体而存在,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和认识的,此时的人是精神主体。\r\n\r\n 总之,文学创造是一种主客体的双向运动,一方面是客体的“主体化”,另一方面是主体的“客体化”,这两个方面的统一就实现了主客体的统一,文学作品就是创作主体与创作客体的统一并对主客体双重超越的产品。

  • 第4题:

    印象批评的理论特征主要表现为()

    A.注重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B.推崇主体的创造性和个性色彩

    C.关注作家的政治思想倾向

    D.强调批评过程中的印象和直觉

    E.突出批评的审美特性


    参考答案:BDE

  • 第5题:

    能否说“凡是写作的作家就是文学创造的主体”?为什么?如何理解作家是美的体验者、评论家与创造者。
    不能说“凡是写作的作家就是文学创造的主体”。
    因为在文学创造活动中,如果作家完全是被动的,或成为自然的奴隶,或完全从属于别的人或资本,那么,他就是自身的丧失,就不是真正的文学创造主体。只有处于文学生产活动中并具有主体性、即自由自觉的创造者,才是真正的文学创造主体。因为,文学创作属于审美活动,它主要是通过直观感受和情感体验对审美客体做出审美判断和评价,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世界。也因此,文学创造主体既是美的体验者、评论家,又是美的创造者。